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黑龙江《奋斗》杂志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曲敏

2017年03月22日13:5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既有传承延续,更有创新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更是农业地区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机遇。绥化市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生根的过程中,从传统农业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实际出发,坚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突破传统产业疆界,把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作为全市最有优势、最有基础、最有潜力的一大举措,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实践,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一、坚持辩证思维,找准长和短近年来,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倾向日益明显。从绥化市的实际来看,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关键是要找准“长”有什么、“短”在哪里,既要在发挥“长”上做文章,又要在解决“短”上下功夫。

一是找到痛点。首先体现在结构不优,绥化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其次支撑不够,主导产业绿色食品产值占总量 45.8%,税金只占 18.4%。中高端产品少,附加值低,牵动力不强。再次收入不稳,在家庭经营受成本抬升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收益有限、农民外出务工数量和工资性收入增幅明显趋缓、转移性收入总量小增量少等因素作用下,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面临极大挑战。

二是找足亮点。绥化位于寒地黑土核心区, 2900万亩耕地,其中 500万亩富硒,处于世界黄金玉米带、黄金奶源带和优质大豆生产带之上。同时,绥化位居全省地理中心,与全省最大两个经济体——哈尔滨、大庆呈金三角之势,处于哈绥北黑产业带和哈大齐工业走廊重要节点, 600万亩重度盐碱地为企业成长提供了巨大空间。此外,绥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率 38.5%,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在 80%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产值之比约 0.3~ 0.4:1之间,发达国家一般在 2~3:1之间,潜力巨大。“寒地黑土”是“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一名,估值超过 120亿元。

三是找准机遇点。国家政策支持带来新机遇。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批复了《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力度大、范围广、期限长。消费结构升级带来新机遇。学习需求、快乐需求、健康需求、安全需求、美丽需求呈加速增长态势。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谁的环境优,谁就可能领跑。

二、坚持系统思维,打好组合拳

产业融合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实践中,绥化市坚持运用“加减乘除”,通过引导增量做“加法”,化解无效和低端供给做“减法”,创新驱动做“乘法”,优化环境做“除法”,挖掘潜力、注入动力、激发活力。

探索“1+1”模式,推动主辅双强。推进种植业与畜牧业深度融合发展。做强种植业。一是品种改良。坚持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为养而种、为加而种、为销而种、为食而种,实现“地垄头”与“入料口”精准衔接。二是品质提升。突出绿色生态优势,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 2210万亩,占耕地面积 77%。三是品牌塑造。聚焦寒地黑土品牌,申请注册了“寒地黑土之都”“寒地黑土之乡”“寒地黑土 +”,进行集中打造。庆安大米被评为中国大米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庆安庆禾香大米被评为中国十大好吃米饭。做强畜牧业。把畜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加工转化、市场开拓“三个体系”。顺应消费结构升级和膳食结构优化,大力发展“两牛一羊一鹅”草食畜牧业,并通过大力发展“猪、禽”耗粮型畜牧业消化玉米产能,解决农牧结合不紧、种养循环不畅等问题。 2016年全市饲养生猪 1300万头、禽类 1.6亿只,消耗玉米 14亿公斤。

探索“1+2”模式,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推进农业与加工业深度融合。一是明晰产业定位。强化绿色食品产业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在全市“ 1+N”工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着力打造在全省、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农产品集散中心。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172户,占全市总量的 46%,实际加工转化能力达到 1380万吨,加工率达到 67%。二是完善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强化创新链、增加价值链、提升文化链,大力发展粮食、乳品、肉制品等精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把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构建了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肉类产业集群、乳业产业集群、水稻产业集群和大豆产业集群等。三是建强产业项目。坚持做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新签约绿色食品产业项目 282个,开复工北京二商、京粮集团、河南牧原等亿元以上绿色食品产业项目 28个,带动全市开复工产业项目 761个。

探索“1+3”模式,开发农业多功能。拓展农业农产品供给功能,从单纯卖产品向卖风景观赏、卖感受参与、卖绿色健康转变,推进农业与旅游养生养老深度融合发展。一是精准方向。充分挖掘放大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冰天雪地的气候优势、寒地黑土的物产优势,平原、丘陵、半山区、山区同步规划,水线、陆线、林线、农线全面推进,推动农业向休闲式旅游、田园式养生、候鸟式养老发展。建成了 5个省级和 1个国家级园林城市。二是精确路径。坚持农区变景区,打造全域农业公园;坚持民房变民宿,发展共享经济;坚持产品变商品,发展“后备箱”经济。新建投资 36亿元的绥棱综合旅游开发、投资 20亿元的宝山医疗养老等大健康产业项目 35个。依托山水资源,规划启动了一批特色小镇, 26个列入国家重点镇,占全省 22.6%。乡村旅游景点 71个,形成了肇东千鹤岛、海伦大峡谷等一批热门景点,直接带动 3000多人就业。绥化成为全国“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示范区”。三是精细方式。深耕“互联网 +”“寒地黑土+”。庆安县与中国网库合作建设中国大米产业电子商务基地。“我在绥化有亩田”“我在绥化有菜园”参与众筹面积 10万亩。依托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搭建国家政策性粮食交易平台,绥化成为全国唯一的粮食主产区在农户网上卖粮的试点。办好展会,在上海举办的黑龙江农民合作社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上,意向签约 4亿多元。讲好世界“寒极”“冰窖”和中国猛犸象故乡等产品、产地、产业故事,消费者自觉自愿自豪消费。明水的黑豆和红谷子销售到了里约奥运会和 G20峰会。

三、坚持战略思维,构筑新优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对绥化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具有重大意义。必须站在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的高度,精准聚焦,全面发力。

第一,必须要在“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中去认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共同造就了寒地黑土优势。绥化作为寒地黑土核心区,充分挖掘潜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把“寒地黑土”的自然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效益,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第二,必须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去谋划。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三产融合。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加快哈大绥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寒地黑土之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龙江腹地成长带和卫星城建设,打造绿色产业之城;大力发展镇村经济,加快特色小镇和一村一品建设,打造田园养生之地。

第三,必须要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共同作用中去推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作用,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板块集中。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比如,组建了寒地黑土品牌农业发展基金、城市发展基金、“双创”发展基金三只产业基金,为三产融合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四,必须要在开放共享中去保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借助哈尔滨、大庆等地人才密集的优势,采取顾问、星期天工程师、实习实验基地、博士后工作站等柔性形式,引进各级各类人才。加大互联互通力度,积极推进绥大高速、哈绥城际铁路建设项目,打造开放立体交通网络,为三产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智力支持和设施保障。

(作者系中共绥化市委书记)

(黑龙江《奋斗》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