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今日浙江

“一带一路”上的桥头堡

记者 袁卫

2016年11月09日08:4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节点城市建设境外经贸产业合作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成为浙江企业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途径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境外直接投资的热土。

在节点城市建设境外经贸产业合作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成为浙江企业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途径。

抢先布局

在泰国罗勇府,有一条“工业唐人街”在当地很出名:椰林婆娑、芳草青青,厂房错落有致、机车往来穿梭,源源不断地把汽车配件、机械电子、光伏产品等“中国制造”运送到泰国各地,并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10年前,这里还是一望无际的菠萝园、木薯地。浙江华立集团将这片土地改造成了生机勃勃的工业园,取名为“泰中罗勇工业园”,是泰国境内唯一被中国政府批准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海外载体,而境外经贸合作区就是中外资本利用和产业转移的最好试验田。”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说,中国企业在工业园建立生产基地,产品可辐射至泰国与缅甸边境,进而打通从太平洋至印度洋(缅甸土瓦港)的陆上物流通道。

凭借这样的优势,泰中罗勇工业园成为中资企业“抱团出海”的热土。在第一、二期4平方公里园区内,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的80家中资企业在此投资兴业,在汽摩整车及零配件、机械电子、通讯、光伏等行业开展紧密的产能合作。汪力成说,他们正在加快开发第三期项目,计划引进200家中资企业。

目前,浙江共建立了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其中有5个布局在“一带一路”沿线,既有泰国、越南等浙江企业的投资热点地区,也有俄罗斯这样的浙江产品重要出口市场,还有乌兹别克斯坦、塞尔维亚这样的“一带一路”节点国家,是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阵地。5个合作区中,泰中罗勇工业园、越南龙江工业园、俄罗斯乌苏里苏克工业园和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等4个是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占全国总数的1/4。

在合作区的引领下,“一带一路”上的“浙江风”越刮越劲。海关部门统计,1至8月,浙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3825.6亿元,增长8.4%,占全省出口比重为33%。

强力集聚

“公司从2010年投产至今,从最初的年产1万多吨,到2016年产能预计达到4.3万吨,增长了3倍多,这一势头还在不断向好。”海亮(越南)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虎说。作为第一批入驻龙江工业园的企业,海亮铜业已成为越南最大的铜加工企业。

由浙江前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发的龙江工业园位于越南南部,是商务部认定的首批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自从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较大的税收优惠,吸引众多中国企业将此处作为走出国门、走向沿线国家的新起点。

王虎说,由于国内铜加工行业逐渐出现产能过剩,加上水、电、劳动力等生产成本逐年攀升,企业亟待向其他市场拓展,越南恰好具有开展产能合作的潜力。龙江工业园具有成熟的产业配套,所以他们就把开展产能国际合作、进军“一带一路”的根据地选择在了这里。

据了解,目前园区已有35家企业入驻,投资总额达12亿美元,其中浙江企业占了六成以上。

胡志明市中国商会会长缪仁赖说,浙江企业转战越南市场,并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而是“面对新机遇的新作为”。他说,越南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支点,以龙江工业园为代表的境外合作区可以在承接国内优质产能,推动双方合作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经济、可靠的发展基地,便于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互补协同,共用分享基础设施、共同抵御风险,发挥投资规模效应。

走出去海阔天空。浙江企业在境外经贸合作区内强力集聚,既承接国内优质产能,又降低生产成本,在国际市场赢得竞争主动权,实现了快速发展。

据浙江省商务厅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浙江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5个境外经贸产业合作区,总规划面积达20.5平方公里,共吸引入园企业269家,投资金额逾25亿美元,其中浙企65家,投资约8亿美元,主要涉及纺织、制鞋、汽配、机械、化纤等传统产能。

合作共赢

5月12日,华仪风能塞尔维亚办事处举办成立仪式,宣布正式入驻贝尔麦克商贸物流园,成为国内首家直接落地巴尔干地区的风能企业。

华仪风能是从事风力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开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浙江企业。入驻贝尔麦克商贸物流园,便于更广泛地参与塞尔维亚的风能基础设施建设。总经理张学民说:“借助商贸物流园的平台,华仪风能今后将以产品直接出口、项目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当地的风能基础设施建设。”

贝尔麦克商贸物流园是浙江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也是浙江目前唯一的境外商贸物流园区,有20多家浙江批发零售企业入驻,每年带动省内的服装、鞋类出口1.2亿美元以上。

与商贸物流园区直接帮助省内制造企业打通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展示,从而拉动产品出口有所不同的是,更多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是通过生产原料与产品市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模式加工组装项目,从而带动国内上游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出口。如越南龙江工业园,以海亮铜业为代表的浙江企业每年带动省内出口达到2亿美元以上。

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在帮助浙江企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为所在国在解决就业、增加税收、培养员工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如泰中罗勇工业园,2015年入园企业实现销售额24亿美元,累计已实现销售额65亿美元,在为当地增加了大量税收的同时,还为当地提供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目前,园区内当地员工的比例高达95%以上。

更重要的是,浙商通过资本输出、产能合作等手段,带动了当地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鹏盛工业园,随着瓷砖、制革、制鞋、手机、阀门、卫浴等领域的浙江企业的先后入驻,不仅成为了乌兹别克斯坦工业的一面旗帜,还有效带动了当地建筑材料、五金制品和电机电器等产业的健康发展,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盛赞为“乌兹别克斯坦与外国投资合作典范”。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