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今日浙江

打造“三农”发展 标杆省份

——浙江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述

记者 叶 慧

2017年04月21日15: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农业强则中国强,农村稳则中国稳。农业农村发展是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基础和前提。

“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人多地少,资源要素、环境容量十分有限,浙江突破资源束缚,发力供给侧,创新体制机制,农业发展方式、乡村治理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民增收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省委书记夏宝龙在2月9日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思想,用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系统推进“三农”发展全面转型,全力打造城乡一体化浙江样板和“三农”发展标杆省份。

省委副书记、省长车俊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要加快农业绿化、农村美化、农民转化,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农民致富新路。

农业向绿,农村向美,农民向富……在希望的田野上,浙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稳致远、步步深入。

农业向绿

建设绿色农业强省

绿色是农业的本色,更是一种发展理念和生产方式。10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八八战略”和“两山”理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将绿色作为农业发展的最亮底色和核心理念。

从2003年确立“高效生态农业”目标导向,到提出创建生态省、建设“两富”“两美”浙江,再到发力“绿色农业强省”目标,一条最基本的遵循就是在供给端着力,按照绿色生态可持续的要求,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不断夯实浙江农业的绿色底色。

好水好土是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基础。浙江坚持不懈开展“五水共治”,向农村的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发起总攻,守住农村的源头活水。今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剿灭劣Ⅴ类水行动,进一步深化农业水环境治理工作,大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对于过度施用农药化肥,以及废弃物的处置不当等造成的土壤污染,浙江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用沼液、测土配方肥、有机肥、缓控释肥料来替代化肥施用;采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结合的办法减少农药喷洒;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体系,不让农药废弃包装物滞留田头,污染土壤。目前,浙江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6%,居全国首位。化肥、农药使用量,比全国提早7年实现“零增长”。

转变粗放经营、环境污染严重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浙江大力整治生猪散养户和规模水禽场,率先在全国启动美丽牧场建设,探索种养结合、人畜和谐、田园牧歌式的畜牧业转型发展新路子。全省保留下来的8170家规模养殖场全部验收合格,死亡动物全部无害化集中处理。2016年10月8日,浙江获批成为全国首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创建省。

转变种植业发展方式,浙江把绿色农产品基地作为发展绿色农业、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有效载体,累计建成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114万亩,每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绿而优”的农产品。

为了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浙江推进“农业标准化”,现代农业生产要像工艺流程一样,按照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则,为主要农产品制定“标准化作战图”,在全省各地的菜园、果园、茶园、畜禽养殖场推广实施。

这些“标准图”挂在农场里,更烙在农民心中。农民按照规范种植,几时播种、几时施肥、几时除虫,一清二楚。经营主体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实施质量安全追溯。消费者只需扫描农产品上的二维码,便可获知生产全过程的信息。目前,浙江共制定了有效农业地方标准419项,配套模式图160套;实施省级以上农业示范项目1190个,辐射面积2800万亩,带动农户276万户。

去年9月,浙江获批创建全国首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从今年5月1日起,浙江还将全面施行《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对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农业生产主体进行严厉惩治。

针对浙江农业品牌不够响亮的短板,浙江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发挥“品牌担保品质、优价激励优质”的正向引导,按照“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思路,加快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2014年9月,丽水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打造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地级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吸引230家农业主体加入“母子品牌”运作。

经“丽水山耕”品牌背书,原价60元的缙云麻鸭价格提高到每只118元;原属冷门产品的龙泉高山小黄牛的牛脚圈订单激增,销售一空……去年“丽水山耕”销售业绩超20亿元,农产品平均溢价30%,带动了全区域生态精品农业快速发展。

农村向美

打造美丽乡村金名片

美丽是乡村的底色,更是一种追求和向往。浙江坚持运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山清、水秀、人和”与“富饶、美丽、幸福”的高度统一,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

2003年以来,浙江持续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美丽乡村升级版初见成效。

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是治理农村“脏乱差”。为此,浙江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垃圾处理、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村环境整治的攻坚战。

治理农村污水,浙江三年来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在2.3万个行政村开展截污纳管,让500万农户受益;建立10万个污水处理终端,敷设管道近3万公里,总长度可绕赤道大半圈。污水变清流,浙江乡间“可游泳的河”越来越多,曾经消失的鱼虾又在大河小溪中出现。

推进垃圾革命,唤回干净整洁的农村面貌。浙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处理,因地制宜推广机器堆肥、太阳能普通堆肥和微生物发酵等垃圾处理方式。去年4500个开展垃圾分类处理的试点村,年减量垃圾40多万吨。今年,省政府要求各地扩大试点,年底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30%的行政村。

开展拆违治危,守牢农村安全底线,浙江深入开展拆除违法建筑专项行动、城乡危旧房治理行动和城中村改造行动,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量大面广的农村违法建筑,毫不动摇依法拆除;对山边水边危旧房屋、自建多层房屋、年代久远房屋,各地采取修缮、加固、搬迁等方式整治。对脏乱差的城中村,浙江实施整体拆迁、连片改造、货币化安置和房票安置,到2016年底,全省完成城中村改造面积共计1.55亿平方米。今年有778个城中村列入改造范围。

洁净乡村后,省委、省政府提出,以景区建设的理念和标准打造美丽乡村,开展村庄A级景区创建,体现绿水青山、田园风光、江南韵味。浙江将广袤农田视为最大的风景区,大力推进田园美丽化,开展农业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生态资源,推进农旅深度融合。

德清县开展整洁田园行动,投入1.5亿元资金,整治7599幢农业生产管理用房,统一规格和形象,形成“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洁净”的田园新貌。

龙游县形成一条“猪粪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的县域大循环链。全县铺设沼液管网9500亩,将养殖小区的沼液通过管网输送到种植基地,在园区之间构建中循环。这种“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和县域大循环”三级循环模式已在全省推广。

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既是农民进城的聚集地,也是城市功能的延伸带。在农村人居环境越变越美的基础上,浙江启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强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引领,整治镇容乡貌、环境卫生。

浙江把“种庄稼”变为“种风景”,按照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要求,充分挖掘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健康养生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业,传承和挖掘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开发和推广一批农业文化产品,实现了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观光型休闲农业转型。至今,全省共建成休闲农业园区3400多个,从业人员超过13万人。2016年全省乡村旅游、体验农业等乡村服务业蓬勃发展,增速7.63%。

农民向富

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钱袋子”是否鼓起来。

2016年,浙江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866元,同比增长8.2%,连续32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2.37∶1缩至2.07∶1。

农民收入增长快的背后,是浙江深化农村改革,抓住发展先机的探索。

近年来,浙江先后成为“中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和五个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在省级层面,浙江设立了23个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金融体制等10多个主题的改革试验,推动农村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走在了全国前列。

以农村“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改革为突破口,浙江给农民确权、赋权、活权,增进农民财产权益,激发农民积极性。

通过改革赋权,一些地方的农民可以拿着确权后的农房财产权证到银行抵押贷款,将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证放到产权交易市场流转,从集体经济股权中领取红利,“死产变活权,活权生活钱”,有利带动了农民财产性净收入增长。

至今,浙江“三权到人(户)”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全省98%的行政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颁证工作,99.8%的农民领到了林权证,符合条件的农村宅基地确权颁证率达到95%,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达到99.5%。建成93个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乡镇产权服务平台979个。

今年,浙江将努力在“权跟人(户)走”方面取得突破,助推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助推农民转化为市民和现代农民。

在创业就业方面,浙江农民有了更多选择:爱种地的农民继续留守田野,当起职业农民,或者依托网络做大做强美丽经济;洗脚上岸的农民则变身产业工人,进厂务工领工资,或者怀揣一门手艺赚工钱。

近年来浙江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涌现了休闲观光、养生养老、运动健康、文化创意等“美丽业态”。农民发现,家门口的创业同样精彩,甚至掀起“青年下乡”“农民返乡”热潮,参与农业投资建设。

在农民创业较为集中的农村电商、农家乐两大领域,2016年全省农产品网络零售396.19亿元,增长30.3%;农家乐营业总收入291.1亿元,同比增长26.9%。

自去年淳安等26县摘掉欠发达县“帽子”、全省消除农村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后,浙江把扶贫工作重点转移到低收入农户增收上。2016年,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50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增幅达到19%。全省农民收入与低收入农户收入之比下降到2.22︰1,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短板与全省农民收入长板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生产方式绿,产品结构优,村庄环境美,改革底气足,发展决心大,浙江持续推进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民真切感受到:一样的田野,不一样的收入;一样的乡村,不一样的生活。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