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静 陈钧
2016年10月16日13:18 来源:重庆日报
利亚姆·伯恩
李向阳
史蒂夫·霍华德
班可夫
王文
罗思义
发言嘉宾
英国议会下院议员、前财政部首席国务大臣 利亚姆·伯恩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 李向阳
澳大利亚全球经济会秘书长 史蒂夫·霍华德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 班可夫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罗思义
“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在前两届对话会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型升级,与会代表更加多元,并与G20杭州峰会达成的共识积极呼应。
在10月15日上午进行的经济学者圆桌会议上,与会经济学者围绕“后杭州G20时代的中国角色”这一议题,热烈讨论了全球经济治理与中国发展应如何相互推动。
G20杭州峰会围绕全球经济治理给出了“中国方案”:“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并提出应建设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的世界经济。从G20杭州峰会释放的这些“信号”来看,今后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将扮演什么角色?
利亚姆·伯恩:目前全球经济增速下滑,面临巨大挑战和不确定性,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与很多国家一样,面临结构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G20杭州峰会后,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尤其重要。以解决就业为例,过去二三十年英国通过建立市场,产生了大量企业兼并的案例,通过大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而中国在过去二三年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创新和创业——通过创新创业者,将新兴产业转化为就业岗位,我们应该更多鼓励这种创新创业型经济。这就是中国探索的未来产业发展的一种路径,在把新兴产业转化成新就业岗位的过程中,还培育了新一代的企业家。
毫无疑问,G20杭州峰会后,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中国的角色是推动国家以及经济体相互协作,当然中国要扮演好这个角色,还需要建立各种机制。
班可夫: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这是按人均GDP来计算的。因此,中国的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倡议,在与现有的国际经济机制共存的前提下,能更好地服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G20杭州峰会形成的成果,就充分展示了中国的作用。G20杭州峰会的重要意义是,向世界展示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能坐在一起,商讨全球经济治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作出了突出贡献来克服经济发展的困难,事实证明,发达国家过去推崇的一些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目前的全球经济大环境,新兴经济体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贡献者,需要让全世界听到他们的声音,中国正是这一事业的推动者。
中国用何种方式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时,应该留意哪些问题?
李向阳: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过程中,有两件最值得提及的事情:一个是“一带一路”建设,一个是亚投行。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国际社会有一个基本的共识,亚投行虽然由中国提议发起,但符合国际金融规则。对于“一带一路”,国际社会的理解并不完全清晰,还有人不明白“一带一路”究竟是什么?“一带一路”要干什么?“一带一路”跟现有区域合作机制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个人认为,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加剧,现有的一些区域合作机制有着严格的入门规则,通常只有发达国家,或者发展得较好的发展中国家才能真正参与进去,一些发展相对较慢的国家就失去了机遇。而“一带一路”没那么多“条条框框”,是完全以发展为导向,只要接受这个发展理念的国家都可以进来。因此可以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对现有全球经济治理最大的缺位的补充,中国通过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向全球提供一个新型的公共产品,同时并不会取代或者对抗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只会对现有合作机制进行补充和完善。
史蒂夫·霍华德:过去20年来,我和我所在的机构一直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非常关注中国在全球经济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这其中,发生了一些让人惊喜的变化,如中国对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日益重视,已逐渐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领军国家。从这样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大国担当。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亚投行的成立,我们又有了新的期待,亚投行是一个全新的机构,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参与进来,这让我非常期待亚投行未来所扮演的角色和效率。我曾经为老挝的一个水电项目做过顾问,老挝是一个非常依赖水力发电的国家,但这个水电项目整整花了10年时间,才最终获得世界银行的贷款,耽误了发展时机。未来,亚投行会不会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表现,让人期待。
中国的发展经验对全球经济治理有何帮助?
王文:对中国的发展经验,世界上还普遍存在“三个低估”:第一是低估了中国发展经验的可适用性。西方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的经验只有在中国可以用,其他的国家不能用,其实不然,过去10年里,非洲发展最快的国家,恰恰是用中国经验最多的国家。
第二是低估了中国发展经验对于现有国际秩序的补充性。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通常存在几个误区,认为中国是要重塑国际秩序,这样的理解不对;正确的理解应当是补充。比如国际秩序像一栋大楼,这栋大楼使用久了出现漏水,中国不是要把大楼推倒重建,而是给大楼修修补补,让大楼运转正常。
第三是低估了中国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目前对于国际社会担心的老龄化、房价、地方债等问题,中国都可以通过改革来解决。
罗思义:2007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了10%,而中国增长了102%,2016年上半年,中国和印度对于全球GDP的贡献超过了七国集团。可以说中国的发展方式非常有效,非常高效,符合中国实际,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经济体可以与之匹敌。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熊明摄
相关专题 |
· 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