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时代先锋

一个“片儿警”的大爱情怀——记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恩济庄派出所原社区民警高宝来

2016年08月25日14:50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一个“片儿警”的大爱情怀

他是同事口中的“宝来大哥”,是孩子们眼中的“警察爷爷”,是社区居民身边的“片儿警老高”……从警35年,高宝来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警察,在再平凡不过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履职尽责,踏踏实实为民服务,用做到极致的工作赢得所有人的尊敬。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为社区居民撑起一片天,静默无语,虔诚守护。

有求必应的“大管家”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高宝来却是一位逆行者。从北京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到派出所,再到驻区民警,哪儿艰苦,哪儿危险,哪个地方别人最不愿意去,他主动出列坚定选择。在他心中,衡量工作的标准只有一个——全力以赴,追求极致。

1980年,解放军某汽车班班长高宝来光荣退伍。因为舍不得一身制服,他选择了当一名人民警察。2004年,机关警力下沉到基层。在北京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工作的高宝来主动请缨,到海淀分局恩济庄派出所管起了固定资产。当时很多装备随人员变动几经转手,高宝来拿着账本追着全所民警,挨个核实配发使用情况,连一把小小的手铐钥匙也没落下。

2011年初,驻区制全面推行,所领导为驻区民警的人选发愁。老高找上门来:“如果信得过我,就把最难管的片儿交给我吧。”就这样,54岁的老高成为海淀分局首批驻区制民警中最年长的一位。

高宝来负责的304医院等3个社区均是老旧小区。刚接片儿时,他自掏腰包印了几千张写着自己姓名、手机号的“警民联系卡”,在社区里逐楼逐层地敲门“推销”自己,硬是把辖区跑了个遍。2014年下半年,海淀分局统一为驻区民警印制了爱民联系卡,高宝来爱不释手,主动申领了1万张。

着警服的老高是大家最熟悉的模样。即便是周末,他也穿着警服,单警装备、电台、执法记录仪永远规规矩矩地戴着。高宝来常说:“一个警察就像一棵树,扎根在哪儿,就要撑起一片天,为百姓遮风挡雨。”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老高的工作远不是朝九晚五,而是每一天每一刻。

据工作日志记载,驻区5年,高宝来甚至没休过节假日,更没在家过过一个踏实年。他随叫随到,是有求必应的“大管家”和社区平安的“压舱石”。“有问题找老高”,逐渐成为他管片内居民遇事时的第一选择。

辖区里有条坑洼不平的老路,雨雪天儿满地泥泞。他发现后就坐不住了,从物业到居委会,从综治到市政,终于协调来了施工队,连夜把“堵心路”铺平垫好。

2010年初,80多岁的林大妈与邻居因噪音问题发生纠纷。为化解矛盾,老高不知往大妈家跑了多少趟,他坚持不懈的调解使双方在4年后握手言和。林大妈感慨地说:“小高,我骂过你、打过你,今天我得谢谢你!”

老旧小区设施薄弱,溜门撬锁现象时有发生。高宝来找相关单位软磨硬泡,希望把技防物防搞上去。他跑遍辖区的监控机房,利用仅有的几个监控视频,锁定一个拒不认罪的惯偷。在他的推动下,社区新增、更换高清探头500多个,基本实现全覆盖。

他还发动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统一调动单位保安参与社区巡逻防控,组建了一支60余人的专职巡防队伍。他对社区情况了如指掌,资料存满了8个U盘,大事小情记满了9个笔记本。

“社区工作就是良心活儿,不能图省事儿,要对得起社区的居民。”他看到天桥下车辆没关闭天窗,担心烟头掉入引发火灾,守在车旁直到车主到来;他怀疑乞丐带的孩子是被拐卖的儿童,认真细致地核实2人身份后才放行;他看到社区里的残障人士以捡破烂为生,就联系街道为其申请低保。

高宝来的心血没有白费。他管的社区发案量连续3年大幅下降,2014年侵财类案件更是下降了85%。他成了分局唯一一名连续3年考核最优的驻区民警,他管的社区被评为“免检放心社区”,他负责的警务室成为北京市“模范警务室”。

驻区5年,老高把社区的大事小情记在了本上、装在了心里,却唯独没装他自己。2014年秋天,老高在体检中查出肺部有阴影,说好的复查,一忙起来又搁下。社区工作越到年关越忙碌,他强忍撕心裂肺的咳嗽没离开岗位半步。2015年农历正月初四,他连警服都没来得及换,就被送进医院,确诊为肺癌晚期。

传递温暖的“警察爷爷”

如果不是北京海淀实验小学师生和家长自发捐款36.4万元,高宝来可能不会被推到聚光灯下。直到他患病的消息传来,每天到西三环花园桥海淀实验小学门口接送孩子的家长们,才把这个名字和学校门口那位头发花白的老民警联系到一起。

2011年,高宝来驻区之初,到“管片儿”内海淀实验小学走访。学校老师反映,上下学高峰期交通是个“老大难”。学校紧邻西三环辅路,每天早晚接送孩子的车辆临时停靠,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孩子们在滚滚车流中穿梭,人车混行险象环生。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高警官就站在了校门口,穿着警服的他拉开车门、接下孩子,然后指挥车辆迅速离开。”海淀实验小学宣教主任马佳回忆说,面对师生和家长的疑惑,高警官说:“我试试帮家长干点活儿,看能不能让车走起来。”

从此,每逢上学日的清晨,高宝来总会第一个站在校门前,疏导车辆、维护秩序、护送孩子安全入校,风雨无阻。拉开车门、接下孩子、关上车门,再把学生送到安全地带,每接送一个孩子,动作娴熟的高宝来只用7秒钟,大大缩短了车辆的停留时间。渐渐地,家长们开始主动把车停在他身边。

对这位值守在校门口的警察爷爷,如今已经初中毕业的赵润泽记忆深刻。“五年级时,妈妈开车送我。临下车时书包带子卡在了两腿中间,我急得哇哇大叫。后面的汽车疯狂地按着喇叭。妈妈扭过头焦急地问:‘怎么了?怎么了?’”不知所措时,车门突然被打开了!“孩子,不要急,跟我来。”高爷爷亲切的话语让小润泽的心无比温暖。

五年级语文课时,老师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一个令人尊敬的人》,赵润泽在作文中写道:“爱,是可以传递的,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可以触动人们心底的那份温暖……警察高爷爷就是这样的人,他把爱传给了我们每一个人。”

2013年冬天,四年级学生杜弈霖摔伤了腿,只能拄拐上学。两个多月中,高爷爷背着小弈霖进校门,俩人亲得像爷孙俩。高爷爷总是亲切地叫他“拄拐杖的小帅哥”。

“高爷爷总是默默地去帮助别人,不求回报。”即将上五年级的潘梓宣不会忘记,高爷爷为她打开车门的下雨天,那把一直遮在她头上的伞,那个后背已被雨水淋透的身影,“到学校安全区后,他又去接别人,我连谢谢都没来得及说”。

雨雪天,高宝来总会撑着一把大伞,因为他的伞永远遮在孩子的头上。他从来不穿雨衣,是怕雨水弄湿孩子的衣服。900多个上学日,他用这种别人不敢想的“笨办法”,把自己变成了穿警服的“流动安全岗”。“来,拉着我的手。”这句温暖的话语,让孩子们懂得如何去传递一份真挚的爱。

2015年春季开学,警察爷爷不见了。当他身患重病的消息传来,孩子们纷纷表示:“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学校举行了“好人一生平安”的自发爱心捐款活动,孩子、家长、老师们纷纷解囊,一个上午就捐款36.4万元!孩子们还与“警察爷爷”相约:学校门前不见不散!但这一次,高爷爷没能践诺。2015年5月22日,高宝来去世,终年58岁。

“见别人快乐我就高兴”

高宝来从来都把百姓的事儿、别人的事儿,看成天大的事。他常说,“看见别人快乐,我就高兴”。为了别人的快乐,他几乎牺牲了自己所有的利益和时间。

化疗期间,海淀分局政委刘少波到高宝来家探望。“宝来,现在人们都有偶像,你心里的偶像是谁?”刘政委问。“雷锋!”老高的回答干脆利落。

“我非常热爱雷锋,也非常羡慕他那样的人生。像雷锋那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人民,是我最大的荣幸……”这是18岁的高宝来在高中小结中写下的话。40年来,无论身份怎样变化,他始终不忘初心。

高宝来把为群众服务当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北京市公安局工作时,单位和同事的汽车、自行车出了毛病,肯定是他一身油一身泥地帮忙修理。走上社区民警岗位,他一直以一种拼命的状态在工作。无数个夜晚,他在简陋的警务工作站中和衣而眠,只为有事情能翻身就走。

认识高宝来的人都说他很“正”。即便是在妻子病休,儿子找工作,全家都靠着他的工资度日的艰难时候,他也没有向任何人开过口、伸过手,一家四口人挤在使用面积只有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

驻区民警虽然不算什么“官”,但辖区的事儿都离不开他。妻子病退的单位就在他的管片儿,有人劝他去找单位领导提高一下妻子的待遇。高宝来摇头拒绝:“为了公事,我可以去跑去求去要,但为了私事,我张不开口。”家人生病了,本来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他没麻烦过别人,每次都是一早去304医院排队挂号。

儿子高陆说,生活的简朴是父亲融入血液的生活态度。他最贵的衣服是一件风衣,一穿20多年,领子、袖口磨烂了也不愿意换。他从不买带盒的方便面,一块烙饼就是一顿饭。对自己“抠门”的老高,对别人却很大方。深夜加班时,他会给年轻同志买来肯德基快餐;群众有困难,他总会慷慨解囊,几十、几百地帮助素不相识的人;别人写来的欠条,他转身就扔掉。

病中,老高说话都很艰难,还小声叮嘱徒弟何山:“山子,社区的狗证该年检了,千万别忘了;商户技防设备安好了,想着看效果;学校开学了,得常去转转。要是老天爷再给我一年时间,我就能咬着牙,把剩下的活都干完,不愧对这身警服。”

单位和群众给他捐了款。只要有花销,他都记上账。“无论什么时候,心安比金钱更重要。”高宝来去世后,家属按他的吩咐,将36万元捐款全部捐献给北京警察协会,帮助更多困难民警。

送别那天,一起战斗过的同事在灵前流泪,轻声呼唤“宝来大哥”;社区居民早早守候在道路两侧,高声呼喊“高警官一路走好”;海淀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手捧洁白的菊花,静静肃立在校园门前,目送“警察爷爷”……

高宝来走了,他的精神却在首都公安系统薪火相传。如今,北京203个小学校、幼儿园设立了“高宝来爱民服务岗”。每个上学日的早晨,越来越多着警服的身影活跃在高峰勤务的洪流中。(杨学聪)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人物事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