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志扬
2015年05月14日08: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树龄在200年左右的200多棵古柿树,集中在一个只有39户人家、总人口183人的小村庄,被村民们世代守护。为保护好这些“老寿星”,组里制定村规民约,对保护古树作出明确约定。近日,在安徽怀宁秀山乡章岭村黄山组看到,古柿树已经发出新芽,迎接又一年轮。由于保护得当,这些古树历经百年风霜依然生机勃勃。
走进这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庄,在村口的位置,就矗立着一棵古柿树,树干上还挂着“古树名木保护牌”。牌上显示,这棵树树龄160年,是国家三级保护树木。72岁的组长陈家齐介绍,这样的古树在村里有200多棵,以柿子树为主,还有板栗树、枣子树、枇杷树等各种果树,树龄最长的有200多年了。到他这一辈,经历了十二代人。陈家齐说,陈家宗谱中这样详细记载:康熙年间,陈氏十三代从怀宁县三桥镇搬迁到现在的黄山组,从那一代起,世代都有种植树木的习惯。
黄山组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有古朴苍老的柿树,树冠如庞大的球体,叶片浓密而厚实。这些古柿树一到秋天,满树都是黄澄澄的柿子,把整个村庄装扮得分外妖娆,树叶落掉后,树上的柿子就像小灯笼,让整个村庄色彩亮丽,成千上万的鸟儿都飞来吃柿子,来往行人无不称奇。
章岭村支部书记胡以胜介绍,这些古树之所以能保存下来,跟村民世代以来自觉保护有很大关系。小村庄39户人家中,六成以上都姓陈,长久以来,古树都被村民视为宝贝疙瘩——爱树、护树、敬树的传统成为世代传承的村规民约。在上世纪80年代,这些古柿树是村里儿童玩耍的游乐场,也曾是生活困难时期村民唯一的期望。一棵大树每年有250多公斤产量,而且品质很好。几十年前,周边县的人,都到这里来批发柿子去卖,卖柿子成为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每家一年能有几千元的收入。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推出,黄山组农民或外出务工经商,或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环境搞种植养殖业,生活水平节节攀升,现在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小别墅。过去靠古柿树养活,现在靠好政策富家,富起来的黄山组农民对古柿树更增添了一份“情结”,对保护环境更增添了一份“责任”。近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树,200多棵古柿树被分到每一户,由村民各自守护,看护人不仅要注意防火、防盗,还要做好古树的养护工作,防止古树枯死、病死。2010年开始,村庄开始环境整治活动,修路、建屋都在保护古树的前提下进行。近几年,不少人闻讯而来,出高价想买这里的古树,都被村民们一一拒绝。“去年江苏一老板来到这里,想收购我们这些古树,出的最高价到50万元,我们一棵都不卖,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陈家齐说。
生活富了,环境好了,村里的老人普遍长寿,80多岁下地干活、活到90岁以上都不是稀奇事,村里随处可以见到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初夏的阳光中,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黄山组成了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在延续保护古树传统同时,村民近年来又培育了植树的新乡风。在村子里看到,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院子里都栽满了各种各样的风景树和果树。每一年,都有数百棵新树被栽种。现在,村子里新增树木就有1万多棵。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14日 02 版)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