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时代先锋

“只要‘太行’搞定了,这一生就没白过”

2017年01月18日13:16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只要‘太行’搞定了,这一生就没白过”

  【时代先锋】

  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每当闭上眼睛,中国航发动力所党委副书记徐庆泽脑海里还是会浮现张恩和的影子:“老爷子把一生都献给了航空发动机,走的时候没有给家属留下一句话……”

  50多年前,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动机设计专业的张恩和,与中国航空发动机科研事业结缘,直至2016年11月13日与世长辞。

  “就搞这个型号,一生别无所求”

  “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干发动机。”这是张恩和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在张恩和的老同学、老同事、中国航发动力所原副总师刘国玉看来,张恩和真的是和航空发动机“结婚”了。

  “老婆孩子顾不上了,就搞这个型号,一生别无所求!”张恩和说,只要“太行”搞定了,能用上,这一生就没白过。

  在“太行”发动机研制最困难的日子里,张恩和承受着技术攻关、出现故障等压力,但始终不放弃。他常说:“批评好比是给我们上发条、加劲儿。发条上得越紧,压力越大,动力就越大。”

  2001年,一架装载“太行”发动机的银白色战机首飞成功。张恩和大步跑过去,紧紧抱住试飞员,泪流满面。

  在他的带领下,“太行”发动机研制攻克多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了涡扇发动机高低压部件、主机和加力、整机和系统的匹配技术,并实现了专业化生产布局——我国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发动机就是他的命”

  回想起张恩和,他的爱人段馨田含着泪说:“发动机就是他的命,他就那一个心眼儿,家里的事儿一概不知道。”

  对于“太行”发动机的研制,张恩和呕心沥血,牺牲了无数陪伴家人的时间。在同事眼里,他是一台不知疲倦的发动机,是一面飘扬的旗帜,就算满头华发、年迈体衰,也依然会身影忙碌,步履匆匆。

  每当发动机出现问题,张恩和总要亲赴现场。有次为了检测发动机,张恩和爬上两米多高的试验台,突然一脚踩空摔下来,头部撞在装配架的横梁上,鲜血直流,当场昏了过去。送到医院缝了5针,抢救苏醒后,他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发动机故障排除没有”。

  2003年春季的一天深夜,外场试验现场传来“太行”发动机存在某项技术问题的消息。得知此情后,张恩和连续坐了30多个小时的车,长途跋涉后没有休息,就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他忍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分析数据、排除故障,饿了就吃点面包、喝点矿泉水,困了就在车里眯一会儿。

  去世前10天,张恩和因发烧住院治疗,情况很不乐观,但他坚决阻止家人将病情告诉单位领导,不停地说:“临近年底,他们工作繁忙,知道我生病肯定还要来探望,又要耽误他们的工作。”

  在儿子张德军的记忆中,张恩和并非只知道发动机,而是多才多艺,他会拉京胡、唱京剧,能修收音机,就连以前家里的老式沙发、五斗橱等家具也都是亲手打造的,“自从父亲一心扑在发动机上,家里就像‘旅馆’一样了,空荡荡的……”

  “对后人寄予厚望,拳拳之心让我们感动”

  “霜夜山河惊失色。皎皎孤轮,叶落魂无魄。痛悼航空倾巨擘。顿飞泪雨哀凄瑟。筚路蓝衫承苛责。沥血‘太行’,关隘重重克。穷尽一生报家国。戎装未著军功赫。”这是中国航发动力所党委书记吴文生为张恩和写下的挽歌。

  在吴文生的手机里,至今还保存着他与张恩和最后的合影。那是张恩和临近退休的时候,本来想交流退休后的生活,但张恩和说的最多的还是发动机,“他把航空发动机当成事业,没有留给自己一点时间,对后人寄予厚望,拳拳之心让我们感动”。

  张恩和坚持“完成一个型号,培养一批人才”的观念,喜欢在研制过程中与年轻人一起讨论技术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年青的一代是祖国航空事业的未来,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在这项伟大的事业中一定要保持严谨的态度,来不得半点马虎”。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同志们继续加油啊,航空发动机的未来就靠你们了。”在张恩和的生前影像中,他戴着眼镜,温文儒雅,虽有不少白发,但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充满激情。

  中国航发动力所副所长赵亮说,张恩和的精神与荣光仍在,他的殷切期望会铭刻在一辈又一辈航空发动机科研人员心中。

  (记者 刘坤)

(责编:黄瑾、程宏毅)
相关专题
· 人物事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