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09日08: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华社发) |
民心之所望,执政之所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同呼吸、共命运”的环保议题做出庄严承诺:一定要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宣示,使人们深切感受到,把民众“获得感”作为政策皈依的政府,表现出应有的担当。
【 理性看待 同仇敌忾 】
中国目前进入了经济“新常态”,但工业化、城镇化在加速,环保形势日益严峻。全国政协委员林毅夫指出,环境污染根源于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现代化离不开工业化,工业化会有环境问题,欧美国家也曾如此。错误的发展理念、环保的部门失职渎职等使问题更严重。
全国人大代表、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坦承,“大量环保法律法规得不到遵循”。有法不依使污染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发展阶段不是借口,但环境执法中的问题,特别是近日中央巡视组反馈的:环保部监管失职和腐败、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等问题,使治污成了一场反腐硬仗,必须用铁腕手段。
“APEC蓝”长驻是人们共同期盼。污染是“公敌”,而阻挡人们拥有“蓝天白云”“获得感”的体制机制是污染的“帮凶”。
【 转型升级 釜底抽薪 】
全国政协委员李毅中近日在记者会上指出,工业是主要污染源。治本之策要直指经济结构。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能源结构等,釜底抽薪。只有以最短时间,奋力越过“重化工”阶段,蓝天白云才能早日常态回归。
李毅中同时指出,不能让工业边缘化,而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其主导作用。“美欧经历几百年工业化,而我们要到2020年才基本实现工业化。政府工作报告论述的‘中国制造2025’,体现了对新型工业化的重视。”李毅中说。在他看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国一定能闯出绿色新路。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则主张实施“工业绿化战略”,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工业。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论述,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标志。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认为,新兴产业和业态将大幅优化经济结构。这无疑将大大降低中国“重化工”水平,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服务”。
【 依法治理 严字当头 】
“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习近平总书记的措辞可谓严厉。
环境治理当然要走法治之路。环保部以“史上最严”环保法正式实施为契机,加强执法,一口气“实施查封、扣押案136件,实施限产、停产案122件,移送行政拘留107起”。陈吉宁日前郑重表态,环保部把今年定为环保法实施年,开展环保大检查,对于违法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做到“不查不放过、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强化刑事责任追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移送一起”。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看来,目前,环保部门执法资源不足。他建议,设立环保警察。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提出,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执法监督作用,由其审查环保部年度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对其进行表决。
【 携手奋斗 水滴石穿 】
“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白纸黑字”地列出减排指标。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南财经政法环境法教授吕忠梅直言“指标很硬”,体现了“铁腕”。陈吉宁坦言,中国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是空前的,解决环境问题,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我们都要行动,要有水滴石穿、久久为功的毅力。”陈吉宁说。
环保必须加强区域间、国家间合作,北京“APEC蓝”也证明了合作的有效性。全国政协委员、沧州政协副主席何香久提出,应总结京津冀治霾经验,形成区域协同治霾模式。他建议,从“治理协同”、“产业协同”、“功能协同”入手,形成污染信息共享、联防联控,产业一盘棋、合理布局,功能既有分工、又相互补充的局面。
陈吉宁还指出,中国要积极开展与发达国家合作,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促进国内节能减排;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分享环保经验;与周边国家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今年中国将积极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与沿线国家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履行国际环境公约规定的义务,参加全球治理体系规则的构建,推进区域和全球问题的解决,为亚太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 张保淑、尹晓宇、陈振凯、杨子岩、史自强)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