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一代伟人的西子情怀

2016年11月02日10:32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生前至少16次到过杭州,其中改革开放前13次,改革开放后3次,至少还有3次路经杭州。“吃水不忘挖井人”,人们常常到杭州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深情追忆他留在西子湖畔的音容笑貌。

  亲临杭州关注发展

  1954年3月5日,邓小平以中共中央秘书长、政务院副总理的身份,从南京到达杭州,参加毛泽东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的修改工作,3月14日返回北京。这是目前所知的邓小平第一次来到杭州。作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邓小平前面13次到杭州,除了第一次之外,其余12次均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来的,来杭的主要目的是出席会议和陪同外宾。

  改革开放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邓小平始终关注着时代风云的变幻,始终关注着全国各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浙江和杭州,也始终得到他的亲切关怀,足迹遍布杭州大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已是耄耋之年的邓小平先后3次亲临杭州,西子湖畔留下了这位历史伟人的足迹和殷殷期望。

  1983年2月9日至18日,邓小平改革开放后第一次来到杭州。这一次,他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的身份视察杭州。此行的重要目的是到比较富裕的江浙沪地区,了解情况,调查研究,验证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和小康目标是否符合实际。2月9日,邓小平抵达杭州,下榻刘庄。虽经长途乘车劳顿,他却毫无倦意,他一边听取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一边对在场的省领导说:到了人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00美元,社会是个什么面貌呢?吃穿没有问题,用也基本上没有问题,文化有了很大发展,教师的待遇也不低。浙江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当听到浙江省委负责人表示翻两番不成问题时,他说:浙江能否多翻一点呢?14日,邓小平游览了龙井和九溪风景区。在前往景区的路上,他说:浙江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地方,生活越好,越会控制生育。在景区参观时又说:杭州的绿化不错,给美丽的西湖风景添了色。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西湖名胜,发展旅游业。随后,他又到西湖区龙井村,视察茶园,了解了茶叶生产和茶农的生活情况。

  16日上午,邓小平在住地听取省委主要领导的汇报。在谈到翻两番问题时说:翻两番是不是靠得住?现在是多少?到2000年是多少?到那时要多少电?你们的收入在全国占第几位?你们省哪个地方收入高些?经济发展了,案件也少些。到本世纪末,你们少说也应该2000多美元。在谈到科技、教育问题时,他特别强调,不要忘记安排好教师和知识分子的住房。现在大学招生增加一倍也可以,教师有,就是要盖点房子。干部、职工要轮训,文化水平要提高。在这天的谈话中,他反复强调教育、科技工作,知识分子工作,以及领导班子年轻化问题。18日,邓小平在离开杭州前往上海之前,握着省委领导的手,依依话别,他叮嘱说:“把经济搞上去。”

  1988年1月29日至2月10日,邓小平改革开放后第二次来到杭州。1月29日,邓小平乘专列从北京直接抵达杭州,下榻刘庄。当天就找省领导谈话,并听取了他们的工作汇报。当听到在过去5年中,浙江省的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一倍多,城乡人民的收入水平也翻了一番多时,他高兴地说:5年之间,1个浙江变成3个浙江。在听到浙江经济发展首先得益于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在全省工业产值中,乡镇企业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时,他指出: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是农民自己的创造。还说,乡镇企业很重要,要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听到浙江的商品市场、农贸市场发展得很快,这也是农民和基层干部的创造时,他说:把市场当作一种手段,也可以搞社会主义经济嘛!在谈话中,他指出:可以利用外资,要学会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在这次谈话中,他对浙江的经济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月5日上午,邓小平一行游览西湖,游湖是邓小平来杭工作之余休息的一项主要活动。这天,他再次登上了“三潭印月”。10日,邓小平一行乘专列离开杭州前往上海。其间,邓小平还接见了驻地的警卫部队,并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1992年12月15日至次年1月4日,邓小平改革开放后第三次来到杭州。此次来杭,是他在杭州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杭州之行。12月15日,邓小平乘专列从北京直接抵达杭州,仍然下榻刘庄,这次他一住就是21天。到杭州的当天,他对前来迎接的省领导说:“像杭州这样的风景旅游城市,在世界上是不多的。”在回住地途中,他还详细询问了每年来杭州的境外游客以及创汇情况。17日,邓小平来到夕照山下的汪庄码头,在这里登上游船游览西湖。在游船上,他向省领导详细了解了浙江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指出: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一定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在下船时,邓小平回首环视西湖山水,清晰而有力地说:“浙江大有希望。”

  12月18日,在刘庄住地,他阅看当天刊登在《参考消息》上的《中国将成为最大的经济国》和《马克思主义新挑战更加令人生畏》两篇文章,指出:中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也就是说,要考虑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问题。不同地区总会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太小不行,太大也不行。如果仅仅是少数人富有,那就会落到资本主义去了。要研究提出分配这个问题和它的意义。到本世纪末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我们的政策应该是既不能鼓励懒汉,又不能造成打“内仗”。

  1993年1月3日上午,邓小平在住地给孙辈写信。信中说:对中国的责任,我已经交卷了,就看你们的了。我十六岁时还没有你们的文化水平,没有你们那么多的现代知识,是靠自己学,在实际工作中学,自己锻炼出来的,十六七岁就上台演讲。在法国一待就是五年,那时话都不懂,还不是靠锻炼。你们要学点本事为国家做贡献。大本事没有,小本事、中本事总要靠自己去锻炼。4日,邓小平在刘庄接见了浙江省党政军负责人和老同志代表,说:我很关注浙江的发展,浙江的发展势头是不错的。要珍惜这个好的发展机遇,保持好的发展势头。在同大家合影留念后,乘专列离开杭州前往上海。在杭期间,邓小平还抽出时间翻看《浙江简介》,并表示“搞得不错”。

  “我很关注浙江的发展。浙江的发展势头是不错的。要珍惜这个好的发展机遇,保持好的发展势头。”这是邓小平最后一次在浙江的嘱托,也是他对浙江和杭州最殷切的希望。

  赤子之心伟人形象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心里始终装着祖国和人民,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他奋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直到生命的终结。西湖,留下了这位伟人的足迹,也留下了他的赤子之心。

  邓小平眷恋西湖,关心杭州的发展。在杭期间,他不单眷恋西湖美丽的风光,喜欢在工作之余游览西湖,而且认为优美的风景是杭州很好的资源,应该充分开发发展经济。他多次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真是个好地方。要把西湖保护好,建设好。

  他多次向省领导了解杭州的旅游业发展和创汇情况。他时刻不忘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1983年2月14日,在游览九溪风景区时看到一排排高耸的水杉树,他专门叫车停在路旁,对省领导说:你们这里的水杉树很好看,长得笔直。水杉树好,既经济,又绿化了环境,长粗了,还可以派用处。并且说,泡桐树也是一种经济树木,长得很快,板材又好,用来做箱子没缝,日本人可喜欢了。有一次,他在和省领导谈话时,很关切地问:“听说杭州住房比较紧张,是不是?可以设法多建些高楼。土地少,就向空中发展嘛!”在杭期间,邓小平还多次到农贸市场、旅游品商场、茶庄等地考察,了解农产品生产交易、旅游产品生产销售情况和人民生活情况。

  邓小平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喜欢和群众在一起。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杭期间,在工作之余喜欢到处走走看看,有时散步,有时携带家人和孙辈们到风景区参观。他出行时不封道,不用警车开道,到风景区也不清园、不闭馆,小摊小贩照常营业,游客正常参观,乘坐的一般也是普通的面包车。在散步和游览时,他就像普通老人一样,会和家人拍照,也会和工作人员拍照,会参与虎跑“试水”、花港喂鱼等游戏活动,也会时常开怀大笑,尽情享受着家庭的温馨和儿孙绕膝的快乐。如果被游客认出来,他也不回避,主动和群众微笑致意,打招呼回应,有时也会和群众攀谈,问你是哪里人,生活怎么样?他愿意和人民在一起,每次到杭州,都喜欢广泛接触群众。1992年12月17日,邓小平最后一次游览西湖后,提出要上岸见见杭州的群众。由于担心小平同志身体感冒,工作人员没有满足他的要求,给杭州人民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据杭州日报)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