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跟随邓小平四十年 第一章使命(15)

张宝忠

2016年10月27日14:00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六、“伴君如伴父”

回到家中,我把首长的想法报告了卓琳同志和王瑞林主任。考虑到小平同志的威望和人民群众的热情,我们担心在北京的大商场里会出现不安全的情况,这事就一直拖了下来,始终没能实现。

在北京没有实现的愿望,几年后在上海如愿以偿了。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在报上看到小平同志逛了上海的“第一百货商店”以后,就给我打电话说:“宝忠你真不够哥们呀!为什么不请老爷子在北京参观,要安排在上海呀?”

张百发对小平同志是很有感情的。那几年,凡是小平同志在北京参观考察都要有他陪同。

北京的亚运村、机场高速路、三元立交桥,浦黄榆、双榆树等居民小区,每到一处,百发同志都要详细地为老首长介绍情况,小平同志很满意。之前听说小平要逛商场,他早就做好准备了,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陪陪小平同志。所以我十分理解百发副市长。

我打桥牌是跟首长学的。打桥牌是小平同志的酷爱,而且是大家公认的桥牌高手。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我就随小平同志打桥牌。开始时我不会打,但是每次小平同志打桥牌时,我不同于别的随行人员那样,在休息室等候,而总是要站在小平同志身边看着他打。

有一次,小平同志看我始终在他身后站着,就对我说:“你搬个凳子坐着看嘛!”

这下我高兴了,马上找了个凳子坐在首长身边看起来。日久天长我看明白了、会打了。有时候一时人手不齐,小平同志就让我先顶上。开始上牌桌替别人打的时候,我有些发怵,出牌也常常不对路,后来,慢慢跟着小平学,不仅会打了,而且还受到首长的表扬了。直到晚年,我还保持着两个与小平首长一样的业余爱好,一个是游泳,一个是打桥牌。至今我从未中断过这两样活动。

现在,北京的桥牌朋友大都知道我桥牌还打得不错,家中的奖杯足有近百个,而且一部分是冠、亚军奖杯。

打桥牌是老首长教给我的,我的确真的很喜欢,很入迷,一玩起来就像首长说的那样,什么都不想了,只沉浸在玩牌的乐趣中。同时,也常常会有一种和老首长在一起的感觉,这就更增加了我玩牌的兴趣。

小平同志健在的时候,特别是退休以后,如果家中人手凑够了,总是要打打桥牌,或者打打麻将。我一般都是要参加的。

小平同志玩牌一向不主张“让牌”。他总说:“让牌没意思,玩得不过瘾。”尤其是打桥牌,谁要故意让牌,老人家就不高兴,还会说:“打牌就是有输有赢嘛!让有什么味道?”

第二章 见证

正是由于这个特殊的身份,让我自然而然地可以听到、看到首长工作中的一些情况,也正是这个站在邓小平身后的特定的位置,让我有可能在某个地方的某个时候,成为某个历史事件的唯一见证人。

2000年,我退休了,终于有时间可以在大街上走一走、在公园里遛一遛,或者找同事和朋友们聚一聚了。

人们见到我,自然就提起邓小平来。大家常常要问一些有关邓小平生前的事情:关于小平在“文革”中所受的迫害;关于“南方谈话”时的情形;关于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谈判;以及小平为什么抽烟还那么长寿;他平时吃什么;他的脾气性格是什么样的;他打桥牌时的情景……对于有关老人家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都感兴趣。

人们的好奇心是善意的,可以理解的。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一位德高望重的世纪伟人的思念,是热爱、是发自内心感恩的一种表达。有时候,我只是说了首长平时一件很小的事情,人们竟也感受至深,潸然泪下。

作为警卫秘书,似乎我谈谈邓小平的生活琐事还可以,涉及有关“政治事件”之类的话题,可能距离比较远,或者对于政治方面的事情讲得多了也未必妥当。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工作,每一件都涉及到政治,也是中国最大的政治。而警卫秘书是距离首长最近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我的岗位处在第一时间就可以保护到首长的位置。我们受到组织上的高度信任与重托,肩负着保卫首长安全的使命。

正是由于这个特殊的身份,让我自然而然地可以听到、看到首长工作中的一些情况,也正是这个总要站在邓小平身后的特定的位置,让我有可能在某个地方的某个时候,成为某个历史事件的唯一见证人。

岁月荏苒。邓小平离开我们之后,年年都有许多朋友对我说:应该把邓小平的事情记录下来,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最爱戴的领袖,也让后人永远记住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共和国领袖。人们感叹着:邓小平,这是一位中国几千年、世界几百年都不可多得的世纪伟人,记录下他的往事,是对后人的责任,也是对历史的贡献。

我被人民群众的感情感染着、推动着。我想,能为一位世纪伟人作见证,这本身就是一件具有重大而又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情。我愿意把许多封存在记忆中的感人故事告诉大家:到南方考察的起因和过程;“一国两制”构想的渊源;与“铁娘子”的现场较量。我还要告诉人们:邓小平如何宽容大度,如何粗茶淡饭,如何打桥牌……

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动和历史责任感激励着我。我决定:用自己已经不再年轻的身心,去追寻那虽已久远,却已铭肌镂骨的岁月。

一、打开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大门

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从邓小平真正恢复工作以后开始的。

1976年10月,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被打倒了,一个动乱十年的中国停息了。然而,呈现在世界的东方并摆在每一位中国人面前的,却是一个混乱不堪、满目疮痍的中国,它面临着重大抉择。

让一个经历了十年政治浩劫、经济濒临崩溃的国家,尽快呈现出繁荣昌盛;让整整三代人被政治运动的桎梏束缚得孱弱无力的民族,早日迈出雄赳赳气昂昂的前进步伐,这在当时的中国,是十分艰难的事情。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

从1977年恢复工作到1997年离世,邓小平被中国人民誉为使中国发生巨大变革的总设计师。这个改变的过程和成果更多地体现在经济的繁荣方面,然而实质上,这是一场政治思想领域的斗争和变革,它残酷而激烈。尽管“四人帮”的倒台昭示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然而接下来的改革开放,又是一场中国人从未经历过的新的革命与阵痛。

“文化大革命”中,政治斗争错综复杂。我亲眼目睹了邓小平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与迫害;“文革”后,我又真切地感受到邓小平以超凡的魄力,打破藩篱桎梏,睿智隽永,带领全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开放,在最短的时间里,让中华民族呈现出繁荣昌盛的美好景象。

(未完待续)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