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山西《前进》杂志

深化改革:不到长城非好汉

李 渊

2017年04月11日09:3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标志着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改革、深化改革、系统改革,成为备受关注的关键词,这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

特别是2013年12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央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这为当前及今后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的理论依据和坚强的组织保障。由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挂帅力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性决策,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大业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点。

80年前震惊中外的伟大突围,是为了中华民族能够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长征永远在路上,当前已经步入深水区的改革同样是一轮新长征,目标就是要继续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新长征的艰巨性、曲折性、紧迫性,进而凝聚共识并化作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在当前尤为重要。

一、正视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和曲折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承前启后,从“摸着石头过河”走向全面、深化、系统的改革,更需要客观正视其艰巨性和曲折性。

首先,前30年的改革,我们将精力和资源主要集中于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上而忽略了许多重要问题,如资源可持续供给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就业问题、收入分配的均衡问题、公共服务问题等。当前,有个别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积重难返,严重地制约和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比之前的改革的任务更艰巨。虽然30多年的探索实践已经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认知也更趋成熟理性,但所面临的体制机制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城乡一体化改革等任务及其伴随的种种问题,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用发展加以化解。

其次,此前的改革主要是针对从计划到市场的进程中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探索,其阻力和复杂性不同于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重要方面。政治体制改革、政府体制机制转型、收入分配调整、财税体制改革、打破利益固化垄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都是深化改革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且每一个课题都伴随着不同的争议。不同的改革方案会涉及不同群体的利益,不同的改革路径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因此,出现了既渴望改革,又害怕改革削减了自己的既得利益的状况。这一切注定全面深化改革不可能是坦途大道。

再次,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不同层面、不同群体对于改革成本和收益问题的认识差异直接影响到改革的主观能动性和推进效果。有的改革成本近在眼前,但收益却在今后甚至是未来,比如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地方GDP和地方干部的政绩,为此,个别地方政府或个别干部或固步不前、迟疑徘徊,或干脆打起消极改革的“太极拳”,不温不火不作为;在短时期内会导致一些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因此,一些缺乏全局意识、长远意识和责任担当的企业就成为一定范围内的梗阻。

正因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具体的争议和矛盾更多,其面临的不确定性也更多。就像80年前那次破釜沉舟的伟大长征,万里征程险山恶水、围追堵截,最终都被根植于人民的共产党人征服,正视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就是为了决胜新时期的新长征。

二、要有全面深化改革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些重大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和深远意义,同时也凸显全面深化改革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性,强化了忧患意识。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史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时期,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容不得丝毫迟疑和徘徊,更没有驻足观望的余地。立足国情,放眼未来,中央充分认识并积极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

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科教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再次,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治理失序、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激发旺盛活力。

回眸近代百年中国史,改革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和事关强国富民的历史性课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探索实践更诠释了不改革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更不会有明天的严峻现实。因此,自觉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性并化作具体的解决改革中的问题的动力和能力,在当前更显迫切和必要。

三、大力破除体制机制和认知层面的阻碍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重要讲话中强调:“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必须坚定不移高举改革旗帜,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是破除障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的“利器”。

首先,体制机制性障碍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解决好制度性问题,改革就能事半功倍。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仍然面临深层次的发展问题。因此,要以问题为导向,敢于面对挑战,善于解决问题,从完善制度入手,把深化改革的愿望、原则、权利、义务等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变成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确保深化改革目标的实现不偏向、不止步、不动摇。

其次,公平正义是检验改革发展的尺度。破除制度性障碍就是要着眼大众、服务人民、服务发展,有效杜绝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审批方式复杂化弊端。破除制度性障碍,还要坚持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围绕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建立健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制度体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破除制度性障碍更要做到目标、任务、措施、步骤、要求、责任明确,确保制度执行流程化,尽量减小自由裁量权。

再次,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要落实在行动上,从具体事情做起,从具体环节着力,巩固目前已经成熟的做法和成效,同时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先行先改。只有改革,才能寻求突破;只有行动,才会取得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一言以蔽之,大力破除认知层面存在的阻碍和误区,就是要让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深化改革方面形成高度的共识,凝心聚力,投身改革,效力改革。这当中,特别要注意让那些固守既得利益、绕开问题、规避风险、担心承受改革之痛者明白:不改革、迟改革、小改革才是最大的风险,迟早要栽跟头。

四、行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长征路上

全面深化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洞悉不明、统筹不到、协调不顺、贯彻不畅等,就会影响到改革事业,深化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效果就会打折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因此,改革这个新长征必须获得地域、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坚决执行好顶层设计,让改革之路更加顺利。更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充分调动和激发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让群众获利更多、更便捷,更齐心、更努力。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更需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以踏石留痕的力度走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长征”。

一是将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化作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信念,化作不断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不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二是将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化作同心协力全面深化改革实际行动,以长征精神和决心、信心、魄力走好决胜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长征。长征路上没有翻不过的雪山、趟不了的急流,改革途中没有动不得的“乳酪”,没有打不破的藩篱,没有冲击不到的利益集团,长征精神不仅是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新时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深化改革“新长征”的胜利保障。

三是以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为着力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共识,让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于民。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就是要想方设法打通改革成果惠及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将中央及各地方的改革制度措施落细落小落实,通过改革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改变城乡面貌、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补齐发展的短板,让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同志翻越六盘山时以词抒怀,尽显“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的革命豪情。当前,我们正奋进在全面深化改革新长征路上,更要勠力同心、披坚执锐、背水一战、战之必胜,才能奏响全面深化改革新长征的凯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应有的力量。

(作者系山西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山西《前进》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