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

广安市赴渐江贵州取经 大力开展“洁净水行动”

2014年11月18日08:20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编者按

  为配合广安市“洁净水”行动的开展,推进广安市水环境治理,促进广安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本报特别策划“洁净水行动浙黔行”大型采访活动。日前,本报特派采访组千里奔赴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临安市,湖州市安吉县、德清县和贵州省贵阳市等治水先进地区,就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工业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江河湖库内源治理、生态修复、饮用水安全保障等进行详细采访,了解其治水新理念、实举措、好经验,以期用他山之石,攻广安市之玉。即日起,本报将陆续刊发采访组发回的报道,敬请关注。

  桐庐经验

  初冬的浙江,寒意料峭。

  11月15日一大早,一批批游客就来到桐庐县富春江镇芦茨村,在土屋里慢吃、慢聊、慢游,感受悠闲、安静的乡村生活。

  芦茨村位于富春江畔,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最精华部分,就取景于该村。得益于富春江的一江清水,芦茨村成为全国首个乡村慢生活体验区。

  全国首个乡村慢生活体验区的背后,是桐庐三届县委咬定治水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的实践——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靠山养山、靠水护水。连续7年来,富春江桐庐段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40天以上;先后获中国最佳人居环境示范奖、国家生态县、中国最美县城、中华宝钢奖等称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桐庐,“风景”正变成“产业”、“美丽”正转化成“生产力”,成功走出了一条山清水秀、民富县强的绿色崛起之路。

  一张一绘到底的蓝图:

  环境立县,三届县委咬定治水不放松

  14日清晨6点,桐庐退休老干部李达昌又来到富春江畔晨练。碧水长流、河岸葱翠,如今的富春江畔已成为桐庐群众晨练、休闲的首选地。

  连续7年来,富春江桐庐段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巨变,得益于一张治水蓝图绘到底:三届县委一届接着一届干。

  把时针拨回到2003年。这年春天,富春江桐庐段惊现大片水葫芦,从严子陵钓台直到富春江水库大坝,绵延五、六公里。

  成立环境治理公司,打捞江面漂浮物;拆除沿江排污口;关闭沿江小造纸厂……在时任县委书记邵胜的部署下,桐庐人迅速行动。

  事实上,富春江水污染仅是桐庐水环境的一个缩影。溪河两岸垃圾遍布,村舍院落污水横流……老百姓颇有怨言: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

  有“怨”就解“怨”。在当年召开的县党代会上,桐庐县委首次提出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一项持续11年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由此拉开序幕。

  作为试点,桐庐县首个无动力厌氧处理系统,次年在横村镇阳山畈村建成。看到污水进、清水出,村民们笑了。此后,这种设施逐步推开。

  2006年,桐庐县委换届,现任杭州市副市长的戚哮虎接任县委书记,继续力推农村治水。当年12月举行的县党代会,将“环境立县”战略紧列“工业强县”之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要完成这两大工程,财政投入至少10亿元,这对当时年财政收入仅10多亿元的桐庐来说,不是个小数字。”桐庐县“五水共治”办副主任钱华明坦言,不少乡镇干部有抵触:“不抓工业,抓污水、垃圾,不是瞎折腾嘛!”

  “老百姓改变生活环境的愿望,我们不该尊重吗?桐庐的好山好水,我们忍心破坏吗?”桐庐县委常委会决定,将这两项工作纳入干部考评,措施不力的乡镇一律曝光。

  2011年,现任县委书记的毛溪浩调任桐庐时,垃圾处理工程接近尾声,污水处理工程已完成近2/3。有“好心人”劝他:“你刚从外地来,不要太专注这类‘地下工程’,何况做得再好也是前任的政绩。”

  “老百姓欢迎的事,我们为什么不坚持?”毛溪浩态度坚定。在年底的县党代会上,更是将“环境立县”提至首位战略。到2012年底,桐庐共建成污水处理工程2000多个、管网2500多公里,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去年底,桐庐又启动了总投入达124亿元的“五水共治”项目,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持续努力,全县实现治污措施全面落实、城乡防洪整体提升、城市积涝基本消灭、安全饮水充分保障、节水意识大幅提高,全县部分河流逐步由“能游泳”向“能饮用”转变。

  一种着眼长远的理念:

  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山水

  富春长廊、森林公园、现代农业园……14日下午,记者在桐庐县旅游委员会见到了刚出炉的梅蓉旅游综合体项目规划图:前依富春碧水,后靠十里青山,打造集农业观光、风情小镇、休闲度假、水上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据了解,该项目所在地——梅蓉村曾是桐庐的重要建材基地,仅浙江中豪管桩一家企业,年产值就超过两亿元。“为还富春江一江清水,去年初县里忍痛关停了该基地。”桐庐县旅游委员会工作人员坦言,这对于规上工业产值只有400多亿元的桐庐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损失。

  发展为生态让路,梅荣村并非个例。

  地处桐庐中南部的钟山乡,拥有10亿立方米花岗石资源,自古以石材闻名。靠山吃山,该乡采石加工业鼎盛时期共有143家企业,年产值超过5亿元。但粗放发展,在带来财富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粉尘漫天、污水横流,山上千疮百孔、溪流浊如牛奶。

  2011年,一场大规模的整治在该乡迅速展开:83家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被关停,其余的迁入标准厂房,添置各类环保设施,生态得以逐渐修复。富康石材工艺厂厂长张生潮为此花了130多万元,但他说:“虽然前些年的利润几乎全投进去了,但这钱花得值,我们是在还生态债啊。”

  “桐庐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山水。”桐庐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着眼长远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和环评审批制度,从源头有效控制新增污染源。仅今年,该县就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耗能、高污染工业项目102个。

  建立重点产废单位信息库,大力淘汰低效产能。今年前8个月,该县共关停拆除畜禽养殖场652家,减少畜禽存栏6.25万头(只);关停电镀企业6家、造纸和化工企业4家、石材企业117家,12家印染企业全部完成整治。

  强力推进截污纳管、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化利用“三大工程”。到今年底,将实现县域污水管网、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全覆盖。

  要让桐庐的水“清”起来、“流”起来、“活”起来,还需领导、百姓的共同参与。3位县级“河长”、81位乡镇级“河长”、224位村级“段长”,以及200多名民间巡视“河长”全部到位,全县83条河流2524公里河道“包河到人”。

  截至目前,桐庐境内的83条河流已有81条达到了“能游泳”的Ⅲ类水质标准,成为杭州唯一“清三河”达标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2%以上。

  看中桐庐毗邻杭州的区位优势,至今仍有不少外地的冶炼和水泥企业找上门,尽管一个项目就能带来三、四十亿元的产值,但桐庐县委态度坚定:“谢谢你们的好意。我们不能为了政绩,破坏这里的规定。”

  一次倒逼转型的实践:

  治水,最终的落脚点是环境美百姓富

  今年“十一”黄金周,桐庐秀美的风光引得无数游客纷至沓来:共接待游客84.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5%、15%。

  进入11月,江南镇环溪村乡村游依然“热度不减”。看民俗、住民居、吃农家菜,一拨接一拨的游客争相来到村里体验乡村生活。会讲英语的村主任周忠莲已然成为一个义务导游,自豪地向一批批国内外客人介绍村庄的变化。她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一年到头都没有游客,现在多的时候一天要来三、四百人。

  精心呵护的生态优势,正在桐庐演变成发展优势。依托秀丽山水,乡村旅游、休闲养生、文化创意等产业日渐崛起,潇洒桐庐已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富春山居图实景地”。目前,桐庐上规模的农家乐就有169家,今年前9月共接待游客158.5万人次,实现收入1.14亿元。

  “治水,并不仅为美丽。对老百姓来说,收入的稳步提高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通过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桐庐加速绿色崛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逐步变成现实。

  今年6月底,总投资30亿元的杭州海康威视安防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桐庐,这是该县有史以来引进的最大一个工业投资项目。该项目规划建设生产工厂、仓储物流中心以及其他配套功能和区域,全部投产后,可新增6000个就业机会。

  事实上,看中桐庐秀美山水的并不仅是杭州海康威视。在桐庐县城东侧,占地37平方公里的生态园区正在崛起。由总部经济园、文化创意园、科技孵化园、软件园等8个园中园组成的富春江科技城,已进驻企业300多家,未来将成为桐庐经济的生力军。

  而在桐庐县城核心区,充满现代气息的迎春商务区已展露新姿,成为杭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块状经济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旅游经济振兴、新型服务业倍增“四大计划”相继实施,城市经济新业态初具雏形……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桐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8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16元,同比分别增长10.4%、11.4%,增速均跑赢GDP。

  生态保护无止境!

  如今,桐庐又敲定治水新目标: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发展势头强、资源消耗低、产业结构优、质量效益好、生态环境美、发展后劲足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成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实现双赢的经济强县。

  类比广安

  水清岸绿西溪靓 治理水环境,广安一直在努力!

  西溪河是广安的“母亲河”,过去因上游全民水库网箱养鱼泛滥,沿河两岸小水电站密布,大量的水被引走,水质受到严重污染,不仅威胁到广安主城区的生活用水,也使这座新兴城市的持续发展蒙上了阴影。

  “环境污染重,是广安在推进转型升级、跨越赶超进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个‘坎’跨不过去,广安的经济发展就不可持续,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必须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切实加强水环境治理。”2008年,刚到广安担任市长的侯晓春就把治理水环境作为抓全局工作的“牛鼻子”。

  彻底取缔全民水库网箱养鱼和西溪河上游的全部养殖场;彻底关停沿河两岸的小水电站;运用市场法则引进重庆三峡渔业公司推行生物治理模式,建立浮游生物、鱼类净化和水域水面管护“三大”系统……2008年至今,全市已累计投入治理资金1亿余元。

  “为给生态让道而关停水电站,这在广安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市水务局负责人坦言,“老实说,我们谁都没有想到市委市政府治理水环境的力度会这么大。”

  持续的治理,使全民水库和西溪河的水质明显改善,沿河两岸老百姓安居乐业,更高层次的投资接踵而来,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因势而生。2013年至今,园区共引进项目26个,总投资达309亿元,成为游客来广安必点的一道特色“招牌菜”。

  为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广安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日前,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洁净水”行动,并将其作为“感恩作贡献”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5年的努力,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全力打造“水清岸绿、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宜居宜业宜游新广安。

  治水启示

  启示一:党政主导,社会协同,政策一以贯之,是治水成功的关键。

  启示二:人水和谐,统筹兼顾,着眼长远发展,是治水成功的保障。

  启示三: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民建民管民享,是治水成功的根本。

  记者感言

  治水要敢于克难

  治水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利民之举。但同时,治水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件难事,难免遇到各种“拦路虎”:资金吃紧、技术有限、找不到好办法……可以说,困难不少,甚至有些困难还很棘手。

  面对困难,治水何去何从?这反映出治水态度、力度到底如何,也是一个地方执政理念、执政方向的具体体现。

  像浙江桐庐这般,三届县委咬定治水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尤其值得学习。而在广安,也有这样的生动例子。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亿余元,根治全民水库和西溪河水环境。如今,西溪河沿河两岸老百姓安居乐业,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因势而生,已成为游客来广安必点的一道特色“招牌菜”。

  这说明,困难并不可怕,找对路子很重要。治水事关百姓民生,仅靠以河治河,由环保、水利等部门来管,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在遇到困难时,更需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地努力,步步为营地取得实效;要集合各方力量,抓具体、抓典型,硬碰硬、实打实,从最关键处入手,攻坚克难,把工作中的“难点”转化为“亮点”。这样一来,才能做到迎刃而解,水到渠成。美丽的环溪村。(记者熊政摄)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