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毛泽东号”

2016年06月29日17:38    来源:新华社    手机看新闻

它是诞生于炮火之中,以毛泽东名字命名的列车;它已安全行驶1000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250圈;它被称为焦裕禄精神在铁路的体现……

“毛泽东号”的光环令人炫目。真实的“毛泽东号”什么样?“七一”前夕,记者来到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探访“毛泽东号”机车。

第一个任务是排雷

6月的北京骄阳如火。红色车顶、黑色车身、金色车徽的“毛泽东号”好像真的在发光。摸一摸车徽上的毛泽东头像,竟然不是铜的。

“为了提高车速,原来的铜制车徽被换成碳纤维材质,重量从300多公斤降到90公斤。”36岁的司机长刘钰峰说。

经过五次换型,毛泽东号现在采用的和谐3D型电力机车,运行速度可以达到160公里/小时,是我国目前速度最快、功率最大的电力机车。

作为货运列车开行68年后,“毛泽东号”于2014年开始牵引从北京至长沙的旅客列车,单程1593公里,跨一市四省,是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线路最长的列车。

这列火车如何诞生?记者在丰台机务段“毛泽东号”机车展室找到了答案。

1946年的哈尔滨刚刚解放,为了支援辽沈战役,缓解铁路运输运力不足的困难,哈尔滨机务段的工人们开展了“死车复活”运动。

当年10月,经过27个昼夜的奋战,工人们抢修出了一台蒸汽机车,这是日本在中国造的最后一批蒸汽机车。中共中央东北局按照工人们的要求,将这台机车命名为“毛泽东号”,赋予它“机车领袖”的使命。

“毛泽东号”的第一个任务不是运输而是排雷。当时,滨绥线乙线被日本人埋上了地雷,开通需要先排雷。“毛泽东号”必须带头往上冲。

怎么冲?工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将三辆运货的平板机车加在车头前方,炸飞一辆再换上一辆。事儿还真成了,“毛泽东号”顺利打通了铁路线,创造了月月超额完成生产指标的“奇迹”。

1951年,作为“劳模”代表,“毛泽东号”机车第三任司机长郭树德以特邀代表身份被邀请列席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并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机智的郭树德随身携带刚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并在席间要求毛主席签名。这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一本毛泽东亲笔签名的《毛泽东选集》。

“盛名之下”也要从小事做起

在丰台机务段“毛泽东号”机车展室,历任机车组成员获得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全标兵、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等几十枚勋章整齐地码放在一个柜子里。

“任何人在‘毛泽东号’上获得的荣誉都属于集体。”刘钰峰说,70年来,“毛泽东号”的发展历程已经凝练成了一种精神:报效祖国、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永当先锋。让这些精神外化于行的核心是从小事做起。

“毛泽东号”运营线路长,为了确保安全,丰台机务段对它实行“专整专修转乘”,整备车间质量主任每次都亲自带队检修,还制定了“毛泽东号专整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驾驶安全,途中每一次信号灯都要两名司机同时用手势确认。司机们用“十百千万”来描述工作细节:一个月十趟车、上百次调车转线、一趟车上千次手比、上万字呼唤。

司机室配备录音笔,两名司机在工作中出现的分歧,班组会在业务会议上再次分析。

“责任心是细节管理的保障。”丰台整备车间质量副主任郭晓东说,只有政治和业务上都过硬的干部,才能进入“毛泽东号”维修班组。

从“毛泽东号”改成电力机车后就开始负责整备的闫国利说,“毛泽东号”列车行驶速度快,车轮常常缠绕杂物。师傅们自制了一个铁丝钩子,将12个车轮掏得干干净净。

勤俭节约也要从小事做起。一张1956年出版的《人民日报》刊登了郭沫若的长诗《访毛泽东号》。当时,郭沫若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他将采访第四任司机长岳尚武的内容写了下来:“从前使用大锹,一上煤就是一二十铲。大家商量:煤是必须省,一锹省两公两,五千锹便可省一吨。于是老锹切掉小半段,实行三锹制,三年间就省煤六百八十吨还有零头。”

70年后的今天,刘钰峰他们通过平稳操作、改变制动方法,一趟车可以省电1200元,一年就可以省14万余元。

“20个人一条心”

“毛泽东号”司机班组成员是从优秀司机中选拔上来的骨干、精英,从学校开始就是拔尖的。带领这么一支团队,有什么好方法?

“以爱为旗,凡事团结;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刘钰峰说,两个司机在车上十多个小时,难免有些问题要解决。管理的法宝是“民主管理会议”。

刘钰峰的办公桌上,一张放大的“全家福”中,司机们个个喜笑颜开。这张全家福旁边,一张用英文的“生日快乐”打底的表格上,印着班组20个人的名字和生日。

30岁的康海勇2011年上车,他觉得在“毛泽东号”找到了归属感。28岁的范正日说,团队工作之余还一起打球、撸串、玩真人CS,自己感觉很开心。

司机班有个传统,每年做一期视频记录自己的故事。在历年的视频中,记者看到刘钰峰成长的脚步:“在那么多毛泽东号工作人员中,你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

“首先是颜值不高。”刘钰峰开玩笑说,“但最重要的,我真心热爱毛泽东号。起初是被一种自豪的感觉引领,后来被前辈们的使命、认真与坚持感动,慢慢地就爱上了它。”

事实上,爱与团结的力量也是传承而来。郭沫若在《访毛泽东号》中记录岳尚武的话:“我们的宗旨是九人一条心,三班同检点。我们每天看着毛主席,工作在他跟前。”(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丁静、齐中熙、刘晓彤)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精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