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南海十杰义工十佳社工揭晓

2015年01月09日04:13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南海十杰义工十佳社工揭晓

南海区区长郑灿儒(右五)为2014年度南海十杰义工颁奖并合影留念。丁铨 摄

  8日,南海义工嘉许礼暨20周年庆典举办,嘉许礼表彰了包括2014年度南海十杰义工、十佳社工在内的南海志愿服务突出贡献者,共计十六个奖项,嘉奖90个团队、1627名个人。

  南海区义务工作者(志愿者)联合会(以下简称“南海义工联”)成立至今已20周年,南海的义工队伍也从最初几十人的团队发展到26.5万注册义工。庆典还以微电影、20年回顾剪影、“快闪”等形式,与全体义工共同回顾、见证南海志愿服务20年发展历程。

  首次表彰南海志愿V站优秀志愿者

  8日的庆典现场,共表彰“十杰义工”在内的十六个奖项,南海区区长郑灿儒为十杰义工颁奖。南海区委常委梁耀斌在庆典现场致词说,南海义工从最初几十人发展到如今超26万,志愿服务的星星之火如今已汇成大爱,在南海这片热土上枝繁叶茂,春暖花开。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评选活动首次将南海志愿V站纳入评优范围。志愿V站作为志愿服务体验营、志愿团队活跃据点、志愿骨干和团队的孵化站,是南海志愿服务向基层社区延伸的触角。

  去年5月,凯德广场第一个志愿V站开放,V站是一座红色的可移动岗亭,四面醒目地标有黄色“志愿V站”logo,站里还摆放着饮水机、充电插座、交通旅游、应急护理指引等便民物资。

  据悉,志愿V站承担着城市文明形象推广、社会服务宣传、义工体验等基本功能;同时还具备各职能部门的便民服务窗口、志愿队伍孵化中心、创文主阵地、青年社会实践基地等拓展功能。问路、歇脚、喝水、充电都可以到V站来,还能享受民政、城管、卫生等职能部门的志愿服务,市民在家门口可随时随地参与体验志愿服务,培养做义工的习惯。

  目前,全区共建成了18个志愿V站,包括10个独立站、2个改造站和6个社区站,覆盖了全区6个镇街,其中10个站点已开始运营。志愿V站自5月份启动运营以来,对外服务约5473个小时,参与V站值班体验的志愿者达1000人以上,服务市民约13968人次。

  在志愿V站服务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志愿者,本届嘉许礼共表彰20名“志愿V站服务之星”以及大沥沥城公园站、桂城凯德广场站、九江海寿码头站3个示范站。

  链接企业资源10支区镇青商义工队成立

  为了凝聚和发挥南海青年企业参与社会公益的力量,昨日南海义工20年纪念会现场,南海各镇街以及罗村青年商会还分别成立了义工服务队共计10支,并举行了授旗仪式,现场还同时成立了“南海青商会志愿服务发展基金”。

  团南海区委副书记徐婉贞介绍,各镇街商会成立义工服务队,让各个青年商会通过共同参与社会服务,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社会影响力,还能促进商会之间、企业之家的交流与合作。这10支队伍作为南海义工的一股新鲜血液,还可以盘活南海企业界的义工力量,带动企业青年一族加入到义工行列中,壮大南海义工的发展。

  而“南海青商会志愿服务发展基金”的成立,不仅可以加强对青商义工队的统一规范管理,还可以加强各个青商会义工队的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能力,各个服务队通过“共筹、共享、共管”,共同打造南海“公益云盘”。

  昨日庆典还以微电影、20年回顾剪影、“快闪”等形式,与全体义工共同回顾、见证南海志愿服务20年发展历程。

  南海义工联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上月,南海义工联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该奖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的我国青年志愿服务领域的最高荣誉,旨在选树青年志愿服务优秀典型。

  团南海区委书记骆智勇介绍,团南海区委、南海义工联作为义工资源的拓展、整合及输出者,始终致力于资源统筹、制度完善、平台搭建、服务拓展等工作。例如成立“志愿服务发展基金”,以竞争性资金分配的形式支持个人或组织在南海开展义工服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招投标、“义·传·家”义工培训、南海公益大讲堂等项目,孵化培育义工团队;推出“爱满南海”圆梦计划、“亲青家园”12355热线、Q友项目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南海遍地开花。

  尤其是近2年,团南海区委、南海义工联构建出以“南海义工之家”供需对接APP为平台,电子义工证为支撑,南海志愿V站为载体“的三位一体志愿服务网络,促使南海志愿服务迈上一个新台阶,逐步实现了“全民义工”的网格体系。

  骆智勇表示,未来南海义工将更加坚定,探索志愿服务发展新路径。一是将继续夯实推广“三位一体”志愿服务体系,发挥电子义工证、“南海义工之家”供需对接APP及志愿V阵地的效用,构建扎实的志愿服务体系。二是结合直联和基层治理工作,将队伍、培训等资源下放至社区一线,激发社区活力,发挥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三是传承精华,延续特色志愿服务平台和活动项目,并根据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发展的新需求突破创新,树立南海志愿服务的品牌。

  南海志愿服务20年发展回顾:

  实现自我“造血”向社会“输血”

  南海义工的发展轨迹可以用“输血—造血—共生”来概括。1994年至2002年,南海义工发展特点是“输血”模式,依靠各界热心人士支持,从成立注册到义工成员发展,都离不开各界力量扶持。2002年至2008年,南海义工模式逐渐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不断整合各方资源,实现自我造血,并向社会“输血”。

  2008年至今,南海义工逐渐走向“共生”3.0公益时代,通过整合各界资源,联合南海区甚至其他各界社会组织力量,共同为南海义工事业发力,形成南海义工发展“合力”。

  1994年至1998年萌芽期

  注册义工人数:从青年义工30人发展至注册义工550人

  发展足迹:1994年,南海市团委第十次代表大会启动青年志愿者行动,自此义工服务开始在南海大地上生根发芽,开展了传统的义工活动,包括“3·5学雷锋活动”、“为你服务”集市、探访慰问、便民服务等。

  1998年8月,在区民政局正式注册为南海市青年志愿者(义务工作者)协会,由草根发展向规范化转型,获得企业“太平洋保险公司”三年的“抚养”支持,设立独立的协会秘书处和服务中心。

  1999年至2001年组织化发展

  注册义工人数:7200人

  发展足迹:1999年,南海市青年志愿者(义务工作者)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成功召开,制定“统一章程、统一规范、统一标识、统一评价体系”的四统一标准,实行理事会制度对社团的管理和运作。义工从零散的社会个人团体到有统一组织管理的义工服务队。打开家门,开始与港澳台合作,南海义工事业开始与国际接轨。

  2002年至2007年制度化发展

  注册义工人数:3.6万人

  发展足迹:2002年正式更名为“南海区义务工作者(志愿者)联合会”,成功培育特色品牌项目,如“同心同爱同关怀”、“青春暖流”、“义工‘三进’”、“爱心小区”等。2002年,南海区志愿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中,每年得到政府恒定支持。

  2007年,南海义工联第二次代表大会,梳理义工联理事会架构并探索其社会化运作方式;制定落实《南海区义务工作者(志愿者)联合会义工管理实施细则》、《南海区义务工作者(志愿者)联合会理事会议事规则》和《南海义工手册》。

  2008年至2011年专业化发展

  注册义工人数:20万人

  发展足迹:2004年南海率先在全省引进社会工作,在南海区义工联辖下8个镇街义工组织配备专职社工。

  2010年,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在京宣布,在广东南海建立“社工功能拓展创新基地”,南海成为全国5家社工实务创新基地之一。

  2011年,经过与多方沟通,义工联与香港圣雅阁福群会合作,同时邀请全球华人500强讲师郑杰榆先生培育本土社工督导,提高南海社工督导的“本土造血”功能。2011年,南海义工联第三次代表大会,升级理事会架构,整合政府、社会、企业、社区资源,会长由社会人士担任。实现制度建设体系化、资源储备专业化、人才培训规范化、项目培育品牌化、宣传模式创新化。

  2012年至今全民化发展

  注册义工人数:26.5万人

  发展足迹:2012年推出《关于建设南海区“社工+义工”联动体系的意见》及7个实施细则,从培育民间组织、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社工义工人才教育、提高社工薪酬待遇、规范义工及义工组织管理等方面,逐步探索形成领范全国的“督导+社工+义工”的南海铁三角模式。

  2013年,举办首届珠三角义工交流营、公益大讲堂、“义传家”等系列义工交流、培训项目,推出“公益蓝海”创新公益发展战略,探索打造具备本土特色的全民义工网络。

  2014年推出“义工之家”供需对接APP手机软件,解决供需信息对接问题;依托爱心商家联盟资源打造的电子义工证,解决服务统计和管理问题;具有南海特色的志愿V站,构建起了志愿服务的“体验营”和“根据地”,逐步形成了“以‘南海义工之家’供需对接APP为平台,电子义工证为支撑,南海志愿V站为载体”的三位一体志愿服务网络。

  采写:张素圈 杜莉妮 谢晓娟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