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今日浙江

争当全国治水标杆省份

——浙江深化推进“五水共治”综述

2017年04月10日09: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江水奔腾,河水清漪,湖水碧波,溪水潺潺……近年来,行走浙江大地,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感慨:记忆中“小河清清大河净,水碧山青如画屏”的故乡,又回来了。

2013年,面对百姓“水更清”的愿景,浙江打出一套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组合拳。4年来,消灭6500千米垃圾河,省控断面水质Ⅲ类以上逾七成,换来了浙江大地江河湖海新面貌。

一滴水,折射出一支铁军重整山河的雄心壮志和壮士断腕的豪迈斗志:全省上下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一张蓝图绘到底,不遗余力地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法建筑带入全面小康。

一滴水,见证着一支铁军干在实处的坚实步履和走在前列的昂扬风貌:浙江河长制领跑全国,垃圾分类全国示范,农村治污全球点赞……一个个先行示范,为“中国的明天”提供更多的浙江实践样本。

战略引领

建好“浙江的今天”的“奠基石”

150公里长的浦阳江是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的一条支流,浦江县出境断面水质曾经连续8年处于劣Ⅴ类,如今全流域达到Ⅲ类以上。

4年来,浦阳江见证了浙江“五水共治”的雄壮历程,也留下了省委书记夏宝龙四访浦阳江的故事:在浦阳江,他发出了浙江“五水共治”第一个号令,强调要以治水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加快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新路。2015年9月23日,当以浦阳江综合整治为先行的“五水共治”战役初战告捷时,夏宝龙第四次来到浦阳江,强调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咬紧牙关不懈怠,以“不达目标誓不罢休,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劲头,心无旁骛、凝神聚力,誓将“五水共治”进行到底。

省委书记亲自挂帅江河治理,彰显“五水共治”这个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铁腕重拳,已经成为浙江贯彻“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治省兴省的战略之策。从“寻找可游泳的河”,到宣示“彻底剿灭劣Ⅴ类水”;从推动“‘五水共治’形成破竹之势”,到承诺“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4年多来,浙江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稳扎稳打、纵深挺进。

为破解“九龙治水”困局,2014年初,浙江成立了以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6位副省级领导任副组长,31家省级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省“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省治水办实行实体运作,分管副省长兼任省治水办主任。各地也都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并形成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齐上阵的组织推进体系。

按照统筹兼顾、把握轻重缓急和分步实施的要求,省委、省政府明确了“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路线图,制定了“五水共治”的总体目标和时间表:3年(2014—2016年)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5年(2014—2018年)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7年(2014—2020年)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省级牵头部门分别制订五个水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每年制定各市、县(市、区)“五水共治”责任书,层层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各地全面建立了“五水共治”作战指挥室,绘制作战图,集中指挥,还建立了“五水共治”信息平台,实行实时监控、指挥。

治水,迅速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战场。全省各级干部“干”字当头、“实”字为先,攻坚克难、拼搏奋斗,以上率下、干群同心,真正把“五水共治”当作锤炼能力的大平台、检验作风的大考场、比拼实绩的大擂台。为保证治水资金,浙江把大幅削减“三公”经费省下来的钱全部用于治水。截至目前,浙江为“五水共治”投入资金已超过2000亿元。全面实施的第一阶段不满两年,“三清河”进度超前。

2月6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剿灭劣Ⅴ类水工作会议,对继续全面深化“五水共治”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到2017年底全面剿灭劣Ⅴ类水。浙江,再以“五水共治”的深入实践,铺陈“两美”浙江的新画卷,打造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样板。

省委提出“2017年底全面剿灭劣Ⅴ类水”的目标任务,意味着浙江将提前3年、在更高水平上改善水体质量。夏宝龙强调:“全面剿灭劣Ⅴ类水,是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巩固提升的关键一役,是建好‘浙江的今天’的‘奠基石’,是向‘中国的明天’鲜活样本挺进的‘先遣战’。”省委副书记、省长车俊指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拿出铁军的作风、铁军的担当、铁军的精气神,凝心聚力啃硬骨头,落实落实再落实,全面消除劣Ⅴ类水。”

2016年12月14日,《浙江省劣Ⅴ类水剿灭行动方案》正式下发。各地立下军令状,抓紧制定消劣方案,分解任务,层层落实,按照“一点一策”要求,挂图作战,明确项目表、时间表、责任表,实施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工业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排放口整治、生态配水与修复等六大工程,并推动“五水共治”向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延展。

治污先行

抓住科学治水的“衣领子”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浙江重点抓好“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浙商回归有机结合、联动发力,成为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关键招数。

天蓝、水清、山绿、地净……4年来,浙江消灭垃圾河6500千米,完成黑河臭河整治5100千米;2016年,全省超额完成1亿立方米的年度清淤任务,省控劣Ⅴ类水质断面削减至6个。

浙江把治水目光转向岸上,要求实现城乡截污“两覆盖”——力争到2016年、最迟到2017年,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基本覆盖;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基本覆盖。2014年以来,全省新增镇级污水处理设施69个,完成87个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新增城镇污水管网6536千米,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1.6万个、受益农户395万户,78%的村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

治水工作开始之初,浙江就提出,推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产业层次的提档升级、绿色空间的挖潜扩容,斩断城乡污染源。

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铅蓄电池、电镀、制革、造纸、印染、化工等六大行业整治,纳入整治范围的5740家企业,已累计关停2250家,搬迁或整治提升3490家

确保清波常在,长兴县多次开展蓄电池产业专项整治,对蓄电池“低小散”企业关停淘汰。与此同时,引导蓄电池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斥资7.39亿元,郎山和城南两大新能源高新园区拔地而起。目前,长兴蓄电池企业与国内2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拥有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

2016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9.9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21.9%。经济增长和水环境保护,寻得了发展的平衡点。

2016年10月8日,农业部发文批复同意浙江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创建。浙江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获批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的省份。目前,浙江近9000家规模猪(牛)场已经全部实现无污染养殖,39个散养猪重点县、规模水禽场污染治理全面完成,91%以上的养殖场实现农林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规模化养殖比重高出全国26.8%。2016年11月,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现场培训会议在金华召开,农村垃圾分类的“金华模式”获点赞。

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提出:坚定不移把“拆治归”作为打好劣Ⅴ类水剿灭战的根本依靠。在“五水共治”倒逼下,在“拆治归”联动中,一批环保工程、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智能制造、健康养老、社交网络等新经济新业态破茧而出,浙江迎来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万千气象。

统筹共治

聚焦民生热盼的“发力点”

在“五水共治”中,浙江坚持回应群众热切期盼,以“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项目建设为载体,统筹推进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各项工作,以点带面,互促共治。

防洪水、排涝水,浙江强库、固堤、扩排,完善主要江河流域防洪减灾工程体系 。目前,钱塘江、瓯江、甬江大部分干堤基本加固完成;诸暨浦阳江治理一期、兰溪农防等防洪重要堤段相继建成并发挥成效;余姚城区防洪圈已全线闭合……1535千米河堤海塘加固,进一步筑牢了全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线,而“扩排”能力的提升又为安全上了一道锁。

“以前,五六年就淹一次。不到汛期,水库下游的河道两岸就堆满沙包了!”诸暨市永宁水库管理处主任黄天宇感慨道,“现在水库建起来,最大限度保证了江河安澜。”

目前,全省80%以上的市、县城市核心区防洪能力50年一遇以上,主要江河堤防规划达标率70%。

保供水,浙江开源、引调、提升,构建多源供给、联网联调的水资源保障格局 。一批供水水库建设快马扬鞭,一批骨干引调水工程加快实施,一批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全面保障……

4年来,浙江基本建成浙东钦寸、杭州闲林、临海方溪、慈溪郑徐、仙居盂溪等5座大中型水库,以及萧山湘湖三期、磐安花溪等10座小型水库,新增总库容4.4亿立方米、年供水能力3.8亿立方米。杭州市主城区备用水源规模从1.5天提高到10天;大陆引水工程极大地缓解了高温干旱天气海岛百姓用水难的问题。

目前,全省以水库型水源地为主的供水人口占70%,农村自来水覆盖率由63%提高到99%;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4.1%,超过国家考核要求12.1个百分点。

抓节水,浙江以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推进全社会、全行业、全覆盖、全过程的节约用水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完成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1万亩;全面启动第二批县(市、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调整了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新标准比原标准总体提高一倍……

在此基础上,浙江将全面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产”,进一步加强节水工作和水资源管理标准化建设。预计到2020年,全省将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完善、水资源配置更加高效、用水效率更加先进、水资源质量和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水资源管理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创新制度

把握长效治水的“定海针”

河长,是扛在安吉县南溪村村级河长唐群志肩头的一项使命。经常骑着电瓶车巡河的他,与沿岸居民一起,共同守护着南溪清流。他说:“治水不易,护水更难,河长一天也不能松懈。”

唐群志是浙江6万多名河长中的一员。浙江注重依法治水、制度管水,推进水环境整治,创建了河长制等一套高效管用的长效机制和责任体系,确保治水常态长效。

建立五级联动河长制体系。河长制是浙江“五水共治”的一项基本制度。目前全省共有五级河长61430名,还配备了河道警长、民间河长。全省各地将河长制落实情况纳入“五水共治”工作考核的重要参数,逐级对每位河长履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问责,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对河流湖泊尽心尽责的保护,已经成为全省河长的共识。

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浙江出台了《浙江省环境功能区划》《浙江省综合治水工作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管理办法》《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2014年以来省级有关部门印发《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治水政策性文件100多件。

建立跨区域“五水共治”联动协作机制。出台《关于加强跨行政区域联合治水的指导意见》。丽水和温州签订协议,共同保护八百里瓯江;嘉兴和湖州携手治理界河,实现两市交界处河道责任全覆盖……浙江按照“共治共赢、属地负责、预防为主”的原则,探索跨行政区域联合治水模式,确保跨区域治水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跨区域河流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加强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制定出台了《浙江省垃圾河、黑臭河清理验收标准》《浙江省垃圾河、黑臭河验收管理技术规程》《“清三河”达标县(市、区)验收标准与验收管理规程》。每年开展“五水共治”科技专项行动计划,组织治水专家到基层挂职,为基层提供对口精准技术服务。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省级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全覆盖,省财政从2006年开始到2015年,累计安排资金122亿元,重点支持水系源头地区。从2015年起,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环境财政奖惩制度,在各县市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制度。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深入推进,2015年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金额累计达29.4亿元,占全国的2/3。

建立科技治水共享平台。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亦被融入浙江治水的格局中来。目前,以钱塘江河长制信息系统为龙头,浙江全省已经实现河长制信息平台、APP与微信平台等全覆盖,为河长们搭建起了涵盖信息查询、河长巡河、信访举报、政务公开、公众参与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智慧治水大平台。

全民行动

激活长效护水的“动力源”

浙江突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大力推动全民治水,构建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行动体系。

严格环境执法,对环境违法实行“零容忍”。2015年,浙江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2513 件、行政处罚4.63亿元,移送公安案件数1145件,行政处罚案件、移送公安案件数、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人数以及新环保法配套制度案件数据均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4月省政府全面启动了环保百日执法专项行动,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2637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537件。

强化舆论宣传。在省内各大媒体,包括报纸、电视、网站和微信、微博等载体开设治水专题栏目,以文字、视频、图片、访谈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治水工作,营造治水舆论氛围。

综合运用民主、行政、社会和媒体监督。强化行政监督,省委、省政府派出30个督查组,对全省90个县(市、区)开展多轮次的专项督查,各级治水办、环保联动,组织开展“五水共治”环境保护“督查+执法”行动和河长制专项督查行动。省人大、省政协分别在全省组织开展“五水共治”主题活动、专项审议和专项监督,强化民主监督;通过“今日聚焦”“治水拆违大查访”等专栏,重点聚焦水环境治理,进行公开曝光和整改回访,形成强大舆论攻势;省治水办加强跟踪督办和整改反馈。

抓好志愿服务。坚持公众志愿参与和专家技术指导相结合。出台《全省“五水共治”志愿服务的指导意见》,依托工青妇和民间组织,建设治水志愿者队伍,社会各界纷纷组建治水队、护水队、宣传队、市民监督团、义工服务队,广泛开展干部带头、群众投劳、村企结对等多种形式开展公益活动。

抓好创建平台。省里把治水与开展生态县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绿色细胞创建以及美丽人居环境创建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发动群众自己动手改造身边的环境。各地纷纷以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书等形式,加强道德规范和制度约束,引导广大公众形成亲水、爱水、惜水、护水的高度自觉。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站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上,让我们锚定新方位、践行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以铁军精神把剿灭劣Ⅴ类水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治出绿水青山的好生态,打出转型升级的新天地,开辟浙江发展的新境界。

小贴士

什么是劣Ⅴ类水?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我国的地表水按功能高低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水质差于Ⅴ类的俗称为劣Ⅴ类水。 (郏文纲 马跃明)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