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今日浙江

交出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浙江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综述

记者 叶 慧

2017年03月16日16: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老百姓的“获得感”检验着民生改善的含金量。

面对经济新常态,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奋斗目标,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速推进民生领域的各项改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交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民生持续改善,成为浙江“十三五”开局之年最动人的景象。

增投入,兑清单

民生账本暖意融融

今年1月,浙江省政府通过政务服务网发表公开信,向社会征集2017年省政府要办的十方面民生实事。

自2005年始,浙江已连续12年将选择权交给群众,请全省人民建言民生实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群众关注度最高、利益关联最密切的十方面民生实事,并做出力争完成的公开承诺。

问计群众寻“实事”,鲜明体现了浙江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省委书记夏宝龙多次强调,全省党员干部都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观念,把群众的安危顶在头上,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紧扣群众的期待,拿出更多硬招、实招、真招为群众办事,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6年,浙江的民生指标稳中有升,亮点频现——

收入保持增长。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237元和22866元,增长8.1%和8.2%,跑赢CPI,略高于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2.06∶1,差距继续缩小。

就业好于预期。新增城镇就业11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的较低水平。

消费热度不减。2016年前11个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0.9%。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浙江不减民生保障力度,反而统筹安排财力,增加投入,支持政府十方面实事和民生事业加快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016年浙江全省财政收入增长9.8%,而涉及民生的各项财政支出增长达到11.3%。与民生投入较快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浙江的一般性支出和行政经费得到严格控制。其中,省级“三公”经费支出比2015年决算数下降了15.8%。

省委、省政府要求,认真分析归纳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拿出举措,每年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一年来,浙江各地各部门全面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

这一年,浙江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后人均每月养老金达到2910元,总体上升6.5%。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也在此次同步调整,共惠及全省610万人。

这一年,社会保障制度更加科学完善。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实现无缝对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实行“同等待遇”,年人均提高到430元;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等相互衔接的机制逐步形成。全省财政支出医疗救助金11亿元,救助困难群众就医267万人次;支出4.15亿元用于144万困难群众的医疗保险。

这一年,惠农强农政策更加给力。全省投入20.7亿元,支持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投入33.4亿元,带动社会力量共同建成村级公益事业项目5071个;安排特扶资金16.8亿元,扶持26个县(市、区)加快发展;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费保障,新建了1568个农村文化礼堂。

生态环境直接关乎人民的生活质量。浙江全省上下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的理念,坚定不移推进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的环境综合整治。

2016年,浙江出台史上最严的“水十条”,深入推进“清三河”达标县创建,全面开展河道综合整治、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等工程。

持之以恒的治水治污,换来水环境持续改善,全省境内垃圾河、黑臭河基本消除,省控劣Ⅴ类水质断面减少至6个。

加大雾霾治理力度,修订发布《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专项整治16个大气污染省级重点区域,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取缔黄标车和老旧车。去年,全省69个县级以上城市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明显增多,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2.8%。

全面推进治城治乡,部署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城乡面貌改善有目共睹。

促公平,补短板

改革破解民生难题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人民有所求,改革有所进。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省委、省政府将民生改善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钥匙”,改革处处透着民本温度。

“门诊报销50%,住院报销70%,只要拿着社会保障卡刷一刷,缴费、结算都办妥了!”前不久,从丽水市中心医院出院的遂昌县大柘镇车前村村民曾仙媛高兴地说:“现在农村人和城里人的报销待遇都一样了。”

曾仙媛感受到的变化,是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保险并轨的成果。去年10月,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统一参保范围、统筹层次、资金筹集、保障待遇,推动医疗保障公平。

去年以来,浙江的民生改革坚持共建共享,破藩篱,去差别,充分回应百姓的公平诉求:全面推开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城乡人口身份差异,实现人的身份平等;加快社保改革,社会救助、失业保险、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并轨,整合统一,消除了城乡差别;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扩面,公开透明的举措让公民感受到公平正义;国有企业高管降薪、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让居民“收入公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每一项出台的重大政策,都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补短板是各项改革推进的“稳压器”,也是检验改革综合成效的“刻度表”。

去年4月,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浙江要重点补齐“六块短板”,其中,“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被列为民生短板。

一年间,浙江各地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组织就业培训,推广普惠金融,发展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农村电商和农家乐休闲旅游等。经各地核查确认,去年浙江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无一返贫。更令人高兴的是,2016年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预计达到19%,将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浙江持续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

直面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浙江启动实施综合医改试点,快速推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双下沉、两提升”工作,让更多的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城,县级医疗资源覆盖乡镇。

着眼于高水平建设“健康浙江”,去年11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编制出台《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部署实施健康环境改善、健康素养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等11项行动计划。

关注食品安全,浙江注重事前介入,源头管理。全省各地投入3亿多元,打造238家星级农贸市场。在这些干净整洁的农贸市场里,农产品可以快速检测、质量追溯。与此同步,严抓重管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行为1.2万起,刑事立案600余起。调查结显示:2016年浙江食品安全民众满意度超70%。

找准城乡教育差距问题,浙江完善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大力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推动均等化,努力缩小教育供给的差距。

回应老百姓对养老问题的关切,浙江提速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业,鼓励兴办民办养老机构,在城乡社区兴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开办老年食堂,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尽量让老人“养老不离家,垂暮不离亲”。

改革,始于民生考量,终于民生获得。在浙江,无论百姓的“获得”还是改革的“呼应”,都具体可感。

强服务,添活力

幸福生活更进一步

前不久,儿子上杭州市城区一所幼儿园的朱洁收到一条短信,告知可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缴纳学费。打开这个公共支付平台,朱洁发现,依托浙江政务网,不用出门就能办成事。因为平台应用范围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区),已接入交通罚款、学费、考试考务费、社会保险资金等上百个项目。

深化“政府服务网”建设,让信息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去年以来,浙江把越来越多与民生相关的便民举措搬上网,从开具房屋权属证明、纳税证明,到再次签注港澳通行证、缴纳款项等,共计80多项便民服务实现“在线咨询、网上办理、证照快递送达”,办结速度越来越快。

截至2016年底,全省1300多个乡镇(街道)和重点开发区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开通网上服务站,并基本实现村(社区)全覆盖。浙江还是全国第一个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证照全程电子化的省份。

对接民生需求,突出精准服务,浙江还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民生改善的“乘法”。

按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目标,浙江全面推进简政放权,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到目前,全省行政许可事项减少到516项,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

减权放权的同时,浙江实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减少重复征税,全年为企业减负320亿元;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停征、整合或降低标准3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每年为企业减轻负担141亿元。

试点注册企业场所“一址多照”,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税收减免,鼓励科研人员创业……政策松绑、政府让利,信得过的好政策接二连三,不仅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也让更多人拥有了改变命运、人生出彩的机会。数据显示,去年全省新设企业30.8万户,同比增长34.3%。

“以前丢了身份证,得往返1000多公里回家办。”在杭州工作的湖北姑娘小王说,“如今能跨省补办,什么都不耽误。”

“看病能预约,不用起大早排队;文化馆就在社区里,纸质书、电子书都齐全。”市民陈路说,公共服务的提质增效,社会生活的文明有序,让她觉得像“涨工资”一样幸福。

当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时,对平安和谐环境的期望也“水涨船高”。

浙江连续13年建设平安浙江,从重大活动到日常社会治理,群众关心的问题详细列入各地平安建设考核体系中,民生问题一一落实到具体的制度建设中。

浙江在全国率先建成全省反虚假信息欺诈体系,破获通讯网络诈骗案件1.31万起。开展食品药品领域的专项整治行动,侦办案件2466起,刑事打击5323人,

浙江政法系统把推行和落实“实名制”作为屏蔽风险、消除隐患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行寄递、瓶装燃气销售、手机、出租房、农家乐(民宿)、客运购票等6大重点行业和领域“实名制”落地落细,消除了一大批公共安全隐患。

2016年,浙江全省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下降9.1%和7.8%;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2.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公众总体安全感持续3年上升……

在浙江,干部干得怎么样,百姓说了算。省委、省政府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考核干部以及政府工作的“标准答案”,让政府“答卷”跟百姓获得感对标看齐。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