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街谈巷说,必有可采

付  彪

2016年09月01日15: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日本很多车站里,出现了一种“倾听牢骚”专家,专门聆听过往行人的烦心事。据悉,这种“倾听牢骚专家”首次出现在2011年的奈良火车站。当时,一位不知名的老大爷每天坐在川流不息的火车站前,打出“倾听你的烦恼”的广告牌,免费倾听陌生人的烦心事。后来,这项服务迅速在日本引起潮流,特别是从今年开始,很多城市也纷纷出现了“倾听牢骚专家”。

“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必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意思是说,为政者要善于从老百姓的闲话和牢骚中听取真话。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他还形象地将疏导社会情绪称为“出气”,强调“群众有气就要出”“有气就能出”。

“人不平则鸣,水不平则流。”领导干部容得下群众的牢骚,听得进群众的意见,无论对于修身从政,还是拍板决策,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素质。毋庸讳言,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总喜欢听“好声音”,把群众的牢骚和意见看成是“惹是生非”,这是十分有害的。事实上,在许多时候,群众有怨气、发牢骚,说明他们对我们有信心、有期待。如果群众对我们的问题视而不见、三缄其口,那就麻烦了。正确的态度应当静下心来倾听他们的牢骚话,而不能一棍子打死或否定。如果我们两耳塞豆,不敢直面批评,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就很容易踏入“雷区”、踩上“红线”。

1962年,毛泽东同志在七千人会议上强调,“要真正把问题敞开,让群众讲话,哪怕是骂自己的话,也要让人家讲。”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延安时期,农妇伍兰花的丈夫不幸遭雷击而亡。悲痛之余,伍兰花骂道:“老天打雷,怎么不劈死毛泽东?”有关人员听说后,欲抓人问讯,毛泽东同志没有让追查,而是让大家反思。经调查发现是公粮征多了,群众不满意。为此,他不但检讨了错误,还与边区的同志一道,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农民负担。毛泽东冷静面对和处理群众的咒骂,换回了百姓的由衷称道和真心拥护,今天看来对我们仍不乏启示意义。

我们常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的前提,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扫除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实践表明,一个问题堆积如山、矛盾不断涌现的单位,很难在发展中有所作为;一个碰到问题就推、遇到矛盾就绕的领导,很难在发展中有所建树。而漠视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只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善于从“街谈巷说”中发现“弦外音”,从牢骚话中听到真心话、找到活思想,解决问题才能更有准头、更有底气。政策法规落实得好坏,群众最有发言权;领导工作是否得力,群众最有评判权。不深入调查,不掌握真情实况,好心也可能办成坏事。

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领导干部如果不具有容人之言的雅量,对群众的牢骚和意见就难免会如芒刺背,甚至可能做出不明智之举。这非但不利于推进作风转变,而且本身也是官僚主义作风。只有容得下批评,善于从“街谈巷说”吸取真经,才能化怨气为共识,变分歧为力量,积极改进作风,致力解决问题,也才能科学决策,推动工作,促进发展。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