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杨继瑞: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渐入“新常态”

2014年11月16日15:06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渐入“新常态”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平常心。事实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是由经济规律所主导的具有相对稳定特征的动态过程。2013年以来,重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密结合重庆实际,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及不断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和风险管控,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步入了经济更实、基础更好、改革更深、社会更稳、环境更优的“新常态”。

经济更实

高速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受增长率边际递减规律的制导而进入到中高速阶段。重庆也必然受此规律的影响。与2013年同期相比,重庆市2014年的经济增速有所降低,但由于经济基数变大和增长质量更高,重庆市2014年的经济与财富的绝对增量反而增加。虽然2014年前三季度的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较2013年前三季度降低了1.6个百分点,但绝对量却增加了863亿元,达到了9500亿元。近年来,重庆市主动适应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型,抓住战略调整的机遇,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化工、材料、能源、消费品“6+1”支柱产业体系逐渐成型,使经济增长更实,“水分”更少,底子更厚,质量更高。据重庆市统计局最新数据,1-7月,全市主要支柱产业均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25.5%、22.3%和16.3%,化医制造业、材料制造业产值增长9.2%和8.8%。可喜的是,重庆市的经济效益持续增长,据统计显示,2014年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9.60亿元,同比增长45.1%。

基础更好

受资源瓶颈制约、环境压力等因素影响,过于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传统产业面临巨大压力,如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很难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重庆市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注重产业结构的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首先,空间更大。国家扩大内陆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为处在战略交汇点的重庆开辟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政策更好。国发3号文件、两江新区、直辖体制优势、保税区、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深入实施,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发展的政策基础更加夯实。在此基础上,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区县主体功能,发展理念和措施更加切合实际,差异发展、联动发展、持续发展的趋势明显。再次,结构更稳。近年来,重庆市经济结构内部调整持续加快,布局完善了“1+10+1000”汽车产业集群和“5+6+800”垂直整合的笔电产业集群,在汽车电子“双轮驱动”带动下的整个工业体系,2014年前三季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7%。同时,全市交通运输、物流仓储、金融等服务行业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势头,上半年三者合计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6.3%,对经济快速增长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整个经济结构更稳,向产业高端迈进的态势明显。最后,内需平稳增长,消费多点支撑。据统计,2014年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6亿元,同比增长13%,14个大类商品有11个大类实现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整个经济再平衡的态势比较明显。

改革更深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升经济质量、缩小收入差距等都需要更有广度和深度的改革措施来完成。2013年以来,重庆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大力推进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建设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重庆市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重点推进了25项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重点改革专项和133项具体改革任务,并陆续出台了改革实施方案。首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纵深推进。持续推进简政放权,2013年,市级审批项目自主取消下放113项。同时,向区县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05项;出台《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取消19项核准事项,核准事项以外的投资事项全部改革备案。其次,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推进,培育市场主体。首期推出近100个国有资本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企业活力,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支持成立渝商集团和民商集团,建立民营经济发展项目库,健全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体系。最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截止2013年底,全市累计交易地票13.2万亩,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达到459亿元。这些经济领域重点改革专项的强力推进,进一步突破了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渐入“新常态”的重庆经济不断注入动力。

社会更稳

从国际经验来看,低收入向中等收入过渡期是社会最不稳定时期,社会更加多样、分化,难以协调。我国也不例外,在过去几年,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如城乡差距大、贫富悬殊等民生问题突出。因此,重庆在强调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和经济增长的财富效应,改善民生,促进三峡库区的安稳致富,保持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协调。首先,收入分配结构持续改善,进一步夯实社会稳定基础。据重庆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重庆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23元,同比增长11.2%,增长速度比GDP增速高0.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分配中占的比重是提高的。同时,前三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4%,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内部收入的差距也有所改善。其次,社会民生持续改善。重庆市投入大量的财力,推进22件城乡民生实事,持续改善经济增长的财富效应,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居住、出行、用水、教育等问题,持续改善民众生活,让民众对经济增长有切身感受。

环境更优

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涵。重庆加大了美丽重庆建设的力度,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卓有成效,资源环境成本的消耗有所减少。2014年前三季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4%。同时,重庆市进一步夯实了生态文明建设,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2013年,重庆市主城区14户企业完成环保搬迁,关闭淘汰了一批小水泥、小造船等落后产能,实施46项重点节能工程。城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8.5%和89%,长江、嘉陵江、乌江重庆段水质总体保持II类以上。目前,重庆正加大水污染治理的力度,并通过减少燃煤污染、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减少扬尘污染、减少机动车排气污染、减少生活污染,增加部门联合执法监管、增加人工降雨作业等“五减两增”举措,努力打造碧水蓝天的美丽环境。

我们相信,渐入“新常态”的重庆经济社会将会激发更大的内生动力,新的产业类型和业态也将在集群机制的激发下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和更良性的循环。我们要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律制导,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使重庆社会经济发展主动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持续保持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好势头。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