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刊授党校》

《资本论》没有过时

张安

2017年01月04日09:0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马克思的《资本论》无论是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来说,还是对于转型发展的中国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的《资本论》并没有过时,它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马克思的《资本论》发表于100多年前,时至今日,这本历史性著作是否过时,对于今天实践和现实有何价值,可能是每一个阅读或是谈论《资本论》的人都绕不开的话题。

资本主义社会仍旧需要《资本论》这个救命药方

2008年,由美国开始的次贷危机而引起的经济危机肆虐全球。与此同时,西方世界再一次出现了马克思热,《资本论》再度成为西方社会的“宠儿”,“马克思又回来了”的声音在西方社会渐渐响起。在英国,大主教罗恩·威廉斯撰文表示卡尔·马克思的观点是正确的。在俄国,马克思的《资本论》受到了莫斯科消费者的欢迎,读者大多将马克思视作经济学家和严肃的作家。在德国,马克思的魅力不断上升。财长施泰因布吕克,深入学习《资本论》,成为马克思的铁杆粉丝,新电影之父亚历山大·克鲁格正酝酿将《资本论》拍成电影,30多所高校组织了《资本论》研读会。在美国,经济学家大卫·哈维也因开设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课程,并带领学生读《资本论》而走红。

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资本论》曾是工人阶级的“圣经”,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会去读这样一本“圣经”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从资本主义社会所患的一个长期性的“疾病”说起。

就如同人生病了会进医院,让医生诊断后开出方子一样,资本主义社会也有如同人一样的境遇,它也要生病。只是资本主义的这个病几乎无人可以医治,只有马克思这个大夫才行。马克思所撰写的《资本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本解决资本主义病痛,开给资本主义社会的救命药方。

马克思的《资本论》指出资本主义得的这个病的名字就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本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有个规律性现象,就是每隔一段时间,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表现为生产停滞、商品滞销,收入下降,经济下滑。资本主义经济第一次生病是在1825年,当时工业革命的先驱英国在尽享日不落帝国的辉煌,环视整个世界之时,不承料想到伦敦的一家铁路公司倒闭,竟然引起英国诸多银行的破产,接着英国商品价格开始大幅度下跌,使得那些囤积商品以牟取暴利的投机商人纷纷破产,给整个英国经济造成重创。经济危机消退后,估计所有的人都未料到这种噩梦般的体验会不断上演。此后,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要发生一次危机。而最近一次经济危机,就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震荡,各国经济的元气至今都尚未完全恢复。

通过诊断和分析,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社会所患的疾病并非一般感冒风寒,而是先天性心脑疾病。这种病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先天缺陷,那就是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发现,资本的根本逻辑就是逐利,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就是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然而,生产日益社会化后,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联系更加紧密,可能会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这就要求经济活动更加理性和更具规划性。但是资本生产的首要目的并不是如此,二者就形成了矛盾。就拿此次美国的经济危机来说,无论是银行、买房者还是各个层级的金融机构都只是为了自己利益,因而只想将交易过程中的风险转嫁出去,并没有预想到这种风险最终会累积为系统性的金融危机。马克思指出,由于病因无法祛除,导致资本主义经济的病痛只能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缓解症状,但不能根除。要根除,只有让资本主义社会脱胎换骨,变成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这个先天性的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发现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最基本的特征。这种生产过剩并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也就是说,生产出来的商品并不是超过了社会的需要,而只是超过了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以美国为例,近20年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是下降的。估计大家都很难相信,因为美国人消费的东西很多,他的实际收入怎么下降了呢?他实际收入下降意味着他的购买力没有。但是,美国就是靠金融,不断地来造成一种“假象”,放大有限的购买力。让人借债,靠债务,再靠低利率,就是美联储那个低利率,把那个实际的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给掩盖了,造成一段时间里好像很蓬勃、需求很旺盛的这种情况。到最后要还钱的时候不就砸了嘛,引起了金融危机。所以,看似生产过剩只存在于商业性的危机之中,其实还存在于当今的金融性的经济危机之中,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从上可知,马克思的《资本论》正确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及其内在矛盾,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实质,其实也从侧面为资本主义社会摆脱经济危机开出了药方。每当经济危机发生之时,资本主义社会就从《资本论》中找寻解决思路,增强经济的规划,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凯恩斯主义。但是这些措施都是暂时的,就跟止痛消炎一样,病灶还没有祛除,发病就不会停止。所以,近来的这股“《资本论》热”充分证明了《资本论》还没有过时,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问题方面还是很有效果的。

适应当前经济新常态需要《资本论》的理论指导

说《资本论》没有过时,还有一层理由就是,这部著作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也有着现实指导意义。2014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2015年11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总书记所强调的“政治经济学”,主要是指以《资本论》中所包含的经济规律为内核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在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需要从《资本论》中不断汲取理论营养,适应好新常态,进而引领新常态。

之所以提经济新常态,主要是与之前的经济发展状态相区别。而新旧经济发展状态最大的区别便是,经济驱动发生变化。对于我国而言,经济发展很长时间以低成本的劳动力和能源资源驱动为主,然而现在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资源环境不断恶化。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经济规律,无论是发展生产力,还是提高经济效率、发展集约型经济,都离不开创新与进步。唯有依靠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引擎,引发经济结构再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当前,我国经济的突出问题在于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加大,而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直接来源于企业的活力不足。企业活力不足的根源在于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服务没有市场,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服务没有市场是因为它们生产的东西与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比如一面是国内商品积压成山,一面是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这就意味着不是国内需求不足,而是没有高层次、高品质的供给。这需要我们在供给层面进行改革,也就是推动供给侧改革。形象来说,以前是刺激需求,让更多的人来买蛋糕,现在是通过创新,将蛋糕做得精致,从而打开需求,使得销路更广更稳定。

《资本论》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仍有指导意义。《资本论》中所阐述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核心就是指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同部类或者说产业部门之间的结构或比例关系的规律。经济要正常运行没有合适比例,就会失衡失调。《资本论》中这种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能够有效指导我们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过程中转方式、调结构。中国经过前一个阶段的高速发展,资源、环境、社会保障问题的制约日趋严重,吃资源饭、环境饭、子孙饭的旧发展方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中国此前的发展忽视了在社会再生产中不同产业间保持恰当比例关系的重要性,忽略了在生产和消费之间保持合理结构的必要性。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要将速度、结构、效率置于同等地位,应当对产业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大力鼓励高端、绿色的产业发展,淘汰落后和产能过剩的产业,对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要有科学的认识,实现投资与消费的精准对接,真正改变以前那种大水漫灌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谈论《资本论》的人,恐怕总比看过《资本论》的人多。《资本论》发表后,各种诋毁的声音就不绝于耳,其中最为尖锐的一种声音便是断言这部著作已经过时,应该送进博物馆的陈列室。事实胜于雄辩,马克思的《资本论》无论是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来说,还是对于转型发展的中国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马克思的《资本论》并没有过时,它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学习和宣传这部著作。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