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时代先锋

最念是乡亲——追记贵州省余庆县沙堆村原村委会主任刘孝刚

2016年11月18日10:02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最念是乡亲

刘孝刚在搬运抽水泵准备抗旱。 (资料图片)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9月2日凌晨1点刚过,贵州省余庆县关兴镇沙堆村亭子坝组响起一阵急促的鞭炮声,划破了深夜的宁静。

一时间,沙堆村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不少群众落下了眼泪。长期卧床不起的黄安青老人沉默半晌后,哽咽着再三叮嘱亲人,一定要“代自己去送刘主任最后一程”。

刘孝刚这个有着24年党龄的汉子,直到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为乡亲脱贫再作贡献,“如果能再多活5年,我一定要让村子变个样”。

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51岁。

谋发展以村为家

沙堆村距离关兴镇约5公里,下辖37个村民小组,由于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长期是个贫困村。

脱贫奔小康,始终是村里的头等大事。

2005年初,自幼在沙堆村长大的刘孝刚出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又于2007年底,被选为村委会副主任。

作为村干部,平日里,村里不管哪家房子漏了雨,还是哪户贫困户没了米,刘孝刚总是第一时间帮忙解决。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村里的发展上,甚至女儿出嫁时,还蹲在产业基地上;爱人王兴兰生病住院时,还在工地上化解矛盾……

2013年底,沙堆村村委会换届,一心为民的刘孝刚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当时的沙堆,还有1300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全村总人口的23.6%;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要干出一番样子,着实不容易”。

上任之初,刘孝刚就向全村百姓承诺:在3年任期内为村民办20件实事,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改善等方面,件件都是沙堆村脱贫攻坚中最为紧要的事情。

“说了不做,不是共产党员的风格。”入党时的庄严承诺,刘孝刚始终牢记在心,决心“当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做致富发展的带头人”。

“要想富,先修路。”通往粮山的公路,弯多路窄地险,如遇下雨天,道路泥泞,车辆无法通行,农产品出山难上加难。路一直是制约粮山发展的最大障碍,镇村为了这条公路也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但效果都不好。

2013年,刚当选村主任的刘孝刚横下一条心,决心修整通往粮山的公路。最终,村民苦战寒冬3个月,一条投入320万元,长7.5公里、宽4.5米的水泥路通到了百姓家门口。

路通产业兴。如今,粮山公路像玉带般串起了山里的村村寨寨,小有名气的“大凉山米”等农副产品得以走出大山。村民了却了多年夙愿,8个村民组、1200多名群众过上新生活。

为寻找到适合发展的产业,刘孝刚请来土肥专家,分析土壤结构,进行测土配方,最终引导粮山67户贫困家庭发展绿茶种植2200亩,建成年产值880万元的“粮山茶园”。

此后,刘孝刚又通过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引进企业种植“美国红桃”1200余亩,建设产品深加工厂1个,带动附近4个村民组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就近务工等形式实现整体脱贫。

担任村委会主任以来,刘孝刚以村为家,马不停蹄争取项目,风雨无阻督进度。在关兴镇党委书记赵松眼中,“争取资金和项目,刘孝刚最积极”。担任村委会主任的近3年间,刘孝刚共为村里争取各类项目资金600多万元。

在刘孝刚的带领下,亭子坝的公路硬化了,苹果桃基地建起来了,田沟、凉水、荒沟等3个村民组138户、560人饮水困难问题解决了……沙堆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群众打心眼里感激刘孝刚。

长期外出务工的村民王运兰,在得知刘孝刚病危的消息后,,连夜坐车从昆明赶回家,只为当面道声“感谢”。

践诺言鏖战病魔

就在所有承诺一个个兑现、沙堆脱贫在望之时,噩耗袭来。

2015年9月24日,刘孝刚收到医院出具的肺癌伴肝转移晚期的诊断通知书,自此生命进入倒计时。接过白纸黑字的“死亡判决书”,2个女儿伤心欲绝,妻子哭得死去活来,一向开朗的刘孝刚也沉默了,“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想起脱贫中的村民、想起当选时的承诺,刘孝刚捋了捋复杂的心情,燃起了与病魔抗争的信心。自此,他与时间赛跑,“为村民办事,能多办一件是一件”。

自知时日不多的刘孝刚,在化疗初期,一面激励家人要坚强,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一面积极与村里沟通,随时了解村里的情况,及时提出指导意见。“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村里的工作。”妻子说。

一个疗程之后,刘孝刚对妻子说:“我们开药回家吃吧,在医院躺着吃药和在家里吃药没啥两样。”几经反复,妻子最终拗不过他。一回到村里,刘孝刚就顾不上疼痛,拖着虚弱的身躯,走进了田间地头、百姓家里。

接受化疗之后,刘孝刚黑发落尽,为避免感冒加重病情,每次出门都得戴上帽子。为了不耽误吃药,他把熬好的汤药装入大号保温杯内,随身携带着。帽子、药杯子再加上手中的笔记本(本子),刘孝刚笑称自己是“三子主任”。

随着病情日益严重,刘孝刚此后又不得不相继在遵义、贵阳等地接受治疗。

村民们心中的好干部,却不是医生的好病人。住院期间,他经常打电话,有时还强行赶回村里处理事情。

去年12月,刘孝刚刚到遵义准备化疗,就听说村里的土地整治项目遭到村民阻拦,现场混乱。他放下电话,不顾医生反对和身体疼痛,急忙赶回村里,与群众讲政策、说道理,事情最终得以妥善解决。

当时和他一起去现场的沙堆村委会副主任王治明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至今仍潸然泪下,“说话很虚弱,我们都知道他忍受了很大的痛苦”。

翻开刘孝刚生前用过的工作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事情,其中不少是在病床上记下的。医生多次劝说要注意休息,刘孝刚却说,“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不能出差错,马虎不得”。最终,主治医生也只能同意他适度工作。

每次化疗下来,剧烈的药物反应使刘孝刚吃什么吐什么,最后甚至连流食也进不了,只能靠输液维持生命,到最后,身高1.6米的刘孝刚,体重仅剩25公斤。

身体日渐消瘦,刘孝刚对村里的关心却一点也没放下。他从确诊到离开人世,仅仅347天,除去在外辗转求医的47天,其余300天,几乎每天都在为沙堆村的发展奔波、操劳。

如今,刘孝刚当初承诺的20件实事,除了一件因涉及水源水位下沉未解决外,其余19件均基本完成。沙堆村正在奔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刘孝刚走了。头戴帽子、身背罐子、手拿本子的刘主任,成为每一位沙堆群众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那捧着药罐喝中药的画面,常常勾起同事和群众的泪点。

沙堆村党支部书记娄方坤表示,“在生命垂危之际,刘孝刚还对村里的发展念念不忘,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工作干好?我们只有带领群众如期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是对他最好的告慰”。

矢志奉献终不悔,甘做春蚕吐丝尽。刘孝刚用行动兑现了入党誓言,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彰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不朽精神。(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责编:杨丽娜、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