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黑龙江《奋斗》杂志

以文化自信推动黑龙江大步向前

徐朝

2017年03月22日13:4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立世、文化兴邦。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我省申报的电影《张丽莉老师的故事》、电视剧《焦裕禄》《闯关东前传》、龙江剧《鲜儿》、歌曲《春暖花开》、广播剧《大庆人在非洲》等6件文艺类作品入选并获得文艺类全部奖项,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同时获得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组织工作奖。大型音乐剧《嘎丽娅》在北京公演,中宣部给予高度肯定。

近五年是黑龙江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五年,我省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两次就黑龙江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想引领和根本遵循,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近五年是我省公共文化投入最大、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最扎实、群众文化获得感最明显、基层文化面貌改变最显著的五年,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多次得到国家的高度肯定。

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文化自信

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增强价值观自信。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从而决定了有什么样的文化精神、文化境界和文化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和灵魂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融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项工作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开展“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承龙江优秀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汇聚起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2015年8月,省委宣传部启动了黑龙江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县评估命名表彰工作。全省各地紧紧围绕“弘扬核心价值观,践行龙江优秀精神”为主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注重将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融入到各领域各方面,形成了共同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局面。

北安市、齐齐哈尔市铁锋区、逊克县、鸡东县、汤原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和谐。实施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网络等文明引导行动。组织机关单位、社会各界、乡镇村屯投身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屯、“好婆婆”“好媳妇”“种植能手”等各类评比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传播道德影响力。绥棱林业局、伊春市金山屯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力度,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双增长”。桦南县、尚志市把智慧城市建设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结合推进,启动了农业、能源、物流、民生、交通、文教、医疗等智慧项目,为政府应急指挥、统一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持,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高举起文化公益性、人民性大旗

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让人民得实惠、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自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省连续17年举办的“城市之光”“金色田野”活动享誉全国,荣获全国群众文化活动政府最高奖“群星奖”。逊克县创排的戏剧小品《一定要找到你》在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获最高奖“群星奖”。

近五年来,我省着力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开展“百馆千站送文化下基层”活动,每年送辅导、送培训、送演出、送图书、送数字资源5000余场次,直接受益群众超过100万人次。2016年创造性地开展了“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各级文化单位与基层结成帮扶对子6300多对,培训基层文艺骨干17万多人次,组织县乡村文化活动10万多场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举办“城市之光”“金色田野”“送欢笑到基层”“高雅艺术进校园”“全省农民文化节”等品牌活动。2016年“美丽乡村文化活动暨第二届农民文化节展演”活动历时3个月,涵盖美丽乡村大舞台、农民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农民朗诵比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览展示四大板块内容,举办汇演展览13场,演职人员达3.9万多人次,观众达30余万人次,集中展现了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成果。

近五年来,我省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基层文化面貌显著改变,群众文化获得感明显提升。我省各级政府累计投入39.7 亿元,扎实推动实施“三馆”“两馆”建设工程,新建和改扩建73个市县级文化场馆,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新建9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村级文体设施建设工程,完成2604个中心村文化室设备配置和文体广场建设以及 317个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街道社区装备工程,为1861个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和314个贫困村配置了文化设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计划,我省首创的“边疆数字文化长廊”工程建成由标准化省级中心、市县区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组成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扎实推进全省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全省88家博物馆(纪念馆)、106家公共图书馆、148家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和900家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年均举办各类展览和文化活动近5000场,惠及城乡群众 2000余万人次。积极开展流动文化服务,累计投入资金2423万元,为县级剧团配送流动舞台车65台,为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配送流动图书车20台,建成图书流动分馆327个,每年为各分馆配置3500册新书,缓解了基层图书馆资源匮乏局面。

厚积薄发 文化产业持续发力

文化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近五年来,全省宣传文化系统着力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制定出台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营造文化产业发展良好环境。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省文化产业已从探索起步进入增速发展新时期,文化产业凸显出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较大潜力。目前,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超过500亿元,是东北三省第一个跻身“500亿+”俱乐部的省份,全省全口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40余万人,占全社会总就业人员的1.9%。2016年全省开复工文化产业项目92个,完成投资99亿元,同比增长35.4%,超全年计划22.2亿元,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速列全省15个产业类别第4位。大项目拉动战略促进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引领示范作用日益显现,文化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引导作用,推进文化资源与创新发展元素、相关产业门类紧密融合,开发冰雪文化特色资源,全省各地将“雪博会”“冰雪节”等活动打造成为黑龙江文化旅游主打产品;提升冰雕艺术展和冰上杂技内涵与水平,冰雕艺术展走出国门成功运营,冰上杂技在10余个国家和地区演出——2016年冰上杂技项目与美国玲玲马戏团合作开展了为期两年的美国巡演,被誉为“龙江名片、中华品牌”。

开发文化产业,我们立足地域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将俄罗斯油画、俄式老建筑、音乐等元素嵌入旅游时尚产业,打造哈尔滨国际油画交易中心、犹太老会堂室内乐等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彰显哈尔滨城市历史文化底色。推动省内重点演艺院团扩大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策划组织国有文艺院团进驻哈尔滨音乐厅演出,组织省文化厅直属演艺院团与网络媒体深入对接;整合演艺资源,以演艺供给与观众需求无缝对接为目标,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快速实现演艺产品立体宣传、广泛覆盖、精准推送。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我们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凝聚共识,提升黑龙江文化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近五年,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276家文化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11 246个事业编制予以核销;4家文化企业登陆新三板,3家企业在Q板挂牌,初步形成了一个涵盖新闻传媒、文化旅游、出版发行、演艺娱乐等各个门类,比较齐全完善的产业体系。

推进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文化企业壮大发展的必由之路。以黑龙江省演艺集团为代表的一批转企改制单位,建立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事机构,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符合市场规律的内部运行机制。在有效争取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转企单位闯市场求生存谋发展的能力,打造驻场演出品牌,主导演艺市场主旋律。

改革,需要管理部门从自身做起,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为企业的大发展保驾护航。我省文化管理部门主动下放权力,取消和下放审批权限,取消各级年检事项,多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备案;省文化厅公示清理权力清单91项,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全部实现网上运行;省直文化管理部门不断做好取消和下放后的衔接工作,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13个市(地)、74个县(区)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综合执法格局初步形成。加强文化市场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搭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实现行政许可、案件办理、数据报送业务平台办理。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模式,开展文化市场交叉执法检查,部署各类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文化市场规范化管理水平有新提高。

挖掘地域特色 创黑龙江精品品牌

大力弘扬文化自信,需要立足民族、立足龙江,保护与传承并重,创新与开发并举,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我省将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中心环节,加强引导,探索创新,激发活力,努力推动艺术创作生产步入健康有序发展轨道。艺术创作生产新机制逐步形成。探索艺术创作生产规律,从更新理念、创新推进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多方筹措资金、改变工作抓法等诸多方面入手,探索确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剧目立项论证机制、剧目排演和储备机制、创作资源整合机制、人才建设和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等,促进艺术精品生产的内生动力和外部环境正在形成,文化部门主导文艺作品创作的职能作用不断增强。组织推动全省舞台剧节目创作生产,新创作58部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品。一批精心打造的剧目获得全国重要奖项,龙江剧《鲜儿》、舞蹈诗剧《鹤鸣湖》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京剧《月照塞北》等多部剧目获文华奖,《大湿地》《半江清澈半江红》等3部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台剧目,李雪飞、马佳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黑龙江省京剧院复排的现代京剧《杜鹃山》和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排演的评剧《金沙江畔》成为我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此外,还有30余部剧目和一批美术、舞蹈、杂技项目及十余位艺术家获得国家级奖项。组织全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首批19幅签约作品验收通过16幅,由省博物馆收藏。近五年来,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全省各图书出版单位实施了一批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出版了一大批双效俱佳的具有传承价值的优秀出版物。《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史》《航天科学与工程专著系列》等42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话说中国——春秋巨人》《精神家园——新文化论纲》等7个项目13种图书入选经典国际出版工程,《安武林阶梯童话》《明代澳门史论稿》等10种图书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明代澳门史论稿》《超宽带天线理论与技术》等5种图书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纵弯模态压电金属复合梁式超声电机》《现时代的精神境遇》等13种图书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正式奖和提名奖。省精品图书出版工程累计资助项目1118项,资助资金总额达3538.58万元。《云奇飞行日记》和《援疆英雄传》两部作品被列入2016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扶持计划。

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基础保护为前提,以科学编制规划为切入点,以提升遗址保护层级为突破口,以考古发掘成果为学术支撑,我省初步形成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标志性成果。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艺术、望奎皮影戏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现历史性突破。我省正式出版《伊玛堪集成》,创新编排伊玛堪皮影戏《西温莫日根》。我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4项、代表性传承人13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145处增至252处。6个非遗项目被纳入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时期非遗基础设施建设储备库。我省两名优秀剪纸艺人在全国非遗博览会剪纸大赛中荣获“金剪子”奖。

走出国门 在世界舞台上尽显风流

文化需要交流互鉴、创新发展,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充满自信地展现我们的文化,让世界了解黑龙江文化,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这是我们应有的文化自信。

近五年来,我省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呈现新局面。开展以对俄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文化交流,对俄文化交流向品牌化、机制化方向发展,文化走出去不断扩大了黑龙江省文化的对外传播力和影响力,文化交流在我省对外交流合作格局中的作用和地位显著提升。连续七年举办的中俄文化大集,作为两国文化部和地方政府间交流项目,影响辐射整个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交流内容由文化向教育、旅游、体育等领域拓展,同时带动经贸合作升级,成为有特色、有影响的国家级地域性常态化文化交流机制。国家文化部评价为两国跨境文化贸易和区域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俄罗斯联邦文化部誉为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最优秀的文化交流项目。哈尔滨市荣获2017年“东亚文化之都”创建扶持城市。此外,对俄文化交流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2016年依托“第33届中国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活动,37个国家和地区艺术团体参加专业演出。边境城市牡丹江、佳木斯、伊春、抚远等地充分发挥对俄文化交流地缘优势,同俄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比罗比詹等远东地区开展了多层次文化交流合作,成为新时期对俄文化交流的新特点。

我省的文化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累计派出102个文化交流团,出访30余个国家地区。执行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要交流任务,圆满完成中俄两国共同举办的“共同胜利的70年”纪念活动演出、“2015哈巴罗夫斯克边区黑龙江日”、“2016滨海边区黑龙江日”演出展览任务和赴台展览演出任务。承办省部合作项目,执行文化部“欢乐春节”“一带一路”访演任务,先后赴尼日利亚、波兰、匈牙利、蒙古、毛里求斯等国家进行访演,展现龙江精神,宣传中华文化,受到所访国家热烈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立足黑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人的文明素质提升为着力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立足点,推动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创新发展文化产业为支撑点,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新优势。充满自信的黑龙江人正向着文化强省的目标大步迈进!

(黑龙江《奋斗》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