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成都《先锋》杂志

融入国家战略和全球经济 打造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内陆自贸区

阎星 姚毅

2016年12月19日10: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国家新一轮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内陆开放的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四川)内陆自由贸易区的设立更将为西部新一轮开发开放注入强劲的动力。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以及四川“首位城市”,成都更应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全球经济,积极打造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内陆自贸区,努力为我国内陆地区开放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一、中国(四川)内陆自由贸易区设立的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落实国家“开放发展”战略部署

当前,我国进入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历史新阶段,更加注重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在国家“开放发展”的战略体系中,“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建设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主战略,前者侧重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促进沿线经济体互联互通,后者则以降低贸易门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域内经济一体化为主要内容。四川等内陆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将进一步提升内陆开放的战略重要性,使得内陆地区能更好地利用两大战略合力,推进区域开放发展,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开放发展”战略部署。

(二)有利于助推西部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过去多年粗放增长模式导致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明显。作为我国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西部大开发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优先位置,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促进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以开放促开发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方略。尤其是在国家“五大发展理念”战略指引下,加快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步伐,推动我国东、中、西地区协调、协同发展,仍将是我国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路径。中国(四川)内陆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将进一步激活西部地区开放活力、改革动力和发展后劲,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以及推进东、中、西地区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开放红利、改革红利和发展红利。

(三)有利于加快成都城市转型升级发展

当前,成都已进入“城市万亿俱乐部”的行列,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的标准,尤其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开启了成都新一轮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历史新征程。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以及四川“首位城市”,积极打造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内陆自贸区,更好地发挥区域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融入世界城市网络体系,既是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由路径,也是成都义不容辞的国家使命。

二、中国(四川)内陆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成都使命

(一)要在四川自贸区建设中率先突破

成都是四川全面创新改革的核心区域,是四川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首位城市”,在城市功能、经济实力、产业层次、科技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在四川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领先地位。在推进贸易便利化、投资便捷化、金融国际化、行政精简化等改革方面率先突破,全面加快中国(四川)内陆自由贸易区建设,切实肩负“首位城市”的责任担当,将是成都加快中国(四川)内陆自由贸易区建设重要内容。

(二)要将自贸区建设与成都区域引领带动作用相结合

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是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交汇点。成都要树立城市发展的区域观,将自贸区建设与成渝城市群“双核”作用的发挥相结合,推动建设国家级成渝城市群;将自贸区建设与加强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合作相结合,引领带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将自贸区建设与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相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向西开放门户城市。

(三)要为国家内陆开放战略的实施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

自贸区建设是撬动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其核心在于发挥试验区、桥头堡和排头兵的作用。成都在自贸区建设上要注重体制、机制、法治上的创新突破,围绕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战略要求,在促进扩大开放和体制改革相配套、功能培育和政策创新相协调、自贸区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相衔接、自贸区建设与区域引领带动作用相结合等方面大胆试验、谨慎求证,努力为我国内陆其他地区综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全方位开放型经济发展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打造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内陆自贸区的对策建议

(一)要尊重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由于内陆地区较之沿边、沿海地区客观上存在着地理区位、发展空间、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发育程度等的差异,必将导致与近海、沿边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不同。同时内陆地区远离出海口和过境线,在资源与市场的选择、物流方式等方面具备自身鲜明的特点,中国(四川)内陆自贸区建设不应简单复制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一是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既要面向国际的经济合作,又要面向国内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二是内陆开放型经济互利共赢,不是主要通过竞争,而强调对外的开放合作来实现。三是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注重承接国际、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更要加强培育自己的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依靠创新发展挖掘自身后发优势、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四是内陆开放型经济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交流合作、实现内外联动过程中,既要保证经济安全高效,还要保证生态的安全高效。

(二)要走好大通道和大平台支撑大开放的基本路径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确立的“五通”合作重点中,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先导,对于促进五大领域统筹推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全方位、多层次、网络化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作用。成都要加快国际性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做强国际口岸和物流等枢纽功能,加快国际产能合作平台建设,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内外联接和集聚,全面提升成都对外开放水平。一是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为重点,着力构建“空、铁、公、水”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提升信息通道能力和信息集散能力,初步建成内畅外通、辐射区域、联通世界的国际内陆型综合交通枢纽。二是着力完善“五园区五中心,若干物流服务站”的市域物流节点布局体系,优化提升“一区两园三口岸多场所”的口岸设施规划布局,加快建设立足西部、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国际区域物流中心。三是加快中韩、中德、中法以及中古、新川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引导和鼓励本地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产能合作和重大设施建设,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三)要注重形成以改革促开放的机制体制

“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是自贸区建设的本质属性。我国设立自贸区意在倒逼经济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加强与国际接轨。因此,成都要依托国家赋予自贸区建设的先行先试的改革机遇,加快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步伐,促进优质资源和高端产业集聚,培育并形成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高地效应”。一是整合成都既有海关特殊监管区优惠政策,实施好“区港联动”和“多点申报、多点放行”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合作,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的合作。二是进一步明确成都改革开放的重点,对标国际先进,重点推进经济发展理念转变,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提升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对外开放水平。三是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推进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体制的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变直接管制为间接管理;深入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推动成都同沿海沿边地区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四是进一步改革投资管理体制,重点探索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依法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商贸物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电子商务、会展旅游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以国有资本的退出吸引高端投资尤其是总部经济的入驻。

作者

阎星 成都市社科联(院)党组成员、副主席、副院长、研究员

姚毅 成都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成都《先锋》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