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时代先锋

(时代先锋)

为了法治的进步——追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下)

记者 徐 隽 郝 洪

2015年03月02日09: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上海长宁区法院新推出的信访管理系统中,青年法官张枫设立了一个秘密账号。

“这是给邹院长留的。”张枫说,“我希望,他在天堂里能看到凝结着他心血的信访系统升级了。”

让张枫忘不掉的邹院长,是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去年12月10日,因突发心脏病,邹碧华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熟悉和不熟悉邹碧华的人用各种方式去纪念他,在张枫这一代年轻法官心里,“邹院长就是理想的现实版。”

“他多才多艺,又重情重义”

妻子唐海琳和邹碧华是大学同学,“他爱画画,那时候,我的床头都贴着他画的画。”大学毕业时,邹碧华在唐海琳毕业纪念册上写下:“你的生命就是我爱的雕塑。”

毕业时,邹碧华决定随唐海琳一起回上海发展。1988年7月,在投送了60多份简历后,邹碧华被上海高院录用。

“他读书特别快,对社会有很多思考,很忙碌,但也快乐、满足。”唐海琳说。

2006年,邹碧华当选为“上海十大杰出青年”。回家后,他忍不住向妻子“嘚瑟”了一下。“碰到开心的事,他就像孩子一样,摇头晃脑告诉你。”唐海琳说,“他多才多艺,又重情重义。”

在长宁法院收发室员工何勇眼里,“情义”二字意味着深深的尊重。邹碧华到长宁法院后的第二天,便前往每个庭室慰问。何勇没想到新领导会到不起眼的收发室来。“何老师!”邹碧华进门叫了一声,何勇的心头一热。

第二年年底,邹碧华让何勇统计收发室一年工作量。一个月后的新春茶话会上,何勇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在恭贺新禧的同时,不要忘记感谢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工作人员。像何勇老师,他这一年发放报纸7万份,与法警交换文件3800份,收寄各类信件35600封……节约邮费760元。让我们大家一起为何勇老师鼓掌!”

这位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担任过连队指导员、经历过无数子弹从头顶擦过的老兵,在那一刻泪流满面!

“保持心底纯净,每天就有积极心态”

“和邹院长在民二庭搭档3年,你总能感受到他的真诚和激情。”现任上海铁路运输法院院长俞秋玮说,“我问他,怎么才能做好。他说,不要计较身边的不满,做好自己,保持心底纯净,每天就有积极心态,就能做好工作。”

上海高院司改办副主任张新记得,邹碧华有三句口头禅。

一句是“没事儿,我不累!”

去年10月,张新陪邹碧华去甘肃兰州开司法改革座谈会。“早上6点从上海出发,到兰州12点。开会期间不停批阅我们送给他的材料。会务上安排可以住到第二天,当天晚上他就赶回上海,到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我爱人说,你那个领导好像不一样,这么连轴转怎么受得了。”

邹碧华的另一句口头禅是“现在人力成本很昂贵,你们先去忙吧。”

邹碧华是上海高院司改办主任,有许多会议要参加。“按常规,我应该陪着领导去参加会议,但他总是说,你们忙你们的,我自己去就行。”张新说。

邹碧华还有一句,“没事儿,有我在。”

司法改革的许多工作他都是亲力亲为。“我们有个介绍司法改革进展的百宝箱式的PPT,这几百页的PPT是他自己加班加点完成的。他总说,只要我能完成的,我尽量不麻烦你们。”张新说。

“他总能激发你内在的激情,找到自身价值”

“他总能激发你内在的激情,找到自身价值。”张枫说。

上任长宁法院院长伊始,邹碧华就召集年轻法官开座谈会,讨论“职业生涯中的七年之痒”。

张枫第一个发言,“我心里很不以为然,什么职业规划,我们下属的规划不是你们领导来定的嘛。”

“当时,他说了一句话击中了我。他说,有时候不是机会没眷顾你,而是你自己迷失了方向。”

邹碧华一有机会就去旁听年轻法官开庭,和年轻人讨论案件,探讨工作方法,给他们创造机会。

有一次,民三庭顾鸣香开庭审理一起因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当事人在庭上激烈争吵起来。“当时我比较紧张,一下子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休庭后,在庭下旁听的邹碧华和顾鸣香讨论起庭审,他提醒顾鸣香,可能案子的关键不在诉状本身。顾鸣香去实地探访,通过实验找到了漏水原因,调解结案。

邹碧华听说案子圆满解决,很高兴。他鼓励顾鸣香将办案经过写下来,收进他主编的《法庭上的心理学》。在他的激励下,包括顾鸣香在内,长宁法院40多名干警通过了心理学资格考试,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

“你能感觉到他对每个人的关注。”长宁法院法官张青说,“他有个习惯,下班以后走到楼下,如果办公楼还有几盏灯亮着,他就上去再到各个办公室看看。”

繁忙工作之余,给华东政法大学毕业生做职业规划是邹碧华每年的保留项目,因为讲座内容丰富又实用,每次都人气爆棚,甚至还有很多外校同学慕名而来。

2010年6月,邹碧华给夏关根等3名他的硕士毕业生发了一条长达500多字的短信,提出建议:“你们有的人进入的是权力领域,今后会有很多人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找到你们,你们一定要耐心听取他们反映的情况,但决不可把私利带入其中,否则会有违司法良心。”

博士生唐臻豪回忆,老师从来都不说场面话,他真的在关注你的成长,是在尽自己的努力,让世界再多一些人为法治进步而奋斗。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02日 04 版)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人物事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