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刊授党校》

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

王相坤

2017年04月25日09: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恩格斯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还不错。我很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当现在突然要我在理论问题上代替马克思的地位去拉第一小提琴时,就不免要出漏洞,这一点没有人比我自己更强烈地感觉到。”

1820年11月28日,恩格斯出生在德国普鲁士王国莱茵省巴门市一个工厂主的家庭里。1837年从中学辍学学习经商。1842年秋,来到英国曼彻斯特的欧门—恩格斯纺织厂当总经理,并在那里结识了马克思,从此和马克思一道开始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恩格斯的一生,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他的伟大人格、与马克思的伟大友谊、甘当“第二提琴手”的奉献精神,被世人所敬仰,建树了一座人类精神丰碑,为今天的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修养党性,确立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政绩观,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竭尽全力帮助马克思的革命事业

在中学时,恩格斯接触到伟大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莫里哀、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著作,初步树立了对哲学的兴趣。1841年9月,恩格斯应征到柏林服兵役。此时,柏林大学是德国的学术中心和黑格尔哲学中心。对哲学的向往,激励恩格斯当了一名柏林大学的旁听生。马克思也是柏林大学的学生,只不过当恩格斯来到柏林时他已经完成柏林大学法律系的学业回到了家乡。在柏林大学,恩格斯从青年黑格尔分子的口中了解到:马克思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华,敏锐的洞察力和渊博的学识,并有着革命家的宏伟气概。正如人们所说:马克思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也许是当今生活着的唯一真正的哲学家……设想一下,如果把卢梭、伏尔泰、霍尔巴赫、莱辛、海涅和黑格尔结合为一人……那么结果就是一个马克思博士”,一种结识马克思的渴望油然而生。

1843年底,恩格斯特意到科隆《莱茵报》拜访已经担任主编的马克思。这是两位伟人的第一次历史性见面。由于此时马克思与由柏林的青年黑格尔分子组成的“自由人”小组产生尖锐矛盾,而他也了解到恩格斯曾积极参加过这个小组的活动,因此会见时对恩格斯的态度比较冷淡。这次会见的主要成果是马克思向恩格斯约稿撰写有关英国情况的新闻报道。

告别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来到英国工业中心曼彻斯特,与英国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主要派别欧文派及宪章派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英国和法国的社会主义学说,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其中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恩格斯站在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上,第一次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市民社会进行了研究,指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罪恶的根源,说明经济在社会发展中是一种起决定作用的力量,经济也是现代阶级对立产生的基础,在资本主义竞争规律中孕育着革命的规律,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这篇文章对马克思产生了巨大影响。连同这篇文章一起发表在由马克思主编的《德法年鉴》上的还有《英国现状——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与现在〉》一文。这篇文章着重批判了卡莱尔的神学历史观和唯心史观,初步探讨了社会历史的本质,论证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这一重大突破,使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思想达到了完全的一致,两个人从此成为亲密的战友。

1850年,马克思到当时资本主义最繁荣发达的英国首都伦敦定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马克思这位世界级伟人此时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向恩格斯倾诉:“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一种神经热。医生,我过去不能请,现在也不能请,因为没有买药的钱。八至十天以来,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今天是否能够弄到这些,还成问题。”马克思和夫人燕妮一生共生育七个儿女,其中三男一女因贫困而死去。1852年小费兰希斯卡病死好久,因买不起小棺材而不得不将她一直放在家里,直到燕妮从一个法国流亡者那里讨来两英镑后才将她安葬。

为了帮助马克思战胜贫困,集中精力进行科学研究和理论创作,恩格斯毅然承担起为马克思一家谋求生活来源的重担。他自愿从事“令人讨厌”的商业活动,在父亲的公司里当一名普通的办事员,保证每个月给马克思提供5英镑资助。1860年,恩格斯做了公司的襄理,随着收入的增长,恩格斯把对马克思的经济支援提高到每月10英镑,有时还会附加一些银行券。从1851年到1869年,恩格斯共向马克思汇款3121英镑。恩格斯在经济上资助马克思还有一个途径,就是代马克思撰写稿件挣一些稿费。

1851年8月,《纽约每日论坛报》邀请马克思担任该报驻英国的通讯员。为了使自己的家庭得到急需的收入,马克思答应了邀请。但困难的是,通讯员工作将会占去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大部分时间,后来这项工作基本是由恩格斯代笔完成的。从1851年10月至1852年10月间,由马克思署名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的19篇论文全部出自恩格斯的手笔,而稿费由编辑部寄给了马克思。这样,马克思才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

由于恩格斯慷慨的资助,才使马克思得以勉强摆脱贫困的泥潭。对此,马克思十分感动,他在致恩格斯的信中写道:“坦白地向你说,我的良心经常像被梦魔压着一样感到沉重,因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为了我才浪费在经商上面,才让它们荒废,而且还要分担我的一切琐碎的忧患。”列宁在谈及这个问题时说道:“如果不是恩格斯牺牲自己而不断给予资助,马克思不但无法写成《资本论》,而且势必会死于贫困。”

为创立马克思主义作出杰出贡献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这部巨著的形成,恩格斯立下汗马功劳。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设想《共产党宣言》的题目叫《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在结构上采取问答形式。但在写作过程中,恩格斯察觉出问题,经过重新考虑提出了新的题目和结构设想。1847年11月23—24日,他致信马克思说:“请你把《信条》考虑一下。我想,我们最好不要那种教义问答形式,而把这个文本命名为《共产主义宣言》。因为其中或多或少要叙述历史,所以现有的形式完全不合适。我把我在这里草拟的东西带去,这是用简单的叙述体写的,时间十分仓促,还没有作仔细的修订。我开头写什么是共产主义,接着写什么是无产阶级──它产生的历史,它和以前的劳动者的区别,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的发展,危机,结论。其中也谈到各种次要问题,最后谈到了共产主义者的党的政策中应当公开的内容。”后来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就是按照恩格斯的设想形成的。

1905年,列宁在读了恩格斯给马克思的这封信时,对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所做的巨大贡献给予很高评价,指出:“这本著作后来传遍于全世界,一切基本原理直到今天还是正确的,写得非常生动而及时,就好像是昨天写成的。这封信清楚地表明,把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的名字作为现代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名字并列在一起是很正当的。”

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的《资本论》,也渗透着恩格斯的杰出贡献。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的过程中,凡是遇到重大问题,总是先与恩格斯商量,而恩格斯不但积极地同马克思共同探讨有关问题,还充分发挥自己从事商业工作的优势,为马克思提供了大量而充实的实际材料。

在恩格斯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到1867年3月,马克思终于完成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修订和誊写工作,并于9月在德国汉堡出版。对此,马克思曾请恩格斯以《资本论》合著者的身份与他共同署名,被恩格斯婉言拒绝。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遗愿,从1884年3月起,开始整理马克思的遗稿。他对整理工作提出很高要求,强调“既成为一部连贯的、尽可能完整的著作,又成为一部只是作者的而不是编者的著作”。

面对马克思几十年间断断续续写成的手稿,很多是带有片段性质的草稿,要从这样的手稿中找出完整的定稿来,无疑是十分困难的。恩格斯采取的原则是:以最后的理论上最为成熟的稿本为依据,并参照以前的文稿,把整理和加工工作限定在最必要的范围内。他根据马克思在手稿中注明的提示,以第二稿为基础,对其他几份手稿作了精心选择,重新安排了全书的结构,按照马克思的原意对正文的许多地方作了修改补充,插入了许多说明性的文字,增加了许多注释,并在文字上作了大量修饰和润色。

经过恩格斯的精心整理,《资本论》第二卷成为一部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结构合理、文字流畅的科学巨著,于1885年7月正式出版。在即将出版《资本论》第二卷的时候,恩格斯又开始了整理第三卷的工作。这项工作比整理第二卷更为艰难,因为第二卷毕竟还有两个比较完整的稿本可作为整理的依据,而第三卷只有1863年至1865年写的一份手稿。对此,恩格斯是这样介绍的:第三卷的手稿“每一篇的开端通常都相当细心地撰写过,甚至文字多半也经过推敲。但是越往下,文稿就越是带有草稿性质,越不完全,越是离开本题谈论那些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其最终位置尚待以后安排的枝节问题,句子也由于是按照当时产生的思想写下的,就越长,越复杂”。

长达千余页的第三卷手稿,马克思只划分为七章,而且各章均未分节,这种结构对阅读和理解全书的内容十分不便。为此,恩格斯以马克思的分章为基础,重新安排了全书结构,将这一卷划分为七篇五十二章,章内再分若干节,并加上了章节标题。在马克思的原稿中,有的章只有标题而没有内容。恩格斯决定尽可能地整理现有的材料,进行必不可少的补充。

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资本论》第三卷终于在1894年11月正式出版了。这部伟大著作的问世,使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伟大革命变革中所获得的最重大的成果以比较完整的形式告示于世人,这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贡献。奥地利社会民主党领导人阿德勒曾说:“恩格斯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就是替他的天才朋友建立了一座庄严宏伟的纪念碑,无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灭地铭刻在上面了。”列宁曾引用阿德勒的这段话说:“的确,这两卷《资本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著作。”

坚持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怎样来命名这个理论的问题被提了出来。马克思在世时自称他的学说为“新理论”或“科学社会主义”,经常使用“共产主义”的概念来表述自己的理论和世界观,如《共产党宣言》开宗明义写道:“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马克思的反对派则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贬义词在其著作中使用。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等人在马克思的名下冠以“主义”用以表示马克思的理论是“泛斯拉夫主义”“泛日耳尔曼主义”“俾斯麦主义”,贬低、攻击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质。另外,一些法国的“马克思派”,自命为“马克思主义者”,但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因此,马克思反对“马克思主义”这个提法,他愤然说道,“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单独承担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职责,成为整个国际工人运动在理论上实践上的导师和顾问,受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衷心爱戴和崇敬。这时,一些人曾善意地提出以“马克思主义-恩格斯主义”或“恩格斯主义”的概念命名新理论。恩格斯坚决不同意这么做。这除了恩格斯的伟大谦逊之外,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是这一科学理论的主要创立者。1884年10月15日,恩格斯给老朋友约翰·菲力浦·贝克尔的信中又说:“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还不错。我很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当现在突然要我在理论问题上代替马克思的地位去拉第一小提琴时,就不免要出漏洞,这一点没有人比我自己更强烈地感觉到。而且只有在时局变得更动荡一些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感受到失去马克思是失去了什么。我们之中没有一个人像马克思那样高瞻远瞩,在应当迅速行动的时刻,他总是作出正确的决定,并立即切中要害。诚然,在风平浪静的时期,有时事件证实正确的是我,而不是马克思,但是在革命的时期,他的判断几乎是没有错误的……”

1886年初,恩格斯进一步坚定了用马克思的名字命名新理论的立场。这时,恩格斯把目光聚焦在“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上。虽然它是由马克思的反对派最早提出的,但在马克思去世后,一些先进工人和社会主义者开始从褒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的提法。1883年3月18日,《纽约人民报》发表《一个德国社会主义者》的文章,提出“尤其要感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年4月6日,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考茨基在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机关刊物《真理》第7期上发表文章指出,“我们自己阵营里的反对者,现在也已聚集在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周围。今天在马克思主义阵营里可以找到马克思的最顽强的反对者。”于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进行了研究。1886年8月18日,恩格斯在《给奥古斯特·倍倍尔的信》中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并开始正面采用“马克思主义”的概念。

恩格斯的这封信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如下含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不是狭义的只适用于理论的制定者,它是用来教育人的,使别人也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信仰,那些不一定精通理论而是把一定理论的结论作为信仰或信念去进行实践的人,也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第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中的理论创新者。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反对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它要在实践中才能实现。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含义的论证和阐发并使用这个名称后,各国马克思主义者随之广泛采用。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办公厅副主任兼机关服务中心主任)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