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胜利纪念馆: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2016年07月01日17:30    来源:新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南京城北,秦淮河与长江交汇的三汊河口,雕塑发出的一团红光照映江面。这处红色地标,就是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渡江胜利纪念馆承载的渡江精神历久弥新,激励后来人向着胜利不断前进。

一串串数字宣告“历史的胜利”

在渡江胜利纪念馆,“49”和“423”是两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数字:主广场上气势冲天的“千帆竞渡”群雕,以49根柱杆的排列组合构成风帆与桅杆,柱体最高49.423米;通向展馆的木质栈桥名为“胜利之桥”,从桥头行至展馆大门,正好也是49.423米。

“这串数字非同寻常,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宣告了一场历史性的胜利——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南京解放。”渡江胜利纪念馆副馆长黄晨研究员说。

时间拉回到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等统一指挥的百万大军,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突破国民党设置的长江防线。4月23日南京宣告解放。

两万平方米的渡江胜利纪念馆,从选址到形制,从陈列到碑文,处处焕发“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胜利豪情。主馆区使用仿木结构的外立面,并做成“木船”形状,寓意“驶向胜利之船”。馆前广场上,矗立着当年直接指挥渡江战役的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五前委”的群雕像。广场中央,停泊着当年渡江第一船“京电号”小火轮。纪念馆所在地挹江门,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正是从这里浩荡入城。

在纪念馆入口处上方,镌刻着邓小平同志1987年4月题写的“渡江胜利纪念馆”馆名。当时,馆方送请题写的名称是“渡江战役纪念馆”,邓小平大笔一挥,把“战役”改成“胜利”二字。赋予南京“英雄之城”“胜利之都”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张张照片昭示“人民的胜利”

4月23日,渡江战役胜利67周年纪念日之际,一场《胜利之光——纪念渡江战役胜利与南京解放邹健东摄影文献展》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展出。当年新华社战地摄影记者邹健东拍摄的100多张老照片,再现渡江战役胜利与南京解放的历史瞬间。

一张渡江前战士们做最后准备的照片令人过目难忘。当时20军59师2营的突击连在江堤下紧张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战士们系好鞋带,检查枪支弹药,把冲锋枪、雪亮的刺刀再一次用油布轻轻地擦拭一遍。“洋油桶”做的浮水器紧挂胸前,战士们互相检查合不合要求。邹健东回忆说,他是在黄昏暗淡的余光里以慢速度拍摄下这一场面。“我觉得它很平凡又很珍贵。战士们背着这种土制的救生器去征服扬子江,征服旧世界,这本身就是历史奇迹。”

“渡江战役既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也是人民的胜利。”纪念馆讲解员说,在馆藏500余幅历史照片、400余幅珍贵文物资料中,有展示举行渡江宣誓大会的场景,有反映千百只渡船冒着枪林弹雨直奔南岸的影像,也有江北人民为子弟兵运粮草救伤员使用的木制三轮手推车,护厂工人为迎接解放而英勇斗争使用过的大锤、扁担、铁钩等武器物品……这些文物和史料充分说明,人民军队和老百姓组成的渡江大军是无坚不摧、势不可挡的。

现年91岁高龄的渡江战役老战士、原28军副政委李剑锋是渡江胜利纪念馆的一位志愿者,他经常向观众讲述解放南京时走进总统府的情景:“当时我坐在蒋介石办公椅上,说了一句感想,不管你官多大、位多高、权多重、兵多广,只要没有老百姓,一切都要完蛋!”

一场场活动“将胜利进行到底”

渡江战役体现出的“将胜利进行到底”“把红旗插遍全中国”的革命精神,今天,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建党95周年前夕,社会各界各单位纷纷来到这里,举行学生成人仪式,重温入党誓词,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一座渡江胜利纪念馆,犹如一盏“精神灯塔”,指引着方向。省民政厅一位退休老党员在参观时激动地说:“渡江战役这种不断追求胜利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主旋律!”

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近年来,渡江胜利纪念馆先后举办“人间正道是沧桑”“天翻地覆慨而慷”等研讨会和专题访谈上百场。开设“百将讲坛”弘扬渡江精神、“话渡江、忆英雄”活动、“寻访战役遗址,聆听渡江故事”国防夏令营……一场场主题活动,掀起渡江精神代代传递的高潮。

“我们是省内唯一没有围墙的纪念场馆,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能走进渡江胜利广场,在‘千帆竞渡’群雕下追忆峥嵘岁月,瞻仰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壮与豪情。”黄晨研究员感叹,让历史告诉未来,“渡江精神”将永远激励人们朝着时代的目标不断前进。(记者 王世停)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精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