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今日浙江

打好组合拳 振兴实体经济

2017年02月17日14:5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面对“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任务,省委提出,要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定不移持续深入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奋力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实现发展高质量、均衡性,是走在前列的浙江必须面对的历史性考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浙江坚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思路和办法破解制约发展的痼疾顽症,打出了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治水为突破口、以“拆治归”为基本招法的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这套组合拳,是准确把握我省历史新方位、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实践,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浙江招数、浙江路径,是“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必然选择,是续写好“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加快建设“两富”“两美”浙江的根本之道。

经过几年探索,组合拳成效日益显现,打出了干净整洁的好环境、产业升级的加速度、经济发展的大空间、制胜未来的新优势、人民群众的好口碑,经济转型升级找准了跑道、见到了曙光,浙江大地发生了全面深刻变化。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任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决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要求,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定不移持续深入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奋力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坚持基本套路,念好“拆治归”三字经

在浙江,“拆治归”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中最基本、最关键、最高质量的重拳硬招,为浙江振兴实体经济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打出了新天地、打开了发展新通道。在新起点上,浙江明确提出,要坚持组合拳的基本套路,纵深推进、坚决打赢“拆治归”三场大仗。

“三改一拆”势如破竹:截至2016年11月底,浙江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62884万平方米,“三改”建筑面积累计92647万平方米;全省拆后利用项目达21万余个,拆后土地利用面积约1亿余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率达80.15%。

为进一步打好“三改一拆”攻坚战,浙江提出,继续开展“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活动,全面消除违法建筑、全面整治城乡危旧房、全面改造城中村;坚持新业态、新环境、新配套建设,全面盘活用好拆后土地;以改拆为主要着力点,综合整治小城镇环境;推进“四边三化”“两路两侧”专项整治,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保持海上“一打三整治”高压态势,建设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和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

“五水共治”持续发力:浙江坚持岸上岸下标本兼治、境内域外整体联动,截至2016年11月,省控劣Ⅴ类水质断面已经由2014年的25个减少至6个,Ⅰ-Ⅲ类水比例达到76.9%,11个设区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84.2%。

“五水共治”决战决胜、实现质变,浙江明确,巩固深化河长制,实施劣Ⅴ类水剿灭行动,深入推进重污染高能耗行业整治提升,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和配套管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污染连片整治,加快农业农村生态健康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引调水”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实施“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浙商回归量质齐升:2016年前11个月,全省浙商回归累计到位资金3120亿元,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信息、健康等产业项目到位资金1149.4亿元。

为促进浙商回归扩量提质增效,浙江提出,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园区、特色小镇等招商主平台作用,推动浙商产业、总部、资本、人才、科技等全方位多领域回归。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回归,更加注重回归项目质量和落地效益,多层次建立浙商回归引导平台和承接载体。以浙商回归为龙头带动更多央企、外企、民企好项目落户浙江,不断扩大有效投资。

以“三改一拆”盘活稀缺的土地资源,为新兴产业提供空间;以“五水共治”缓解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倒逼“低小散”企业转型升级;以浙商回归引领新兴产业回归,拉动潜在的新需求。这就是浙江发展实体经济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逻辑,这就是浙江为“中国的明天”提供更多浙江素材、浙江实践的新尝试。

掌握核心要领,打造产业升级“双引擎”

正泰电器实施了“基于物联网与能效管理的用户端电器设备数字化车间的研制与应用”项目,将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以上、能源综合利用率提高4%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以上。

这样的例子,在浙江俯拾即是。

省委、省政府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贯穿于组合拳每招每式,要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和新动能加快生成。为此,浙江相继打出了创新驱动、特色小镇、市场主体升级、万亿产业培育等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每一招每一式都势大力沉、拳拳到肉。

2016年,浙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补齐科技创新“第一短板”,深入推进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2016年1-11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759.5亿元,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7.4%,科技创新成为产业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下一步,浙江将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第一工程,着力抓好“一转四创”行动,即通过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快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举措,全面推动创新大平台、创新大项目、创新大团队、创新大环境建设,努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链。

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浙江在新常态下作出的重大创新发展战略。自2015年启动建设以来,特色小镇以其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市场主体的高度关注。特色小镇已成为我省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工作之一。2016年10月8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总结推广浙江等地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

为进一步打好“小镇牌”,为全国提供更多有益经验,浙江提出,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强化特色小镇的要素保障;进一步突出特色打造,引导高端要素向特色小镇集聚;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主导的特色小镇;进一步强化体制创新,形成特色小镇市场化运作机制,大力推进特色小镇业态、生态、文态、形态融合,推进省级示范小镇、行业标杆小镇规划建设。

针对不同市场主体的特点与需求,浙江深入推进以“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为重点的企业升级工程。2016年1—11月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91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7192家。为积极促进市场主体升级和小微企业成长,浙江提出,要深入实施小微企业成长计划,营造育小扶小活小环境,打造“专精特新”的小微企业集群,培育“单打冠军”“隐形冠军”;完善“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升级通道,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进入大企业的产业链、配套链;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力度。

推动“七大产业”重点突破、率先发展,是浙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举。经过数年培育,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万亿产业正在重塑浙江产业结构,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龙头。2016年,上述七大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8%以上,信息经济表现尤为抢眼。2017年,浙江将文化产业列入其中,并提出了“加快培育八大万亿产业”的多项举措:支持信息经济、节能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八大骨干企业培育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义甬舟开放大通道、钱塘江金融港湾等重大平台建设,加大省级产业集聚区创新提升力度;充分发挥产业基金引导带动作用,在项目审批、产业对接、品牌培育、市场推广等方面给予八大万亿产业支持。

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四换三名”工程,是浙江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为浙江实体经济注入了升级新动力,使传统制造业焕发了新动能。为提升“四换三名”工程,浙江明确,要落实《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腾、换”并举加快发展新兴主导产业,深入推进“机器人+”行动计划,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进“多规合一”,加快低效土地开发利用;实施电商创业创新工程,促进电商与制造企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三名”工程,构建省市县梯队培育格局,扩大浙江名企名品名家影响力。

大力推进“三强一制造”。联动推进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构建国内领先的“浙江标准”体系;开展质量示范创建活动,提升产品、工程、环境、服务领域质量水平。

全力打造“互联网+”高地。加强“互联网+”关键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云上浙江”“数据强省”;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和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积极运用大数据改造企业制造管理流程、提升对接市场水平;打造一批“互联网+”特色小镇,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

随着这套坚持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组合拳频频出击、持续深入,以技术、品牌、标准、质量、渠道和服务为核心的浙江经济新优势正在加快构建。

提高供给质量,聚力振兴实体经济

2016年,浙江始终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了显著成效。

去产能稳步推进。随着杭钢集团半山钢铁基地顺利关停,2016年以来,浙江压减钢铁产能388万吨,实现了国家下达五年任务一年完成。同时处置“僵尸企业”555家,淘汰改造落后产能涉及企业2000多家,整治提升“脏乱差”“低小散”企业(作坊)3万多家。通过处置“僵尸企业”,浙江全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2万亩以上。

去库存基本完成。浙江坚持去库存和优结构相结合,促进房地场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到2016年底,浙江新建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为11.7个月,比年初减少10.5个月。

去杠杆成效显现。在推进信贷结构优化、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创新“两链”风险化解处置等方面深化创新改革,有效遏制了企业过度融资、过度负债、盲目扩张和盲目投资。截至2016年年底,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6%,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降成本作用明显。连续两次出台企业降成本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年共降低企业各类负担和成本1200亿元左右。2016年前11个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3%,高出2015年同期11.5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

补短板全力推进。围绕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改革落地等六大领域,浙江扎实推进21个重大工程、170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投资增长迅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9%左右,重大改革项目落地见效,为推进高质量均衡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浙江进一步把组合拳聚焦在“三去一降一补”、提高供给质量、振兴实体经济上。聚焦制造业,把振兴制造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积极帮助企业去除落后产能、去除不合理库存、去除过高的杠杆,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帮助企业补齐研究开发、工艺装备、产品质量、品牌价值等方面的短板,加快修复企业发展动能。既要抓好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培育发展,又要注重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转变。

强化基础支撑,配优资源增活力

近年来,嘉兴市南湖区以资源占用产出为导向,创新开展了“以亩产论英雄”,根据评价结果,相关部门在水价、电价、用能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等方面给予企业差别化的政策措施,促进了企业亩均产值的提升。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是振兴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浙江把转型升级组合拳瞄准了提升资源要素配置和利用效率,明确提出要用好“两只手”配优资源增强活力。

推广完善“亩产论英雄”机制。加快亩产效益综合评价范围从规上企业向规下企业扩展,才能从工业领域向服务业领域延伸;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标准从以提高土地、资源、用水、排放等单位资源要素率为导向,向主要以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创新要素生产率提高为导向升级。    

鼓励支持跨国并购实体企业和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园。推动发展以八大万亿产业为主的跨国并购,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供给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市场化并购信息交流、项目对接和投融资服务平台;整合国际经贸合作资源,高水平打造国际产业合作园,推动国际先进技术、高端制造业项目落户浙江。

加快推进全省港口一体化规划布局建设和运营管理。深化全省重要港口实体化整合融合,实现各港口功能互补和错位发展;联动推进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深入推进全省海港、交通机场资源整合,形成综合交通产业发展新优势。

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通过全面落实人才新政,建立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制度,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优化人才金融服务,强化党管人才责任落实等举措,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支撑发展的人才队伍,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生态优势,率先进入人才强省行列。

……

既有“拆治归”这样经过实践检验、符合浙江实际的实招和重招,也有一系列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持续打出的新招、妙招,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套路日益完善、威力更加强大,对振兴实体经济、促进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亦将更为明显。(记者 袁卫)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