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今日浙江

打造过得硬打胜仗的“浙江铁军”

——浙江以“上、下、管、育、爱”建设“狮子型”干部队伍综述

记者 郏文纲 马跃明

2016年12月22日10:30    

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冲刺阶段,在汹涌澎湃的改革开放潮头,无不体现着浙江党员干部的忠诚干净担当。

他们对党绝对忠诚,立根固本、补钙壮骨,切实拧紧“总开关”。

他们严守干净底线,切实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他们敢于担当为民,在改革发展稳定一线冲锋陷阵、闯关夺隘。

在筹备服务G20杭州峰会这个全面考验浙江党员干部能力、作风和精神状态的 “大考场”上,浙江省各级党员干部坚决扛起中央赋予浙江的政治重任,敢于担当、敢于胜利,主动补位、互相补台,埋头干事、不图虚名,上下同欲、齐心协力,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克服艰难险阻,以最大的工作热情推动峰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向世界完美展现中国形象、浙江风采和杭州韵味,充分展示出了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优异成绩,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

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何以炼成?浙江省委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根本大计,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项本领”,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紧抓住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这一关键环节,打造过得硬打胜仗的“狮子型”干部队伍,为浙江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十三五”时期改革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始终坚持立根固本,压实责任,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党建的重点,一以贯之抓到底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省委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多次强调“党的干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党的干部的执政意识和执政素质至关重要”,并明确提出“执政重在基层、工作倾斜基层、关爱传递基层”。

在习近平同志的倡导下,2004年10月,浙江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并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以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种本领”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重要论述,紧紧抓住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这一关键环节,按照培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和“三严三实”好干部的标准,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抓在手上,努力打造一支敢担当有作为、过得硬打胜仗的“狮子型”干部队伍。

省委书记夏宝龙同志逢会必讲忠诚干净担当,旗帜鲜明地突出“狮子型”干部导向,反复强调要“干字当头”,建设一支过得硬、打胜仗的干部队伍,让一大批有改革创新精神的“狮子型”干部甩开膀子去干。

2013年,省委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好班长好班子好梯队建设的若干意见》及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的“1+5”文件,以建设好班长好班子好梯队为总抓手,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配强好班长。围绕培养选拔“狮子型”干部,开展省直单位新任一把手一年工作的履职考核,采取省委常委署名推荐和全委会民主推荐的方式推荐省直单位和市党政正职人选。

建设好班子。认真贯彻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修订印发了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和省直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

培育好梯队。制定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实施意见》,提出19条具体措施。2014年全面完成新一轮省管后备干部专题调研,建立省管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两个“千人名单”,落实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五大计划”。

治理为官不为。全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出台了治理为官不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专门文件或相关文件,73家省直机关单位、11所省属本科高校、13家省属企业制定了相关文件制度。

抓住“牛鼻子”。省委鲜明提出,党委书记的第一身份是党的书记,第一职责是抓党的建设,要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落实机制,真正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选拔任用干部看党建。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省委先后提出各级党员干部要当战士、不当“绅士”,做到“四个在前”、纠“四风”树“四气”、“四能四善”、“四个干”等要求,推动全省上下进一步形成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鲜明导向;总结提出“工作十法”,大兴真抓实干之风,真正把良好的精神状态、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过硬的工作作风紧密结合起来,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续写好“八八战略”大文章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始终坚持讲忠诚、守规矩,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政治定力

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纪律建设,增强党员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从2015年9月起,湖州各县(区)、市直属各单位在召开党员干部会议或较大范围会议时,均安排约15分钟时间进行党规党纪教育,内容包括政策宣讲、党纪解读、案例剖析等。像湖州市这样经常集中开展党员干部教育活动的做法,在浙江各地普遍可见。

近年来,浙江坚持每一两年突出一个主题,深入开展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内重大专题教育,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担起对党忠诚、维护核心的责任,提升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推进树立道德“高线”,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浙江率先在全国开展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管干部集中轮训,率先组织开展全省领导干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专题研讨班。各级党委书记普遍上党课,迅速形成学习氛围,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第一时间贯彻到各级干部的履职工作中去,形成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

一场场荡涤心灵的深入学习,一遍遍触及灵魂的扪心自问,一次次真诚主动的开门纳谏,一个个立说立行的生动实践……从2013年6月到2014年9月,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浙江370多万名党员“穿百姓鞋、走百姓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拨亮内心信仰的灯火。

2015年4月到12月,浙江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将“三严三实”要求体现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落实到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行动中,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的要求,浙江部署开展“学红色经典”“温红色传统”“做红色体检”“建红色阵地”“育红色人才”的“五项红色行动”,使领导干部受到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党性教育。

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入手,解决“总开关”问题,浙江的党内教育正从专题教育、集中党课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今年以来,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籍成为党员的必读物,通过精神上的“补钙”,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了处理好廉政与勤政、小奉献与大奉献、小担当与大担当关系的政治自觉,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发布后,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党委(党组)会议、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结合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迅速开展学习,决心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推动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相互促进,努力做到“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始终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打好 “上、下、管、育、爱”组合拳,着力构建科学有效、务实管用的选人用人制度体系

在武义县桐琴镇小城市培育百日攻坚行动中,从各乡镇抽调的干部把攻坚一线作为践行“八个干”的赛场,仅用3个多月时间,拆除违建624宗,11.33万平方米。这是武义乡镇党委换届中“赛场选马”的一个生动实践。

2015年以来,浙江创新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打出了干部工作“上下管育爱”系列组合拳,打造一支坚定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敢担当善作为的浙江铁军。

——着眼实干优选,完善“上”的机制

建机制。省委出台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工作等“五个办法”,推行署名推荐干部制度,为选拔好干部提供了制度保障。

重平时。落实“提人知情、提情知人”要求,坚持考察识别干部“二八”法则,将80%的精力花在平时了解干部上。

破常规。既坚持必要台阶和递进式培养干部,又破除隐性台阶,对实绩特别突出的优秀干部,打破惯例直接选拔担任党政正职。

——着眼倒逼比选,完善“下”的机制

浙江早在2013年5月就制定出台了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办法》。中央有关规定颁布后,浙江又专门出台治理为官不为《若干意见》和能上能下《实施细则》。通过健全制度机制,切实以“下”的压力倒逼干的动力。

省委坚持从省管干部抓起,省委常委会研究干部,不仅研究“上”,还研究“下”。去年以来,省委调整了一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省管干部。今年6月,省委组织部组建6个专项督察小组,分赴市县和省直单位对推进干部“下”的情况进行督察盘点。

市县动真碰硬全面铺开。各地积极探索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有效制度,探索反向提名、积分管理、末位淘汰等操作办法,对“为官不为”者果断亮剑、严肃问责。温州市出台市管干部“下”的操作细则,明确14种需要组织调整的情形。奉化实施领导干部“负面清单60条”。德清、嘉善等地建立实施“反向提名”制度,由干部群众等“推荐提名”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舟山市、衢州市分别对在生猪养殖污染事件中负有责任的14名、10名干部作出降职、免职等问责处理,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专项整治。

加强“下”的干部后续管理。对被调整的干部,安排合适工作岗位,加强跟踪教育管理,表现好的及时予以任用,做到下有所学、下有所管、下有所用。

——着眼强化严选,完善严“管”的机制

突出一把手这个重点。全面推行县(市、区)、高校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连续两年分别在磐安县、开化县开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试点。专门制定《省直单位新任一把手履职情况考核办法》,对省直单位新任一把手开展“试用期”履职考核。规定市县党政正职节假日至少一人要在岗驻守,离开任职地须提前报告。

注重对干部小节小事的管理。注重从细节抓起,对少数在小节上不注意,小事上律己不严的干部,在考察使用时严格把关。规定公务接待一律禁酒,上下班实行“掐饭点”管理。通过“日考勤、周纪实、月对账、季考评、年运用”方式,全面推行公务员日志式管理平时考核。

强化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和核查。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加强报告内容核查和组织处理。去年,全省各级共有27名干部因未如实报告被暂缓提任或取消提拔资格。

——着眼有人可选,完善“育”的机制

以优化干部成长路径为重点,着力加大干部培育力度,确保班子配备和事业发展需要时有人可选。

以“练”促育。针对一些干部缺乏吃劲岗位磨练的问题,加强干部上挂下派,积极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到国家战略举措实施地、重大改革项目、重点工程实践中增长才干。实施支持杭州和宁波创新驱动发展、温州金融改革试点、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义乌国际贸易改革新“百人计划”,目前已经选派400多名干部,把改革大平台变成练兵主战场。

以“选”强育。建立两个“千人名单”,包括1000人左右的省管后备干部库和1000名左右市(厅)管、县管年轻干部库。今年6月,结合市县换届工作,由省领导带队分赴11个市开展“注重基层导向、培养年轻干部”专题调研,及时发现和掌握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

——着眼激励促选,完善“爱”的机制

开展“向组织说说心里话”活动。2015年年度考核中,省委组织部结合民主评议测评,向1850名省管干部发放“向组织说说心里话”征求意见表,对征集到的意见逐条研究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多次召开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议。2015年6月,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在浙江召开,将“浙江二十条”经验做法总结推广到全国。省委将“浙江二十条”写入《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的决定》。出台关心关爱县乡基层干部意见,明确对乡镇干部落实“两个20%”政策:乡镇干部经济待遇一般高于县级机关同职级干部20%以上,乡镇(街道)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比例可提高到20%。树立重视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全省90个县(市、区)的党政正职中,有3年以上乡镇(街道)或企事业单位领导工作经历的占2/3左右。

始终坚持“狮子型”干部鲜明导向,把重大任务、中心工作作为“主战场”和“大考场”,大力培养选拔敢打硬战、能打胜仗的干部

在G20峰会筹备期间,萧山区宁围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郭益丰面对重点整治项目中的群众搬迁难、外来人口多、违章建筑多等困难,带领党员干部没日没夜扎在项目一线,挨家挨户不厌其烦做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万亩峰会项目用地的交地任务。今年10月,郭益丰被提拔为宁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近年来,省委对“狮子型”干部选拔任用看得重、抓得牢。围绕推动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紧扣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结合阶段性中心工作、重大任务,摆擂台、压担子、赛实绩,以赶考促实干,用压力逼动力。

2013年7月,经省委书记夏宝龙提议,创新建立全省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每次安排10位县(市、区)委书记,晒出亮点工作、硬招实招。“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纠‘四风’,树‘四气’”“岗位平台”“担当”“落实”“团队精神”“严格管理”“使命”“补短板”“生态”……每次县委书记交流工作后,省委书记夏宝龙围绕一个主题作点评讲话,结合阶段性工作重点和干部队伍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一次一个重点“面授机宜”。

目前,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已先后举办14次,累计发言161人次,已成为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的重要手段。各市县也纷纷仿效省委做法,定期召开乡镇(街道)书记工作交流会、村书记工作交流会,开展重点工作大比武,树立起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全省干部队伍形成了上下同欲、戮力同心的合力,“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我要拼”。

——坚持把改革创新主战场作为“大考场”

积极选派干部到国家战略举措实施地、综合改革试验区、重大改革项目、重点工程、艰苦地区勇挑重担,组织实施四个“百人计划”。宁波市市县两级每年选派1500名干部,到梅山保税港区等重点开发区域、重点工作项目啃“硬骨头”。岱山县先后4次抽调133名干部到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鱼山现场指挥部工作,目前一期工程4个标段全面铺开,累计完成投资16.8亿元。

切实为担当有为者撑腰鼓劲。坚持严格管理与关心关爱相结合,省委出台《关于完善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杭州、温州、绍兴、衢州、舟山、台州6个市和35个县(市、区),省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出台了容错免责专门文件。对因推进工作中造成干部个人利益受损的,组织上旗帜鲜明予以主持公道。

对在重大创新平台上干出实绩的干部,在改革创新主战场上攻城拔寨、闯关夺隘的干部,省委旗帜鲜明予以使用。目前,除杭州、宁波2个副省级城市外,浙江9个地级市18名地级市党政正职中,有10名曾在创新发展的前沿地带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重创新发展之绩、用创新发展之人,已成为浙江选用干部的标尺。

——坚持把转型升级主战场作为“大考场”

近年来,浙江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浙商回归、“四换三名”“一打三整治”、特色小镇等转型升级主战场,当作锤炼干部能力的大平台、检验干部作风的大考场、比拼实绩的大擂台,催动各级干部攻坚克难、比学赶超,锤炼了一支过得硬、打胜仗干部队伍,不仅恢复了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也引领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公平正义的社会生态。短短三四年,全省消灭垃圾河6500公里、黑臭河超过5100公里,累计拆除违法建筑4.7亿平方米,浙商回归累计到位资金10697亿元。

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建立实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制度,完善重点工作专项考核办法,全面准确地掌握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重点工作中的表现,从中发现政治强、作风实、攻坚克难、敢于负重争先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到相关领导岗位;对在重点工作推进中不顾大局,不积极履行工作职责、消极应付和推诿扯皮,群众反映强烈、造成恶劣影响,甚至失职、渎职的干部,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和组织处理。

——坚持把克难攻坚主战场作为“大考场”

近年来,浙江还更加注重在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和重大事故等抗灾一线,在筹备服务G2O杭州峰会、扶贫开发等重要工作任务,在援藏、援疆、援青等对口支援艰苦岗位,作为选用干部的“赛马场”,在急难险重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形成“干部资源在一线集聚、能力素质在一线提升、优秀人才在一线选拔”的良性循环,有力激发干部队伍建设的生机活力。2015年,淳安等 26个县正式摘掉欠发达县的“帽子”,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

杭州市各级干部放弃节假日连续奋战,全力服务保障G20峰会,啃下605个环境整治项目的“硬骨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改造工程因征迁“卡壳”13年,今年仅仅用12天就完成征迁工作。

金华市在婺城区“二七”区块拆迁改造中,组建“尖刀班”,抽调617名机关干部参与攻坚,43名副处以上领导担任征迁区块负责人,顺利完成全省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先后有61名干部因表现突出被提拔重用。

近年来,我省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临安市板桥镇人大主席朱忠华、全国最受群众喜爱的检察官台州市检察院王盛等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群体。

目前全省在职领导干部中,有2名副省级领导、6名正厅级领导、39名副厅级领导、12名县(市、区)党政正职参加过援藏援青援疆等对口支援工作,因表现突出而得到重用。

始终坚持从严从实扎紧制度笼子,织密监督网络,创新执纪方式,构筑山清水秀政治生态

在丽水市,公务用餐需带“饭票”。这张加盖公章的工作联系函,写明用餐人数、时间,是接待单位入账报销的凭证。变化,始于2015年4月推出的“饭局禁令”。这套规定,列明20种公职人员不准参加的饭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委全面从严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要求推进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促进了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突出公道正派,坚守组工干部“生命线”。加强全省组工干部《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政策业务培训;从2014年起,持续举办“组工讲堂”,专题讲解干部工作政策,市县组织部门通过视频方式现场收看;专门出台“九严禁”换届纪律规定,对组工干部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坚决予以查处。

防止“带病提拔”,着力构建六道“防火墙”。强化党委(党组)领导把关责任;深入考察干部“德”的表现;对考察对象重点“三查”;启动考察程序前、确定考察对象后两次征求纪委意见;把巡视、审计结果运用到选人用人中;推行选拔任用纪实制度,对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各个环节和是否存在说情打招呼、跑官要官等重要情况全程纪实。健全干部选任“放下机制”,对于被“防火墙”挡住的干部一律不上会讨论。

严格正风肃纪,让规矩纪律带电“高压线”。“八项规定”出台以来,省委随即出台“28条办法”和“六个严禁”,成立正风肃纪工作机构,狠刹“酒局”“牌局”;全面开展“六项集中行动”,切实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推进“十大整改行动”,将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与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相结合。

亮出问责利剑,不断织密立体“监督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能有“真空地带”,今年2月,浙江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创新监督执纪方式,探索实践“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对一般性问题线索,谈话函询,早提醒、早纠正,对问题较严重的作出党纪处分和组织处理。2016年1月至8月,全省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已谈话函询5126人次,共对6477人作出组织处理。

在浙江,省委巡视组的足迹已遍布全省11个设区市和90个县(市、区)。2015年,共实施5轮市县常规巡视、一轮国企专项巡视,完成对4个设区市、77个县(市、区)和4家省属国有企业的巡视任务;省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出台文件,加强纪检监察、审判、检察、公安等机关在查办涉嫌违纪违法案件中的协作配合,强化对移交司法机关案件的跟踪督办。2015年起,基层巡察以试点形式在各地广泛开展。“作风问题”“小微腐败”,都是“利剑”所指之处。

最近的一份民调显示,88.6%的浙江受访者表示,当前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到了治理。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