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时代先锋

“报效祖国在心里,在脚下”——界务员毕世华的家国情怀

2016年11月16日16:03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报效祖国在心里,在脚下”——界务员毕世华的家国情怀

“有国家才有小家。为自己的家园巡护,虽然腿被炸断,可我不后悔。”在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边境村落红岩村,拄着双拐在家中进行适应训练的外事界务员毕世华这样对记者说。

9年多来,毕世华用生命守护着国境线,他是界务员的优秀代表,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迎着炮火,把国旗插到边境线上

镇康县与缅甸山水相连,边境无天然屏障。2007年4月,毕世华被镇康县外事办聘为界务管理员,负责一段9公里长的边境线巡护工作。

“从小在这里长大,我熟悉这段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就像熟悉家里摆放的东西一样。”今年37岁的毕世华说,“边境线是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神圣不可侵犯。”巡查中,边境上有一点变动,他都能及时发现。

2009年8月8日,缅甸果敢地区发生战事,毕世华迎着炮火,逆行在涌入中国避难的缅甸边民中,把国旗插到国境线上。有一处山头距离境外交火地点很近,大家劝他别插了,因为随时可能被流弹击中,可毕世华十分执着,担心境外武装人员不清楚界线,越境伤及群众。

他把国旗绑在一棵树上时,有炮弹从头顶飞过,身旁的人惊出一身冷汗。他说:“不要怕,这里是中国!有国旗在,群众就安全了。”

去年2月9日,缅甸再次爆发武装冲突,毕世华在枪炮声中赶到红岩村一处边境维稳执勤点,协助开展维稳工作。第二天,他又带领民兵在边境线上插国旗,彰显主权。

守边英雄血洒国境线

“坚守平凡岗位”“永远守护边疆”……是深深烙进毕世华心里的信念。

9年多来,毕世华巡边近2000次,沿界河修筑护堤500多米,种植界树5000多株。镇康县外事办主任李国良说,毕世华用行动证明,“报效祖国并不是难事,它就在心里,在脚下。”

境外战事致使许多缅甸边民涌入我国境内,边境一线维稳压力大。“我是党员,危难时就该先上。”毕世华说。

当有境外武装人员试图越过边境线时,他挺身而出挡在前面,大喊:“这里是中国,不要再前行一步!”

当炮弹、流弹威胁到镇康县的一些边境村寨时,他冒着炮火,和执勤人员紧急转移安置群众。仅去年4月至5月,毕世华组织转移群众就达千余人次。

……

今年1月3日,为核实边境线上的有关地雷信息,毕世华等人按指令到边境巡查。当巡查至目标位置附近时,毕世华不幸触雷。一声巨响,他的左小腿被炸没。

身残志坚 心系群众

“村民富裕,是我一生的追求。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群众看。”毕世华说。

2007年担任红岩村党总支书记后,毕世华和大家讨论确定了村里发展新思路——坝区种甘蔗,山区种核桃,近郊培育三产。

他带领群众搞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2007年,村人均纯收入才1318元,2015年达8640元。现在,村里通了硬板路,建起了新学校、医务室,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

2013年,毕世华不再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但他的产业发展思路延续下来。红岩村村民杨文刚说:“他为国家流血流汗,我们既佩服又心疼。他的路,大家正在一起走下去。”

毕世华受伤后经历了8次手术,被炸断的左腿换上了假肢,右腿用支架固定,每天要在家人搀扶下进行拄拐适应训练。毕世华60多岁的父母说:“他残疾了,可依然是我们心目中坚强的汉子。”

仍在恢复治疗中的毕世华还在思考如何发展村里的产业。他对记者说:“希望边境安宁,永无战事。”(新华社昆明11月16日电 记者唐卫彬、王长山、李怀岩)

(责编:杨丽娜、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