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援青干部缪武用行动赢得当地群众口碑

孔令君

2016年07月31日11:18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援青干部缪武用行动赢得当地群众口碑 高原老乡叫好:上海干部最能吃苦

从上海对口支援青海果洛,山高路远,不容易。25日,第三批上海援青干部从西宁前往果洛,与前一批上海干部交接,没到果洛就遭遇了“下马威”,路上遇到泥石流,数十米的崖口往下滚泥巴,大堵车。所幸,顺利交接。
  第二批上海援青干部、甘德县副县长缪武近日回沪。前段时间,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地方,甘德县岗龙乡,人们听说缪武要回上海,一大群人赶着送锦旗去;这个贫困乡里,这三年老是听说“上海男人好”,岗龙乡党委书记扎扎说自己工作30多年,发现上海干部最能吃苦。缪武也舍不得甘德,还有工程没结束,还有学生没毕业,还有不少牵肠挂肚的事……但他坚信,新一批上海援青团队,能让当地人继续叫好。

  没有路的地方也要“走遍”

  别看甘德一个县人口才三四万,面积却比上海还大。这三年里,缪武把甘德走遍了。光这“走遍”,便让当地乡镇干部佩服。当地下乡,常常开车很久,不见一户人家。到了乡镇之后,再往定居点去,几乎没有路。
  也只有“走遍”,才能熟悉当地情况、开展工作。一次为了精准脱贫调研,缪武在岗龙乡的高原上走了9天,最远一天徒步走了20多公里,也只能靠走,偶尔几天借到马了,才能骑马。一同下乡的当地干部扎扎,生怕上海来的干部不习惯,老是用话暗示这样做“没必要”:“一整天没手机信号了,要不要找个有信号的地方,跟家里通个电话?”下乡要在农户家借宿吃饭,扎扎提前半天就“打预防针”:“没有床单,也没有蔬菜……”缪武一概答“没事”。
  如此9天调研下来,岗龙乡的同志都觉得,上海来的缪县长很“给力”。缪武也由此发现了甘德的不足:农牧民技能单一,有的乡镇产业缺乏,经济发展乏力;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有的乡镇卫生院破旧不堪,甚至县医院的手术室都常年锁门,上海捐赠的医疗设备不敢拆封;有些居住点交通滞后、信息闭塞,有贫困户收到捐款翻来覆去地看,竟是不认识钱;前几年,甚至在县城里,夜晚街上四处是野狗……在深入基层之后,缪武与甘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起研讨当地的发展规划,并和县政府班子共同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和援建工作计划。

  逐步改变当地观念

  深入基层,才能精准务实。缪武最花心思的工作,是逐步改变当地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已被认同的观念之一,是“知识最重要”。最让扎扎感慨的,是这三年来他所在的岗龙乡,几乎没有因为贫困而辍学的大学生,但曾几何时,“上学不如打工”的观念在甘德不少乡镇里根深蒂固,岗龙乡里有一半的大学生辍学打工。
  只靠一个上海来的干部,怎么改变?缪武有自己的坚持:每个月至少去岗龙乡两次,每次去几乎都要去学校看看;或者找家里有大学生的家长们开会。他在甘德学会了“讲课”,当地老师也服他“能讲道理”,他讲“上学为自己负责”,还讲乡里出的大学生今日的生活,乡里不过300多学生,几乎都认识“上海老师”。
  他带头自掏腰包,资助岗龙乡里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他联系上海的企业,给甘德县青珍乡的学校建了电子图书阅览室;上海企业还捐助了书包、学生生活用品,设立了奖学金。一次,一位大学生家里有了变故,马上交不上4000多元的学费了,一家人犹豫很久,试着给“上海老师”缪武打了电话,电话那头一听就说:“学费没问题。”看来又是自掏腰包了。
  正被改变的,还有“规范”。第二批上海援青干部,最花心思的就是“建章立制”,以往一个县的项目资料不过几张纸。如今来了上海干部,立项、招投标、进度、验收,每一项都要备案。这几年,对于“细致的上海男人”,当地干部和施工队常常说“受不了”,甘德县新建的医院大楼水管不达标,高海拔地区容易被冻裂,缪武坚持要按设计方的要求:“何时更换,何时验收。”上海干部几年“固执”下来,有了效果,如今各工程验收时,档案袋里20来个项目归置整整齐齐。
  下一个三年,甘德和果洛还将继续改变。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