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前,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进京赶考”,执掌全国政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站在历史新起点,面对时代新“考卷”,我们坚定信念,砥砺奋进——

探访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始终保持赶考的劲头

记者 黄武

2016年06月29日15: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1949年春,中国北方大地寒凝将消,阳气初生。

在太行山脉旁辽阔的旷野上,沙尘飞扬。握别依依不舍的父老乡亲,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告别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前往北平“进京赶考”。

历史记住了西柏坡,也记录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赶考精神砥砺奋进的伟大征程。

不断变化的考题 始终不变的担当

赶考,一直和命运息息相关。在过去,赶考是莘莘学子改变个体命运的唯一途径。

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要改变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1949年初,随着革命形势发展,中国共产党主掌国家的大局已定,即将扛起新的历史担当。“此时,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不只是中国革命即将全面胜利的喜悦,更有一系列棘手的‘考题’。”河北省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鉴修对记者说,“‘战争打完了,真正要做的事情才开始’。最大的‘考题’是,长期在农村根据地艰苦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党,走向城市执掌全国政权后,能否担起建设新中国的重任?”

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一座土坯泥墙建筑,由食堂改造成的临时会议室,没有会议桌,也没有椅子。从全国各地辗转而来的与会代表,从自己住处搬着旧凳子来参会,会议结束后再搬回去……烟熏火燎的痕迹、设施的简陋,却愈显中国共产党人答好“考题”的雄心壮志:“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全会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

时光渐逝,沧海桑田。67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一次又一次交出优异答卷,曾经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中华民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纪元。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起,这个最为先进的党就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河北经贸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教授蔺丰奇认为,“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依靠人民、发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彰显了我们党坚不可摧的宗旨信念和矢志不渝的使命担当。”

历史在发展,考题有变化。如今中国共产党面对的“考题”,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无论怎样发展变化,我们党铁一般的担当始终不变。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考察西柏坡。亲耳聆听了总书记考察讲话的西柏坡纪念馆纪委书记杨宏伟记忆犹新,“总书记说,‘中国梦,两个百年,我们正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的征程中,这是有时间表的,考试仍在继续。’‘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这些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我听出了、读懂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使命。”

担当,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在西柏坡所在地平山县,面对新时期的“赶考”,当地党员干部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平山目前还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一些深山区群众和移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平山还是华北的重要生态屏障,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需要压缩产能……“不管面临什么困难,在新的赶考征程中,只能考好,不能考差!考题就是平山县的发展,答案就是实现绿色崛起,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平山县委主要领导态度坚决。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超越自我的‘担当史’、‘赶考史’。”记者采访过程中,从省到市、县,从专家学者到党员干部,表述有不同,认识却一致:“扛起新的担当,就得始终保持‘赶考’的精神状态,才能答好时代‘考卷’、不负人民重托。”

不断变化的环境 始终不变的忧患

在西柏坡纪念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传递出浓厚的历史气息。其中,一封封泛黄的电文引得记者注目、深思。

“围绕三大战役,党中央发出408封电报。周恩来曾风趣地说,‘我们这个指挥部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我们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只是天天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随着讲解员的讲解,看着“民房、一室、三桌”的中央军委作战室,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指挥若定、决胜千里之外的形象如在眼前。

只发电报就打败了国民党?“这是因为,中央的战略决策在全国各地区、各战区、各级指战员中得到坚决有力的贯彻执行,中央战略性的宏观把握和各地区战术性的机动灵活有机结合起来。”面对记者的疑惑,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主任康彦新认为,“这也是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军队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永远听党指挥的体现。”

这样纪律严明的状态并非自然而来。“事实上,在此之前,由于长期处于游击战争环境下,党的各级组织、军队地处分散,也因此产生了某些无纪律状态,有的还十分严重。这种状况,成为即将展开的全国性战役能否胜利的一大忧患。”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信息资料室主任冉世民介绍,党中央没有被党的军事力量飞速壮大、革命形势一派向好遮住视野,而是清醒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在西柏坡下大力气抓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一步严明纪律和规矩。提出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立下一系列严格的“规矩”,如重新修订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建立向中央请示与报告制度,健全党委制等等,并召开著名的“九月会议”,统一思想、强调制度的执行。“西柏坡时期是党的制度建设最为耀眼的时期之一,为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也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将西柏坡称为‘立规矩的地方’。”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的政党。戒骄戒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的血脉之中。就在西柏坡,面对巨大胜利和重大历史转折,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深刻分析了党内可能因此出现的“骄傲、以功臣自居、停顿起来不求进步、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等四种情绪,并谆谆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受访的党建专家认为,“永放光芒的‘两个务必’,就是我们党‘赶考’考出好成绩所需要的重要的思想和作风支撑。”

忧患意识和问题导向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判断形势:“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已成为党的一大忧患。”党中央既直面问题,更勇于亮剑,坚持以上率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开辟了党的建设新境界。

解除忧患唯有扎扎实实地解决问题。“河北省各级纪检机关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既用纪律管住大多数,又严肃惩处极极少数。2015年,共立案24285件,结案2405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6519人,涉嫌违法犯罪移送司法机关644人。”在河北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董云鹏看来,“每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我们党的肌体健康就能增加一分,就朝着‘打铁还需自身硬’前进一步。”

2016年以来,石家庄市委、市纪委对50余名新提拔的市管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上好“廉政第一课”,并对执纪审查中发现的80个典型问题公开曝光,释放出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石家庄市纪委负责人表示,“作为革命圣地所在地,在管党治党上不能只满足于不落人后,还要努力走在前。”

……

“赶考”仍在继续,与“赶考”始终相伴的忧患意识,激励着我们党把自身锻造得更为有力、更加坚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不断变化的标准 始终不变的考官

在西柏坡纪念馆第二展室,参观的人们无一不被一封语言直白又饱含深情的书信打动。

“毛主席呀,没有您我们真得饿死了。这回我们都翻身了,分了地,分了马,分了衣服粮食,都有吃有穿,也都抱团了……我们都想看看你,离的又这样远,也见不着你,请你把最近的照片给捎一张来吧。”

这是1947年10月,哈尔滨市顾乡区靠山屯翻身农民给毛主席的信。字里行间,洋溢着翻身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党的无限深情。

从西柏坡到北京,我们党之所以能一路凯歌,考出高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群众当作 “考官”,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新时期,面对人民群众这个“考官”,面对不断提升的考试标准,我们党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入创新发展的新境界。

党的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此,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刘晓晓有着专属于自己的理解。“我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解,看到总书记参观的全程,时刻都在关注民生。在与西柏坡村里老党员闫朝书交谈时,还惦记着她家开家庭旅馆的事情。在与环卫工人交谈中,他问大家来自哪里,得知都是附近的村民,总书记说,这很好,革命圣地旅游业发展了,也给大家创造了就业的机会。我深切感觉到,总书记真的把人民群众捧在了心里。”

各级党组织对“四风”问题进行大扫除,打通党和群众之间那堵无形的墙。2016年2月14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河北省委、省政府召开省级机关作风整顿动员大会,决定向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思想懒惰、观念陈旧、精神懈怠、管理失职、纪律松弛等现象亮剑,彻底解决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等突出问题。而作为“进京赶考”出发地的石家庄,每年3月23日,全市各级党组织都会组织开展“赶考日”系列活动,通过专题学习、“警醒日”学习教育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弘扬赶考精神,进一步强化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普通党员干部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河北农业大学原教授李保国,扎根太行,立志扶贫。他30年如一日埋头耕耘,淡泊名利,只为山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他把一生献给“三农”,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被群众称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去世后,河北多地农民自发在村里设置灵堂为他守灵。在网络上,上百万网友为他“点赞”,一位来自贵州的网友连夜创作出歌曲《太行新愚公》,以表达对李保国的悼念和敬仰。

……

任时光荏苒,我们始终目光坚定、步履沉稳。不断前行在“赶考”路上的中国共产党人,定能以过硬的作风和本领,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提供)

(责编:姜萍萍、杨丽娜)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精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