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刊授党校》

标本兼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梁梁

2017年03月27日15:0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治本作用而言,腐败现象形形色色,但有其共同规律:腐败行为的基本表现形态是权钱交易,实质是滥用权力。因此,针对这些共同问题就可产生基本的治理措施和防范机制。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个重要政治判断,那就是:“经过全党共同努力,党的各级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明显增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坚决落实,党的纪律建设全面加强,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一年前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就当时的反腐形势评价说:“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一年之间,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由“正在形成”到“已经形成”,两字之差反映出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一词之变折射出的是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最新成果。

从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短短四年多时间,反腐败斗争形势从“依然严峻复杂”到“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这是全面深刻、鼓舞人心的变化,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腐败的坚决意志与责任担当;离不开党中央主动调整反腐败策略,重拳反腐,以治标推动治本;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拥护与支持,离不开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实步伐。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做到“标本兼治”

党在反腐倡廉工作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力地回应了社会上关于“强力反腐只治标而不治本”的错误论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给出的这一结论已经成为全党上下的基本共识。

那么究竟何谓全面从严治党之“标”,何谓之“本”呢?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这是医学常识。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标本兼治”是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他表示,全党同志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就治“标”而言,有很多具体问题、具体案件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并且往往是钻了带有普遍性的制度、规则的空子。因此在治理时只能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此外,就某种意义来说,成熟的或健全的防止腐败现象的监督制约制度体系与成熟的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而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转型期,很多改革制度和措施本身不成熟、不健全,因此,与之配套的防止腐败产生的基本制度也不可能成熟或健全,导致一些腐败案件、腐败行为的产生带有强烈的社会转折时期的特点。处理这些问题时,其措施也带有这个时期的某些特点,治标的色彩就浓厚一些。例如,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四风”问题依旧存在,不敢腐、不能腐等问题还没有解决等一系列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虎拍蝇”“零容忍”等“治标”理念逐渐成为反腐新常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治本作用而言,腐败现象形形色色,但有其共同规律:腐败行为的基本表现形态是权钱交易,实质是滥用权力。因此,针对这些共同问题就可产生基本的治理措施和防范机制,即治本。治本虽不能在短期内加以实现,但有助于从根本上遏制大面积腐败行为的发生,减少腐败现象产生的机会;并且由于治本之策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可以使全党坚持不懈地进行防止腐败的基础性工作,还可以使反腐败工作更有预见性。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通过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由此可见,治标与治本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的统一体。在反腐败实践中“标”与“本”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也没有什么主次之分,而是相互联结和变动的。治本是在总体治标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带有共性的思路,是对治标具体经验的升华;治标以治本为基础,为支持。“标本兼治”就是要将两者统一起来,通过严惩腐败将腐败势头遏制住,然后逐步形成综合、联动、全面的反腐败体制机制。就中国当下的语境来说,治标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手段和措施,刹住不断蔓延的贪腐的风气,全面遏制腐败势头,“老虎”“苍蝇”一起打,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贪腐问题。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治标同时,治本不会缺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谙“打虎拍蝇”只能取效于一时,不能从根子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是根治腐败的治本之策。要做到标本兼治,就必须坚定不移注重制度建设与完善,以制度严纪律、明规矩,发挥制度的作用,彰显制度的权威。“要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标本兼治”的核心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权力是需要用制度的枷锁来制约的,手握权力并不代表可以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监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要实现标本兼治关键在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健全让全体党员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让掌权者始终“如履薄冰”,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于人民。编织“制度笼子”就是加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继续压缩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加快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防止“牛栏关猫”、留有“暗门”。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让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列出任务清单、权力清单、关系清单、流程清单,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确保权力行使不越位、不缺位。大力推行权责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强化对重点领域、重要岗位、重大事项的监督,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标准化、公开化,坚决防止权力滥用。

纵观2016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由治标为主迈向标本兼治。中央纪委注重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提高政治站位,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出发,不断扎紧织密管党治党的制度笼子,制定修订党内法规制度,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打铁还需自身硬,严防“灯下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三次、五次、六次全会上都提到谁来监督纪委、防止“灯下黑”的问题。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召开之际,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央视播出,这是继去年中纪委推出《永远在路上》之后的又一反腐电视专题片。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系统在反腐倡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拍“苍蝇”打“老虎”一个接一个。反腐已经到了攻坚期,越是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的新挑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越是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加强自身建设、坚决清理门户,强化自身监督,打造刚正不阿的纪检监察队伍。只有将自己置于全党、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成为严惩腐败的“铁拳头”,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的决心。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共产党持久反腐、标本兼治的强烈信号,彰显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坚强决心,充分表明在反腐败工作取得压倒性态势的关键时期,深化标本兼治意义重大。让我们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反腐败方针,加大反腐力度,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从内到外,紧盯党内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及时跟进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党内作风的不断优化带动政风、影响民风。坚持从上至下,从“关键少数”抓起,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坚守本色、弘扬正气。坚持从始至终,以抓常、抓细、抓长的精神深入扎实推进作风建设,着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