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2016全国网络媒体宜春昌铜四县行”采风活动拉开帷幕

探寻江西铜鼓的“红色记忆”与“绿色风情”

2016年11月21日13:4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网江西11月21日电 (沈王一)“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江西宜春自古人杰地灵,历史悠久。诗人韩愈在宜春担任刺史时,曾写下诗句赞颂宜春之美。近日,由人民网与中共宜春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2016全国网络媒体宜春昌铜四县行”采风活动在江西正式拉开帷幕,活动首站走进了宜春市铜鼓县,这片“绿色净土”与“红色记忆”交相辉印的土地。

敬仰与怀念

走在流淌着红色血液的土地上

铜鼓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辉灿烂的红色革命历史。1927年9月,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后,赶赴铜鼓组建军队,指挥作战。不料,在浏阳与铜鼓交界地落入敌手。在押往浏阳团防局的途中,毛泽东急中生智抛洒了几枚银元,趁着敌人捡银元的时候借机脱险,抵达铜鼓萧家祠,领导和指挥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就此,毛泽东化解了一生中唯一一次险遇,同时也留下了“一脚踏两省,四圆定乾坤”的传奇经历,铜鼓因而成为伟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福地。

毛泽东化险福地 沈王一 摄

在铜鼓县,彭德怀、滕代远、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转战达8年之久,他们创建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一度把中心设在铜鼓。湘鄂赣省委、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和省军区等旧址至今还留存当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铜鼓县共有7、8万群众为革命献身,其中烈士1.8万。中共铜鼓县委副书记、县长黄为民在全国网络媒体宜春昌铜四县行启动仪式上介绍,据铜鼓县志记载,至今铜鼓还未恢复到大革命前16万的人口总数,1990年被江西省政府命名为“全苏区县”。

全国网络媒体宜春昌铜四县行启动仪式现场 沈王一 摄

创新与发展

真切体会到别具一格的绿色风情

依托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铜鼓走上了绿色发展的道路。据了解,铜鼓县国土面积1552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204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7.4%,居江西省之首、全国前列。黄为民谈到,铜鼓肩负着传承绿色基因的历史使命,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秉持一种理念,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历史留给铜鼓的宝贵资源,也是能传给子孙后代的最好财富,我们必须完好无损的传承下去。

江西荣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海鲜菇 沈王一 摄

“花生仁生产花生芽,花生壳生产海鲜菇,生产海鲜菇产生的废包再生产秀珍菇,生产秀珍菇产生的废包再用来烧锅炉、做肥料。”通过参观江西荣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了解到该公司走的是创新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同时,该公司也是铜鼓县以项目为依托,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完善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的重点扶持企业之一。记者在采访公司的工人张元相时,老张喜滋滋地说,“就拿上个月来说,1.66元一袋拿的菌包,2个月菌包就能长到6两重,回收的时候是7.1元,现在条件这么好,不用外出打工了,在家乡工作就能赚到钱。”

茶山林场的长寿老人们 沈王一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此次媒体行还参观了江西省林场改革后续扶持示范林场——铜鼓茶山林场。茶山林场不仅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这也为国有林场转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保护生态与改革发展同样重要,茶山林场有山林面积6.2万亩,其中国有山林5.45万亩,划入生态公益林2.5万亩。在全省国有林场改革中,茶山林场改为生态公益性林场。

据茶山林场党委书记吴清平介绍,茶山林场依托独有的交通区位优势、自然景观优势、人文优势,全力破解林场资源管理和经营危困局面,从传统的“砍树”变为现代的“看树”。铜鼓县负氧离子含量达7万个/cm3,被誉为“天然氧吧”,而茶山林场负氧离子是县城的4倍以上。茶山境内水质富含碱性,甘甜可口,是当之无愧的“长寿水”。全场长寿老人甚多,其中80岁以上老人近100人,90岁以上近20人,铜鼓县108岁寿星邹寅庚就是茶山人。为提供给游客更方便的旅游环境,茶山林场还兴建了茶山宾馆和寄售商店等服务配套设施。如今,茶山林场已经转型发展旅游业,经过不懈努力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偏远林场,发展成为享誉国内外的“长寿村”和长株潭重要旅游目的地。

(责编:万鹏、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