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四川党的建设

“小康村”的美丽春天

2017年05月10日10:1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开篇的话】

作为西部人口大省,四川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任务极其艰巨繁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来抓,举全省之力、以超常之举打响了脱贫攻坚战:突出思想引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统揽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突出顶层设计,始终从我省实际出发确立完善脱贫攻坚思路部署;突出精准要求,坚持识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突出问题导向,始终聚焦重点难点创造性开展工作;突出力量整合,始终注重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突出组织保障,始终层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在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区,随着一块块“硬骨头”被“啃”掉,一个个贫困村陆续摘帽,全省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减少到2016年的272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4.3%,贫困村从11501个减至9064个……

不仅仅在凉山州,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在全省都称得上名声响亮:2010年被评为四川省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示范村,2011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凉山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2年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最近的获奖则是今年初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四好村”。

“四个好”发轫于2013年。当年,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凉山调研时,针对当地特殊情况首次提出“四个好”,即“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随后四川将“四个好”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四川版“目标”。2016年,多位中央领导赴凉山调研,对“四个好”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认为“四个好”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细化和落实,符合四川实际。

让村民有房子、有车子、有票子

阳春三月,建设村的早晨显得格外清新。桃树上绽放的朵朵桃花,田垄上金黄的油菜花,鲜艳的色彩在阳光沐浴下,饱和而生动。

早上7点,建设村二组的李兆芳已经起床,叫醒两个外孙女后,就忙着做早饭。54岁的李兆芳有3个女儿,如今都在村上的电站上班,接送外孙女到村幼儿园、村小上学成了李兆芳每天要按时去做的事情。“每天做做家务,家里的两亩地种了樱桃,农活不算很重。入股村里的合作社,年底能分红三四万元。”能干的李兆芳以前还开过农家乐,樱桃成熟的时候,最多的一天接待了15桌客人。如今,外孙女到了上幼儿园、上小学的年纪,她就“转岗”当起了“保姆”。

每天吃完晚饭,或看看电视,或到广场上和老姐妹们跳跳广场舞。像李兆芳一样,住在别墅里,吃着新鲜生态的蔬菜瓜果,看着桃红柳绿的田园风景,开着小车去田里“上班”,年底分红拿钱,是如今建设村农民舒适的生活。

但谁曾想过,建设村昔日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前面荒滩、后面荒山,有女不嫁峡口湾湾(建设村)”。83岁的村民金发辉,很长一段时间的愿望就是能吃饱饭:“放开吃肉那是想都不敢想。”

转变发生在2010年。

建设村在这一年组建了农旺合作社,下设种植公司、养殖公司和投资公司,探索“工业+现代农业”集团化经营发展模式。

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农旺合作社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村民将土地量化入股,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资本运作,入股企业利润分红。农旺合作社利用社民闲散积累资金,创建企业实体,入股建成三合电站、龙家沟电站、金洞子电站等。同时还投资建设砂石场、养殖场。

当时,大多数村民并不看好这种方式,加入合作社的人也不多。但当实实在在的收益摆在面前时,大伙儿都动心了。

合作社从2011年开始给入股村民分红。临近春节,不少人都在盼着“年终奖”的到来。最轰动的是2014年1月14日,分红总金额超过1311万元。分红现场的现金一捆捆整齐地堆成了“墙”。消息连同图片引起媒体关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发文赞赏,称建设村的致富经验“值得借鉴”。后来,全村476户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零散土地1946亩量化入股。

如今,“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教”“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正慢慢成为现实。

建设新村,要有肯干事的带头人

对于农村和农民来说,农业是本业更是主业。但以粮食作物为主的传统农业,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村的对策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让土地收益最大化。

土地流转后,合作社着手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沟端、路直、田成块”建成了蔬菜大棚346亩、人工湖规划区470亩、水果基地1330亩。

尽管才3月下旬,走进农旺合作社的大棚,已是瓜果飘香,巨峰葡萄成熟在即。“这些葡萄再过20天就可以采摘了。”团支部书记朱小虎说,“15块钱一斤,已经全部预订了。”

蔬菜、林果的大面积种植,极大地提高了单位土地的收益,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建设村全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村投资100万元对全村的村庄风貌进行塑造,使得村庄环境更上一个台阶。投资130万元,修建8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电脑、投影设备、远程教育、农家书屋一应俱全。

当然,最让村民高兴的是村里“小别墅”的开建。2010年以来,村“两委”响应省州县号召,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由村民自筹资金3000余万元,政府补助公共设施建设500万元,分两期建成新民居86套。从那以后,新居建设持续升温,红瓦白墙小洋楼几乎成了建设村的标志。

巨大的变化,离不开带头人金洪元的聪明才智。他是土生土长的建设村人,对这块土地了如指掌。“包产到户时我家分到了3700多块的欠债。”金洪元的过去是“26岁还找不到媳妇”。为了还账,小学没毕业的他带着村里人背着肉和粮食外出打工,搞建筑、做过水电工程,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年来,金洪元当过村主任,也当村支书。2010年,他再次当选村支书后,经过外出考察,结合自己经商多年的经验,尝试用经营企业的思路来发展建设村。“建设村的今天,一靠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二是我们的村民好。”金洪元爱这样说。

农民出身的金洪元深知农民的保守与陋习。“只有新农民,才能过上新生活!”所以,他总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给村民们“洗脑”。

“不能说去田里‘做活路’,要说‘去上班’。”他如是要求村民。“论吃,我们比不赢城里的大餐厅;论住,我们比不上城里的大酒店。但在建设村,我们能让游客有回家的感觉。”金洪元鼓励村民发展乡村游,村民们不愿把闲置的小洋楼改为乡村旅店,他就组织村民去外面“耍”。回来后,陆续有村民拿出新房,装修后开设乡村旅店。合作社还鼓励指导村民将小洋楼装修为乡村旅店或农家乐,由合作社统一提供服务。现在全村已有12家乡村旅店和8家农家乐。

2014年12月,建设村高分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评定。“现在,村里农家乐年收入达几百万元,增长得非常快。”金洪元说,“但这只是开始。” (作者单位:凉山日报社)(《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特约记者 何万敏)

《四川党的建设》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