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言有声 他们的信仰选择
2016年07月01日17:36 来源:四川日报 手机看新闻
凉山州木里县百草坪村党支部党员组成的马帮宣传队在山中行进。 本报记者 何海洋 摄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95年来,这句庄严的誓词从8870多万中国共产党党员口中吟出,或在白色恐怖下小声默念而内心激荡,或在解放的那一天大声齐诵而同频共振。重温他们的入党故事,仿佛跟随他们一起,在小心翼翼收藏的党旗图片面前宣誓,在鲜艳的党旗面前宣誓,在抗震救灾帐篷上插着的党旗面前宣誓……誓言有声。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党校中央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担任主编的《入党——40个人的信仰选择》一书,即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集整理了朱德、宋庆龄、徐特立、梁思成、程砚秋等40位老一辈革命家、文化界人士、当代劳模等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入党故事。我们从中摘选了徐特立、梁思成、程砚秋的入党故事,也在四川的党员中采访了优秀党员丁爱谱的入党故事,摘选了文化教育界前辈吴玉章、阎肃的故事。(记者 秦勇)
丁爱谱
1984年入党
为入党递交10多次申请
6月28日,攀枝花市东区老党员丁爱谱在北京准备接受表彰。作为一名有32年党龄的老党员,丁爱谱早已获得过全国三八红旗手、攀枝花建设新时期英杰、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感动攀枝花十位共产党员等殊荣。
面对荣誉,这位年近七旬的老党员连连对记者说,“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1971年,为响应国家号召,丁爱谱从东北来到攀枝花支援三线建设,最初在攀钢炼钢厂幼儿园当保育员。“当时条件很差,工厂的灰尘到处都是,幼儿园的席棚子挡不住灰尘,小孩的脸上一哭就成了小花脸。”丁爱谱对当时幼儿园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少吸灰尘,健康成长?经过冥思苦相,丁爱谱终于想出了办法:将纱布蒙在孩子脸上,挡住灰尘。
1971年底,丁爱谱工作调动,从幼儿园调到了车间烧锅炉。“烧锅炉就是给工友们烧开水。”丁爱谱说,“别小看烧开水,这个工作其实不好干。”她每天凌晨4点起床,打着手电筒,从位于山坡上的车间到坡下100多米远的供应站去挑煤烧锅炉,一挑就是几十担,“要在6点钟前把开水烧好,让工友们打满开水去工地干活。”回忆起当时的艰难,丁爱谱有些激动。后来,她又被分配到炉衬车间成型工段,成为攀钢投产以来高炉上的第一个女搅拌工。
在高炉上工作,高温,加上太阳的炙烤,粘在她毛孔里的沥青颗粒都被烤化了,脸上疼得像撒了辣椒面。虽然苦,但她硬是没吭过一声。“党和国家把我养大,无论在哪儿都要努力工作,感党恩!”丁爱谱说。
因此,入党一直是丁爱谱最大的梦想。1981年丁爱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没有批准,因为当时在她的档案中记录了一个“污点”:1969年,她在大连工作期间,发现厂房着火,没有请示领导就关了电闸,事后,被一些人视为破坏生产,并写入档案。
丁爱谱虽然失落,但坚定的信仰让她没有灰心,而是更努力地工作,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就这样丁爱谱先后向党组织递交了10多次申请,表明入党的决心。后来,攀钢炼钢厂组织人员到大连实地调查,查阅很多档案资料,得知此事早已平反。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4年7月,丁爱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入党后的丁爱谱更加努力工作,1992年,她从攀钢退休,仍然继续发挥光和热,组建了社区党员服务队、夕阳红女子服务队,常年在社区开展文明劝导、卫生清扫、治安巡逻、网吧监督等活动,为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社区还以丁爱谱的名义成立了“丁爱谱工作室”,成为社区建设、服务的有效平台。
徐特立
1927年入党
介绍人是他的学生
出生于湖南的徐特立的名字并不为大众所熟悉,但毛泽东、李维汉、田汉等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1926年12月,徐特立和毛泽东在长沙望麓园会面。回湘考察农民运动的毛泽东建议他到农村去考察一下共产党领导下蓬勃兴起的农民运动。1927年春,徐特立回到老家调查农村情况,短短一周的考察,对徐特立的思想而言不啻一次凤凰涅槃般的洗礼。
于是,已是天命之年的徐特立毅然走出学校,到长沙各乡镇考察农民运动,担任乡村师范农运讲习所主任,为湖南省农民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之中。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5月21日,反动军阀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疯狂镇压工农运动。党的组织受到严重破坏,被迫转入地下活动。不少党员同组织失去联系,一些不坚定的分子纷纷脱党,有的公开在报纸上发表脱党声明。到处弥漫着白色恐怖的气息,中国共产党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徐特立更加坚定了要与共产党一起共度时艰的决心。湖南反动军阀想拉拢利诱徐特立为他们做事,徐特立坚定地跑回乡下躲避,同时四处寻找共产党。
后来,在自己的学生、女共产党员黎尚瑾家中,徐特立遇到自己的学生、中共湖南省委负责人李维汉。李维汉问他是否愿意加入共产党,徐特立非常激动地说,自己非常崇拜共产党,共产党人不争个人的权力,完全为社会工作,他愿意加入共产党。然而他又心怀忐忑地说,共产党员都是有为的青年人,自己已经是老古董,共产党是否要这样的老古董呢?听了老师的肺腑之言,李维汉非常激动,并当即表态愿意做徐特立的入党介绍人。
1927年,年过半百的徐特立冒着危险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没有举行宣誓仪式,没有预备期,但是他决心不避一切牺牲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并立即奔赴武汉开展地下工作。一位教育界朋友劝他说:“革命已经失败了,你还来这里干什么?给你些钱快走吧!”徐特立气愤地说:“革命成功的时候,多一个人少一个人无所谓,正是因为革命失败了,我们才得干,逃跑算什么!”
(摘自 《入党——40个人的信仰选择》,有删节)
梁思成
1959年入党
那时就“一见倾心”
1948年底,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解放了清华园,整个北平还处在待解放前夕。一天晚上,清华大学政治系主任张奚若带着两个解放军代表来到梁家,给梁思成一份地图,请他标出需要加以保护的珍贵建筑和文物,画出禁止炮击的地方。
一个多小时的接触让梁思成夫妇兴奋、感动不已,此前他们一直担心战争可能给北京的古建筑以毁灭性打击。八年后回忆起这个时刻,他依然难以忘怀:“童年读孟子,‘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两句话,那天在我的脑子里具体化了。过去我对共产党完全没有认识,从那时候起我就‘一见倾心’了。”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为更好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共产党又派人来请教梁思成,请他列出需要保护的古建筑,以供解放军作战及接管时保护文物之用。梁思成欣然同意,并带领清华建筑系师生编写出《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十来年后,以这本书为蓝本,国务院出台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和《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1949年10月1日,梁思成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开国大典,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之后,梁思成担任过多种职务,但他本人倾注最多的还是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古建筑保护方面。1950年至1951年,他带领清华建筑系师生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1956年2月,梁思成把一封入党申请信托周总理转交毛主席。
在信中他写道:“我觉得我一步步地更接近了党,一步步地感到不断增加的温暖和增强着力量。这温暖和力量给了我新的生命……准备着把一切献给您,献给我们伟大的党和可爱的祖国……我一定要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我也一口认定党是我的亲娘了。”
1959年1月,梁思成入党。3月,梁思成发表文章称“我生命中的第二个青春开始了”,并表示决不虚度这第二个青春。
(摘自 《入党——40个人的信仰选择》,有删节)
程砚秋
1957年入党
周总理是入党介绍人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周恩来在警卫员陪同下到程砚秋家中拜访。因程砚秋外出有事未曾谋面。周恩来留下便条,表达自己未见主人的遗憾。
程砚秋回来看到留言,无限感慨地对夫人说:“我见过多少北洋政府、国民党的大官,他们端着架子,不可一世,我心眼里看不起他们。像解放军这位大首长,如此礼贤下士,少见少见,可惜没能亲自会会周先生。”
当晚,周恩来在北京饭店的招待宴会上又专门看望程砚秋。宴会未散程砚秋便匆匆赶往怀仁堂参加演出,周恩来和邓颖超在看戏时再次赶到后台化妆间看望程砚秋,表达自己的关心和鼓励。周总理在百忙之中一天三次看望程砚秋,这让程砚秋兴奋不已,更是深受感动。
从周总理身上,程砚秋开始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随后,程砚秋赴法国参加世界拥护和平大会,所到之处国际友人高呼“中国同志”,这让程砚秋受到深深触动,也更加深了对共产党人的敬佩之情,回国后程砚秋激动地写道:“我们有了共产党的领导真好!但建设国家是每一个人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应当拿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我下定决心要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956年夏天,程砚秋前往青岛参加文化部高级干部哲学读书班,开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这次学习使他从思想深处经历了一次“破茧成蝶”式的蜕变。回忆自己几十年戏曲生涯所走过的曲折坎坷的道路,看着眼前社会主义新中国所展示的朝气蓬勃的场面,程砚秋深切感受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更好建设新中国。由此,程砚秋产生加入共产党的强烈愿望。可是,程砚秋深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自己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吗?
正当程砚秋举棋不定之时,周恩来总理又一次给程砚秋以激励和鼓舞。1957年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元帅访问苏联,同程砚秋在莫斯科不期而遇。在交谈之中,周恩来总理高度赞扬他为党和人民所作的贡献,希望他再接再厉,并愿意做他的入党介绍人。总理的话无异于雪中送炭,程砚秋激动地说:“总理,我早就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了!”随后,贺龙元帅表示愿意做他的第二个入党介绍人,希望他把程派艺术发扬光大。有了周总理和贺帅的关心,程砚秋入党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1957年,程砚秋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一致决定,同意程砚秋的入党申请。1957年10月,在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元帅的关心帮助下,一代京剧大师程砚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留下了一段佳话。
(摘自 《入党——40个人的信仰选择》,有删节)
教育家吴玉章
1925年入党
半生探寻
心声:“我入党时已经47岁,我的前半生是在一条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摸索前进的。”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这是毛泽东同志1940年1月15日在中共中央为吴玉章补办六十寿辰庆祝会上的一段话。
1878年12月,吴玉章出生于四川荣县,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辛亥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20世纪40年代,吴玉章与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一起,被誉为中国共产党著名的“延安五老”。新中国成立后吴玉章出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等职。
1964年1月1日吴玉章谈到在探寻救国救民革命道路时曾说:“我入党时已经47岁,我的前半生是在一条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摸索前进的。我从少年时代起就为国家的忧患而痛苦,而焦虑,而奔走,企图在豺狼遍地的荒野中找到一条光明大道。但是我找了将近30年,经过失败,胜利,再失败,直到10月革命,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以后,我才找到了真理,踏上一条光明的大道。”
词作家阎肃
1953年入党
双喜临门
心声:“我崇拜共产党,发自内心热爱共产党。”
“七一”前夕,中共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阎肃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阎肃,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重庆大学毕业。195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入伍。
阎肃的儿子阎宇近日撰文回忆:“我们家有一张照片,是父亲二十出头时在西南军区文工团照的,胸前佩戴一朵大红花,他获得了当年单位模范称号。每一次谈起,他都特别开心,那年他是全团100多人唯一的模范,更重要的是那年他双喜临门,我问他,还有什么喜?他说那一年他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非常光荣。”
图片来自《入党——40个人的信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