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高层动态

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回访

2016年08月01日08:05    来源:河北日报数字报

原标题: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回访

201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40周年纪念日,全城肃穆,深切缅怀。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唐山市视察。

不封路、不戒严,轻车简从。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在纪念墙前敬献花篮;到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看望慰问截瘫伤员;在唐山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抗震40周年成就展;深入社区,了解民生民情民意和社区工作。唐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唐山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挂念在心。

循着视察足迹,记者回访了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部分干部群众,大家激动地讲述起那一幕幕温暖的场景,兴奋地回味着那一句句动情的话语,纷纷表示一定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抓住历史性机遇,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看一看这座英雄的城市,看一看这里英雄的人民

唐山地震遗址公园。

7.28米高、493米长的纪念墙上,镌刻着24万罹难同胞的姓名,成为这座城市难以忘却的伤痛。

一排排苍松挺拔耸立,一束束菊花淡淡吐芳。伴着低回的《思念曲》,前来祭奠的人络绎不绝。

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唐山视察的第一站。

上午9时40分,长长的纪念墙下,一排排鲜花已经摆满。人群中,有拄着双拐反复擦拭亲人名字的老人,有凝望着纪念墙大放悲声的妇女,有眼角含泪默默祈福的青年。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近4万人用不同方式诉说着对遇难同胞的哀悼。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为唐山这座泪雨纷飞的城市撑起了一把无形而坚实的大伞。

“当我握住总书记的手那一刻,一种温暖、一种力量就传递过来。”怀着难以平复的激动心情,唐山市地震局局长郭彦徽回忆着陪同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的过程,她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24万大地震罹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对唐山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对唐山这座城市的殷切期望。

“总书记下车时,脚步还没落稳,第一句话就是‘2010年我来过这里。’”郭彦徽说:“我没有想到,日理万机、走遍祖国河山的总书记始终记得这个6年前曾经到过的地方。”

在随后陪同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视察中,郭彦徽如数家珍地向总书记汇报起地震遗址公园建设发展状况。

在介绍的过程中,一个细节让郭彦徽心头暖流涌动。当她介绍说,纪念墙上镌刻着大地震中罹难的24万同胞的姓名时,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询问:“24万人的名字都刻上去了吗?有没有遗漏的?”

“我告诉总书记,罹难者的名字已经全部刻录完毕,但也有一些遗漏,所以我们每年都进行勘误、补刻。”郭彦徽说,听到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欣慰地点了点头,上车前还赞许地说:“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

“总书记在视察中强调,这次来唐山,主要是看一看这座英雄的城市,看一看这里英雄的人民,并高度评价了唐山人民在同地震灾害斗争过程中铸就的抗震精神。”郭彦徽表示,一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继续弘扬抗震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虽然距离不是很近,但我看得特别清楚。”7·28纪念活动现场志愿者李峥告诉记者。

9时50分左右,不知谁喊了一声“快看,总书记来啦!”李峥顺着人群涌动的方向望去,不远处,两位武警战士正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将花篮护送至地震纪念墙前。

“总书记穿着白色的衬衫、深色的西裤,场面看起来庄严而肃穆。”90后的小李说,“我看到总书记缓缓走上前去,弯下腰双手仔细地整理花篮上的红色缎带。大约一分钟后,全场肃立,大家和总书记一起,向唐山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三鞠躬。”

这一幕,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却让许多在场的群众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来唐山,向素不相识的地震罹难者敬献花篮,充分体现出我们国家最高领导人对普通群众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尊重,这也是对罹难者亲属和所有生者最大的慰藉。”大家激动不已,精神振奋。“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唐山这座城市一定会越来越美好,唐山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燕山砀莽,渤海涛平,原丰土沃,河畅渠清……然天行有舛,丙辰之岁,降奇灾于唐山……

站在纪念墙最东端,抬头仰望墙上落墨刻石的《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记》,来自唐山市路北区河北里小区的吴贺玲、刘伟母子觉得很遗憾。

“进了公园才知道总书记刚刚来过,早一点过来就好了。”吴贺玲向记者诉说。“每天看电视新闻就知道,总书记工作多忙啊,还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来咱唐山,和咱一起祭奠地震中死难的亲人,说明总书记心里装着咱唐山人呐!”

相比吴贺玲母子的满怀遗憾,来自滦县榛子镇的李震云姐妹则在心里庆幸同习近平总书记的不期而遇。

“我儿子刚把一朵菊花插在纪念墙上他姥爷的名字旁边,就看着人群往东边涌,还有人喊‘习总书记好’。”李震云说。

“我们姐妹四个都是国家养大的。”李震云告诉记者,她父亲生前是唐山钢铁公司的职工,地震那天在工厂罹难,留下她们孤儿寡母。“我大姐当年才12岁。我是老幺,地震时刚过满月。”

由于姐妹四人年幼,不能到父亲的企业“顶工”上班,姐妹四人一直享受着国家和企业发放的生活费和救济金。“根据当时的政策,无论我们是读完初中、高中还是大学,国家都供我们到毕业。”

“今天一大早我和大姐、二姐三家八口人从滦县乘公交车来这里祭奠父亲,想告诉父亲一声,如今我们都生活得挺好,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总书记。”李震云说,虽然因为离得远,连总书记的身影都看得模模糊糊,但党和国家的恩情,在姐妹们心里记得清清楚楚。

遗址公园里,祭奠的群众陆续前来。长发飘飘的少女赵奕璇,手捧一束白菊走过我们身边,明朗的表情瞬间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我是来给姥爷和大舅献花的。”95后的赵奕璇,是天津科技大学动漫设计专业大三学生。对于40年前的那场灾难,她全部的印象都来自于父辈的描述和一些影像文字资料。“我今天的生活很幸福,所以我觉得,珍惜当下、好好活着,就是对逝去亲人最好的祭奠和告慰。”

“我知道上午总书记来过这里。”赵奕璇告诉记者。

“我们不应该沉浸在灾难带来的悲伤中,而应该更多地思考,怎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赵奕璇说,自己的理想是毕业后能当一名动漫设计师,将来用动漫的形式拍摄一部关于唐山的动画片。“让全中国、全世界都看到这座英雄的城市,经历灾难而愈加壮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盛夏的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绿树成荫,蝉鸣阵阵。

10时左右,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在这里休养的截瘫伤员。

举世罕见的大地震把唐山化为一片废墟,也给震后的唐山留下3817名截瘫伤员。1979年,唐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唐山市截瘫疗养院。1981年5月,开始收治第一批伤员。截至目前,仍有120名截瘫伤员在这里休养。

穿过洁净清幽的走廊,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康复室。

4名截瘫伤员正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锻炼。看到面带微笑的总书记走进房间,大家十分激动。

习近平总书记和他们一一握手。

60岁的截瘫伤员张大光在大地震中胸部以下瘫痪,还失去了父母,和弟弟妹妹成了孤儿。每逢7月28日,心里都很难受。

握住习近平总书记的手,一股暖流融入心田。“他看起来那么和蔼可亲,那么平易近人,非常地亲民。”张大光说。

“我今天太幸福了!”59岁的截瘫伤员高清峰接受记者采访时,激情洋溢。他笑着说,这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总书记关心地问我们每个人多大年纪,地震时在哪里,伤到哪儿了,现在生活得怎么样,身体状况怎么样。”高清峰老人说,和总书记交流,像和家人聊家常一样。

疗养院的医护人员郑祖莹,向记者讲述了她看到的一幕:因为伤员们都坐着轮椅,习近平总书记和他们嘘寒问暖时,一直弯着腰、俯下身子,仔细询问,用心聆听。

“一个国家领导人,这样平易近人,让我内心特别敬重。”郑祖莹说,今后,她一定在岗位上尽职尽责,照顾好截瘫伤员,让他们在这个大家庭中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

杨玉芳、高志宏夫妇所住的三区第一疗养室内,开着空调,凉爽舒适。窗台上摆放着六盆绿萝和海棠,叶绿花绽,生机盎然。

震后在疗养院相识相恋,杨玉芳和高志宏于1984年喜结连理。房间的墙上,挂着他们几年前补拍的大幅婚纱照。

习近平总书记来看望时,高志宏告诉总书记,她退休前先后在截瘫疗养院的幼儿园、食堂工作,尽己所能多作贡献,总书记听后十分欣慰。

杨玉芳对习近平总书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没有党和政府,我们根本活不到今天。我相信我们的生命奇迹是党和国家创造的。”

他告诉记者,今天最高兴的是把自己最近出版的两本书送给了总书记。一本是长篇小说《凤凰吟》,一本是诗集《心地放歌》,都是为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创作的。

夫妇二人还向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朗诵了一首原创诗歌《见了你们格外亲》,歌颂在唐山大地震中英勇救灾的解放军。

“从你们夫妻的精神风貌上,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生命的魅力。肢体健全的人可以活出精彩人生,肢体残疾同样可以活出精彩人生。希望你们不断用实际行动迸发生命光彩,去诠释、书写无悔人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久久回响在两人心头。

杨玉芳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亲朋好友们。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又来到了活动室。

洒满阳光的房间里,10多名截瘫伤员围拢在一起唱歌娱乐。见到习近平总书记到来,大家情绪高涨。截瘫伤员姚翠芹在二胡伴奏下,高歌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声嘹亮,婉转悠扬。

习近平带头鼓掌。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要把中国共产党的事业通过历史的接力不断走下去,为中国人民的幸福追求而努力。中国现在有几千万残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深打动了在场所有人。

离开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时,习近平对围拢过来的医护工作者说,大爱无疆,医者仁心,人道主义精神在你们这里得到充分体现。生命是最值得珍惜的,唐山大地震是毁灭生命的灾难,但是我们这里看到了浴火重生:有伤残者自身的奋斗毅力,有民族精神作为底蕴,也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还有广大医护人员充满大爱的无私奉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事业、医疗卫生健康工作都是重要组成部分。你们的事业是最高尚、最神圣的,你们的贡献至关重要。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继续努力。

“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让这些截瘫伤员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院长杨震生坚毅地说道。

把唐山发展得更好,建设得更美

七月的世园会园区内,花香阵阵,风光旖旎。作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唐山市规划展览馆“点缀”在美丽的世园会园区北侧。

10时50分左右,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来到唐山市规划展览馆,从南门拾级而上。

“当听说我们为避免重复建设,把规划展览馆与世园会主题展馆共用之后,总书记微笑着点头赞许,亲切的笑容让紧张的我顿时放松了下来。”回忆当时的情景,负责参观引领的唐山市规划局局长高怀军对记者说道。

唐山抗震40周年成就展展区位于规划展览馆二楼,习近平总书记最先来到这里。循着历史的年轮,展厅通道两侧墙壁上从震前的火车站原貌图,到繁华街区“小山”的晨曦动态图,默默诉说着北方重镇唐山曾经的辉煌。

1976年7月28日,成为唐山之殇,也成为凤凰之城涅槃的起点。

展区内一幅黑白照片对应着一幅彩色照片,照片都是在同一个角度拍摄而成,只不过,一幅是40年前的震后废墟,一幅是40年后的唐山英姿。黑白与彩色的强烈对比,折射出新唐山40年的砥砺前行。形象的图标和详实的数据,成为新唐山40年来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有力注解。

“看着一组组对比鲜明的图片,总书记不时驻足,称赞唐山震后4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唐山市委副书记、市长丁绣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掩不住内心的激动。“新唐山40年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力量’的充分体现,也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上到展馆三楼,背景音乐变得昂扬起来。一幅幅极具现代气息的图片扑面而来:繁忙的港口装卸机、疾驰的高速动车组、成排的机器人……

2010年,习近平到唐山视察工作时,对唐山提出了“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即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

“三楼展区的内容,就是我们这6年来交出的答卷。”丁绣峰告诉记者,近年来,780万唐山儿女牢记“三个努力建成”的殷切期望,充分发挥唐山沿海优势、毗邻京津优势和工业基础雄厚优势,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向着“三个努力建成”目标扎实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首钢曹妃甸厂区全景图前,指着图片说:“6年前,我去过那里。”

“听到总书记提到首钢曹妃甸厂区,我说道,您不仅去过那里,还在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时提到过这个企业,说首钢搬到曹妃甸就是协同发展的具体行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丁绣峰说,习近平总书记问了很多关于港口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企业合作的具体问题,当听说唐山港和天津港合作建设集装箱码头时,总书记点头称许。“总书记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唐山实现城市定位目标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更好了,他勉励我们要抓住历史性机遇,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努力把唐山发展得更好,建设得更美。”

习近平6年前为唐山绘制的宏伟蓝图已经展开——唐山将进一步提升完善港口功能,构筑“东出西联”大通道,让唐山港成为东北亚通往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让唐山成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日韩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循环经济为重点,淘汰落后不手软、创新驱动不动摇、绿色发展争先进,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主动融入京津、对接京津、服务京津,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加快建设京津冀区域性中心城市,努力成为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

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楼的投影幕布前,观看了唐山市城市规划短片《新唐山·新家园·新梦想》。丁绣峰说,唐山目前正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接下来,我们将把总书记的期许一步步变成现实,按照京津冀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打造双核、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在市中心区和曹妃甸之间形成联动共兴的带状发展轴,打造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市组团,最终建成靓丽、繁华、宜居、和谐的现代化沿海强市。”

布展面积只有9000平方米的唐山市规划展览馆,将一座城市的苦难历史、发展成就和未来愿景一一展示。

“有了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关怀,浴火重生的凤凰城,还将继续铿锵前行。”丁绣峰说,兴于洋务运动的唐山,重振于改革开放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唐山必将会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畅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习近平总书记对社区管理工作和社区群众生活十分关心。临近中午时,总书记视察了唐山市路北区祥富里社区。

绿树环抱,黄瓦红墙,社区服务中心坐落在社区中央一座四合院内。

服务中心开设的图书室书香斋里,81岁的田静老人和80岁的孙燕姝老人正翻看图书,习近平总书记走了进来。

“总书记一来,就主动伸出手向我们打招呼。问我在哪里工作,是否已经退休,还特意问我现在住得怎么样。”田静老人大声向总书记回答:“住得挺好,挺宽敞!”

田静老两口的房子就在这个花园式社区中,70多平方米,两室一厅。“真没想到总书记心思这么细致,问得这么具体。”老人说。

离开书香斋,习近平总书记沿着环廊来到为民阁。这里是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党建政务、社会事务、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综合治理五个便民服务窗口一字排开,向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墙上一行红色大字十分醒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65岁的社区居民朱秀琴是老党员,正在这里交党费。“总书记注意到我拿了30元钱,仔细询问我一个月党费交多少,我回答每个月10元钱,这30元是一个季度的党费。”让朱秀琴念念不忘的是,“总书记一进屋里,就主动探身跟办事柜台后的工作人员逐一握手,回想那个场景,心里温暖极了。”

大厅中摆放的厚厚一册社区党总支楼栋党支部承诺书,引起习近平总书记的注意,他饶有兴趣地翻看。这本承诺书中,26个楼栋党支部对党员的现状、个性都有具体分析,并以此为据做出个性化工作承诺。

“你们每一个楼栋支部的分析都不一样啊?”习近平总书记问。

“对,都不一样。比如这个支部,老年人比较多,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进行服务,开展‘多帮一’活动。”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林静回答。

“我们对党员进行星级管理,每周、每月、每季评选周星、月星、季星,年底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评选出我们社区最具影响的年度明星,为了更好服务居民,我们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党员亮明身份、亮明职责,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去年一年我们为居民办理事项26000余件。”

听了陈林静介绍的社区党员长效管理机制,习近平总书记连声说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社区工作要时时处处贯彻党的宗旨,让党的旗帜在社区群众心目中高高飘扬,让社区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充分发挥作用、展示良好形象。

寥寥数笔,一只墨虾在纸端活灵活现。与为民阁相邻的和谐园里,82岁的黄润丰老人正在画国画。周围几位老人挥毫行笔,练习书法。

这间名为和谐园的豁亮房间,是社区居民的议事中心,平日里兼作文体活动室,书画爱好者常在此聚。

得知这里周一安排乐器、周二评剧、周三京剧、周四书法、周五国画,习近平总书记赞赏地说:“大家的兴趣很广泛啊,这对身体有好处,有益身心。”

社区中像书法队这种社团已经有22个,社区文体协会让越来越多的居民走出家门,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保障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听到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奖状奖牌挂满一面墙壁,得知众多荣誉都由这个社区获得,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肯定。

“祝你们天天开心,身体健康!”临走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

“时光如水已苍颜,曾向党旗举右拳。沥血青春熬日夜,呕心笔墨作桑蚕。银丝垂落雄心在,桃李盛开春意燃。待到百年赤旗舞,儿孙伴我站排前。”

从和谐园步入文明堂,黑板上一首题为《重温入党誓词》的诗映入眼帘。

文明堂内一排排课桌前,就座的都是满头华发的“学生”。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进来,全体“师生”热情鼓掌。习近平和大家一一亲切握手后,驻足在第一排课桌旁,认真端详黑板上的诗句。

“这是我们拾秋诗社一位诗人的作品,我们正在进行点评。”正在授课的老师王跃东说。

“能不能请你讲一讲这首诗?”习近平总书记说。

“这是社区一位老党员写的诗,诗句读来振奋有力、豪情满怀。”王跃东当着总书记的面,大声朗读了这首诗。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啊!这是一个老党员表明自己心志的一首诗。”总书记一边说一边点头称赞。

离开四合院,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一旁占地5亩的社区公园。

公园中,雪松如盖,木槿盛放,满园荫凉。下棋的、踢毽子的、打乒乓球的……众多居民在这个公园中休憩锻炼。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点燃了公园内群众的热情,大家围拢过来。“总书记好!”“总书记辛苦了!”许多群众大声高喊,人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习近平总书记放慢脚步,微笑着握住伸到他面前的一双双手,看到一个被妈妈抱在怀里的孩子,他和蔼地伸手抚摸孩子的肩膀。

小路总共100多米,习近平总书记却走了很长时间。

“大家幸福不幸福?”习近平大声问居民们。

“很幸福!”“总书记放心!”居民们高声回答。

离开祥富里社区时,习近平总书记打开车窗,探出头来,向路边群众挥手道别。

幸福的掌声,热烈回荡,经久不息。

(撰稿/记者霍晓丽、薛惠娟、汤润清、高原雪、李斌、郭伟、王成果)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