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武定小井盐

2015年01月18日11:42    来源:云南日报

原标题:武定小井盐

《天工开物》上的“场灶煮盐”图

  □杨继渊

  武定小井,曾因盐而声名远播。

  小井位于武定县白路镇西南的一条山沟里,东北距武定县城80余公里,西北距元谋原县城老城10多公里。小井分上井、下井,旧时,此地有设枳旧镇。康熙《武定府志·物产》记载:“盐 一出和曲州境内草溪井,一出元谋县境内只旧井。旧系百姓自备工本,煎销额盐四万九千九百九十二斤,缴纳课银二百六十二两四钱六分,遇闰加盐四千一百六十六斤,加银二十一两八钱二分一厘六毫六丝,民赖其利。因逆藩据滇,黑井奸商包纳课价,令食黑井额盐。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知政王清贤因详察全书,造册具详,题咨在案,详请照旧煎销,以利民用,实父母斯民者之责也。”此处史料中的“只旧井”,即为小井。当时,小井属武定府和曲州元谋县所辖。

  清光绪《武定直隶州志·物产》记载:“盐 一出只旧井,在州属,距省三百六十里。一出草溪,坐落元谋县,距省三百五十里。康熙元年,题定额课每年三百六十两。又,十年,题准二井俱归黑井办课,随裁。雍正元年复开。五年,覆准二井每年升课二千四百八十三两。又,乾隆十六年,定只旧煎盐五万二千一百斤,草溪煎盐二十一万一千七百二斤。草溪销于蒙自县,只旧销于阿陋井。又,嘉庆五年,因阿陋大使鸾远,将只旧井改归元谋县经理之。”

  小井的隶属关系,虽经武定府和曲州元谋县两次变易,但从“乾隆十六年,定只旧煎盐五万二千一百斤”看,当时小井的盐业生产规模十分可观,是当时武定府“两州一县”食盐的重要生产基地和财富来源。

  民国《武定县地志·十五·政治》记载:“武定枳旧井水淡味劣,产额无多,因此未设盐场官吏管理,由灶民自煎自卖,每年仅纳课而已。不过该处居民纯在山崖之中,无田耕种,藉以谋生。近年来各地缺盐,此盐稍有起色,其所在地点列于后。盐井名称:枳旧井,内分上井、下井。所在地:武定高桥下二甲。产额:此井每日约出盐水百余背,每背在百斤上下,每斤约煎盐三四钱,每日约产盐三四百斤。价值:每百斤合洋六元。销路:专销本属暮连、环洲、插甸及禄劝之撒营盘、马鹿塘等处。因盐味不纯,城市之上鲜食此盐者。采取方法:盐水出于崖半腰,由数十丈高之箐项上面架枧槽,将水放出,由枧槽流入盐水塘内,按股分之,然后由枧槽放流于锅内煎熬。制造方法:制造之法纯用旧法,太过简单,并无特别方法。以盐水入锅内,用柴火煎一昼夜,将水分煎干,始成铜钱厚之皮子盐,又名锅巴盐,后将此盐入清水中溶化,再入锅内煎又一昼夜,遂煎成四五寸厚之水底盐,煎熬两昼夜后,始有三四十斤盐,其利可谓微矣。器具:盐井灶房内所用之器具无特别构造,纯与绥裕所用之器具相同,故不另述。”

  从以上记载中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小井取卤制盐已形成相当规模,但“盐泉”却渐衰,且“水淡味劣,产额无多”,仅是“灶民自煎自卖,每年仅纳课”、“无田耕种,藉以谋生”而已。

  (作者单位:武定县文联)

(来源:云南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