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今日浙江

让每一处涟漪都清澈明亮

2017年04月10日09:3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浙江在治理大江大河的同时,“抓大不放小”,紧盯房前屋后的小微水体,深入至池塘、沟渠、河浜、小支流,让每一处涟漪清澈明亮,消除感官污染。

在治理大江大河的同时,浙江各地“抓大不放小”,紧盯房前屋后的小微水体,深入至池塘、沟渠、河浜、小支流,清淤砌石,挖河引水,种植物投鱼苗,让每一处涟漪清澈明亮,营造美丽的水岸景观。

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至2017年底,全省小微水体全面得到治理,消除感官污染。

让“毛细血管”畅通清洁

如果把主河道比喻为水环境的“动脉血管”,那么池塘、沟渠、河浜、小支流等小微水体就是“毛细血管”。全面剿灭劣Ⅴ类水,保障主河道水质清澈,必须让“毛细血管”干净通畅。

杭州市在2016年5月发起了整治小微水体的攻坚战,给13个县(市、区)下发任务清单,并提出小微水体整治的“五无”标准:无违法排污、无集中漂浮物、无垃圾渣土、无明显臭味、无违章建筑物。

在任务清单中,临安市需整治的小河小沟小渠最多,共有516条。于是,临安在市、镇、村三个层面同时打响 “河湖库塘清淤、小微水体整治”的“万人巷战”。

紧邻天目溪的於潜镇光明村在镇里帮扶下,对池塘、大小沟渠进行彻底的清淤整理,在池塘里修起假山,栽下荷花;岸边筑起篱笆,种上杨柳,在沟渠边修筑多处亲水平台,供村民洗衣洗菜,临水浣纱的场景重新回来了。

临安市还把地下暗渠纳入治理范围。潜川镇青山殿村阴山自然村的地下暗渠具有疏洪引洪的功能,但因年久失修,堵塞严重。青山殿村在“巷战”中进行了大规模疏浚,一周时间清出了三大车砂石淤泥,百年老渠重获新生。

2016年年初,衢州发起了“清千塘美百河”治水行动,将治水重心放到农村池塘、水潭、沟渠等小微水体的清淤整治上。

在常山县,大大小小的池塘有2000多座,然而很多池塘已被垃圾覆盖、被淤泥填埋。常山县实施“活塘”计划,给各村配足资金,发动村民投工投劳,清理池塘垃圾、清运塘底淤泥、岸坡砌石,再引入流水,让池塘重现清澈,重建乡村水生态。

2016年,常山县还在何家乡、金川街道两地修建水渠,打通沿线15个行政村的断头河,逐步恢复河湖库塘的自然连通,并在上游建起泵站,将常山港的活水引入周边村的池塘,一口口老塘在活水的滋养中焕发新颜。

沟渠池塘“呼吸”起来

在治理小微水体行动中,许多地方借力科技手段,打造“会呼吸”的沟渠池塘,修复乡村水生态。

为治理3.3公里的中央渠,诸暨市店口镇引进治水新武器——纳米曝气机。在河渠里每隔15米放置一台曝气设备,给水体增氧的同时,激活微生物群,以此来净化污水。

店口镇宣传委员王白告诉记者,待水质改善至一定程度后,再大面积种植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构建“水底森林”,吸附河床底部的氨、氮等,让渠道“呼吸”起来,生态自净。

治水一年多,为检验水质到底好不好,店口镇政府特地在中央渠放入了1000尾锦鲤鱼,经过3天网箱适应性养殖,存活率达到100%。“水清鱼自来。鱼儿在水中畅游,说明中央渠的自净能力大大提升了。” 王白说。

在桐乡市凤鸣街道,老百姓参与小微水体的治理热情高昂。他们自创“生态养鱼”的方法,解决范家角西浜浮萍难除的问题。

中群村村民范晓东的家,距离范家角西浜不到10米。他说,每年四五月份,这条内河就会大面积爆发蓝藻、浮萍。原先依靠人工打捞,往往河道这头没捞干净,那头又漂过来了,治标不治本。

村委会取水样让技术人员测水质后,根据水体的氮氧含量选定了鱼苗。村干部告诉记者:“鱼苗投放有讲究。一般来说,以每亩水域花鲢、白鲢、草鱼1∶2∶2的比例投放。投放时间选在每年2月,这段时间病菌感染较少,运输成活率高、鱼苗产量也高。”

实施“生态养鱼”后,范家角西浜的水质由最初的劣Ⅴ类水,逐步达到了 Ⅳ类水,有时还出现Ⅲ类水质。

试点成功后,凤鸣街道给85条内河道投放了70万余尾鱼苗,让这些“生态管家”当好水体“卫生员”。至今,全街道的内河没有发生一起蓝藻、浮萍大面积爆发事件。去年10月,水质监测显示,凤鸣街道的出境水断面为优秀。

“沟渠长”管住小水体

小微水体量大面广,水体流动性差,清了又污,污了再清,如何进行长效管理成为难题。浙江各地绘制小微水体水系图,部署沟渠池塘整治一张网,落实责任人,努力做到“池塘有人管,沟渠有人看,治理无盲区”。

1月23日,余杭区闲林街道民丰村村民阮国胜吃完早饭,招呼河道保洁员,动手打捞村池塘中漂浮的杂物。前一晚,一场大风把塘边的落叶和垃圾都吹入池中。

阮国胜是民丰村的网格长,也是村里三口池塘的管理员。如果管理不善,水体受到污染,网格长不仅要被通报批评,造成池塘污染的村民还会被暂缓房屋出租,直接影响经济收入。

编制“一村一清单”的水系治理网格,采用网格化来管理小微水体,是杭州市余杭区正在全面施行的有效办法。当地以小沟、小渠和池塘等小微水体为治水最小单位,给每个“小微水体”落实网格专管员,负责日常巡查和保洁工作,参照河长制,在池塘和沟渠边立了公示牌,写明水体名称和责任人等。

在建德,沟渠小河的管护人被亲切地称为“沟渠长”。目前,建德对2015年排查出的197条沟渠全部明确责任人,设立沟渠池塘长公示牌600多块,招募渠长100多人。

许景旦是莲花镇昴畈村后坞渠的管理员。自从当上“沟渠长”后, 他每周都来巡查一次,拿着镰刀铲除沟渠两边的杂草,用铁锹清除沟中的淤泥。他说:“别看这渠长不过百米,宽不到两米,在关键时刻有大用场。”原来,在枯水期,从后坞水库排出的水会顺这这条渠流出,用于灌溉周边百余亩农田。梅雨季节还能发挥泄洪道的作用。

省“五水共治”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参照河长制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做法,全省正积极推进小微水体河长制,将治水的触角延伸到湖泊、池塘、沟渠等细枝末梢。通过设立河道巡查员、网格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河长体系。(叶慧)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