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

刘华清:亲历军队建设现代化

王相坤
2014年08月20日08:4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1986年,在听取海军装备部领导汇报后,刘华清说:航母总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总要考虑;发展航母,可以先不提上型号,而先搞预研。同年8月,刘华清明确向海装和论证研究中心部署了开展航母论证的任务。

刘华清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中共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经历“第一段异常艰苦的岁月”

1916年10月20日,刘华清出生于湖北大悟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8岁入私塾,10岁在村办新学堂读书,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回忆童年时代,刘华清说:“我家很穷,……我母亲刘黄氏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妇女,不识字,但善持家。在我记忆里,她总在忙,很少休息。她活得很苦、很累,却从没怨言,最后因劳累过度,49岁就去世了。母亲去世时,我在外革命,没能见上一面,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参加革命后,刘华清经受了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被他称为“第一段异常艰苦的岁月”,是1933年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之后。由于“左”倾冒险的错误军事指导,红二十五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损失惨重,部队打散了,他只身来到天云山、老君山地区,被鄂东北道委书记郑位三收留,进行游击战争。这是一段异常艰苦的岁月,斗争环境十分恶劣。敌人常来搜山“清剿”,找不见人,就放火烧山。时至寒冬,山上很冷,刘华清和战友们都还穿着破烂的单衣。白天躲避敌人,夜晚则要抵御寒冷。晚上大家在山坡上紧紧抱在一起,互相用体温取暖。如果战事缓和一点,能找个山洞,再燃起一堆篝火,躺在火堆周围睡个觉,就是奢侈享受。

如果说物质条件的艰苦还能忍受的话,精神上的痛苦则更加折磨人。许多同志失去了亲人,国民党的“清乡团”挨家挨户搜查,发现红军就杀,更多的人有家难归、无家可归。特别是那时党正经历错误路线的煎熬,革命前景不明,许多同志精神非常苦闷。很长时间家人不知道刘华清的死活。

长征中,刘华清不幸在独树镇之战中左腿负伤。那场恶战负伤的人很多,上级决定把所有伤员分散安置在群众家中,并留下了大洋。但刘华清坚决要求随军行动。他的意见反映上去后,组织同意了这一请求。他凭着坚韧的毅力,拉着马尾坚持行军,度过了险境。刘华清把这次随军行动称为那场战斗“最幸运的伤员”。因为刘华清后来听说,留下来的伤员大多被敌人杀害了。

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编成歌曲的人

在刘华清的记忆里,带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是他在村里新学堂读书时的老师徐月波。徐月波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在上课时不仅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讲孙中山的国民革命主张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徐老师对聪明、好学的刘华清十分喜爱,曾特意为其改名。刘华清的现用名就是在老师改名的基础上将“青”增加偏旁三点水的结果。

后来,徐老师只教刘华清一个学生,刘华清回忆说:“徐老师除了教我读书外,还要自己弄劈柴、生火、做饭。有时忙不过来,我就帮他,慢慢地我也学会了做饭、炒菜。天气冷,一闲下来,我就坐在火炉旁,听徐老师讲故事。他给我讲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还教我读《左传》《史记》。我学得很认真。他告诉我,光听老师讲不行,还要靠自己多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我很感谢徐老师,许多知识都是他传授给我的。这使我较早地懂得一些革命道理,后来在红军队伍里,也成了能多识几个字的‘知识分子’。”

刘华清第一次较大地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是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编成歌曲。刘华清知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是1934年8月2日程子华来到鄂东北任红二十五军军长之后。那时,程子华经常给警卫连上军事课,教战士唱中央苏区流行的革命歌曲,他还把歌词和曲谱写出来,要刘华清到部队教唱。刘华清在回忆录中写道:“程子华同志到鄂东北时,曾教我学过中央苏区很多歌曲,并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条文,具体内容与鄂豫皖红军的条文有些差别。按他的意思作了修正后,他让我印发各部队,要求指导员天天给战士讲,并在行军宿营时检查执行。我们长征到陕南创造新苏区时,程子华、郑位三要我天天去部队教唱歌,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事项,我觉得太麻烦,也曾有过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编成歌曲的想法。但是,天天走路,很疲劳,没有精力,另外我没有音乐知识,也就作罢。”

1935年9月,红军在陕甘会师后,红二十五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程坦任军团政治部秘书长,刘华清任宣传科长。两人一起负责对新兵进行教育。在对新兵进行纪律教育时,程坦找到刘华清,建议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编成歌曲,让大家天天唱,刘华清表示赞同。但程坦也不懂音乐,于是,他们就借用鄂豫皖苏区流行的《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歌谱,吟过来咏过去,一唱一哼,认为歌词和曲子很合拍。唱了许多遍后,觉得可行。就把结果向军团政治部主任郭述申报告,得到赞同。郭述申让刘华清将词曲在《红色战士报》上刊出,印发各部队。

1950年,总政治部组织文艺专家对歌词又进行了修改;1957年,再次修改,就成了现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几十年来,这支歌曲深受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喜爱,对于加强纪律性,增强军队团结,促进部队作风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它的久远影响是刘华清所没有想到的。

六次“没有想到”的岗位变动

1949年5月,刚刚出任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的刘华清,被任命为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党委书记兼政治部副主任。这是他人生中6次“没有想到”的工作调动之一。而每一次“没有想到”的工作调动,都使他更加接近党领导的建设强大国防和实现国防科技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此前,刘华清经历了第一次“没有想到”的岗位变动。那是1938年冬,他被选送到北方局党校学习。“没有想到”去了之后,连续参加了两期培训,第一期当学员,第二期留校当党校党总支书记,而且取得颇斐的成绩,他对这段工作所作的总结《北方局党校工作的几点经验教训》一文,被《党的生活》刊登。这段办党校的经历,成为他人生第二次“没有想到”的工作调动即就职军政大学的起点。

第三次“没有想到”的岗位变动,发生于1952年2月。在人民海军创建之初,创办海军学校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由于他的办校经历,党再一次选择了他。刘华清一干就是两年,并经受了第一次出海的考验……

第四次“没有想到”的岗位变动,是1961年8月,周恩来总理签发命令,任命刘华清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1961年4月28日,中央军委第87次办公会议批准海军组建舰艇研究院:以二机部和海军所属的研究机构组建舰艇研究院,番号称“国防部第七研究院”。

当时中央军委赋予七院的任务是,以核潜艇工程为重点,实现造船规划所规定的各型舰艇及其配套设备的研究、设计、试制、定型工作,直接为海军建设服务。刘华清经过调研,在院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当前以仿制为主,一方面可以解决海军当前海上对敌斗争急需的装备,另一方面把仿制作为桥梁,可以锻炼、培养科研人员,形成科研队伍,推动造船工业建设。”在完成仿制任务的同时,刘华清组织科研力量开展了中小型舰艇和万吨轮的自行研究设计,相继研制出港湾扫雷艇、小型登陆艇、“东风”号万吨轮、3000吨油轮、3000吨打捞船以及护卫艇、返舰护卫艇和护卫舰。特别是护卫艇,多次参加海战,屡立战功。

第五次“没有想到”的岗位变动,是1989年11月,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刘华清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谈及这次岗位变动,刘华清说:“让我很意外。”那天,会上印发了军委主席邓小平9月4日上午与江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杨尚昆、万里同志的谈话要点材料。其中谈到:小平同志主动提出,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提名江泽民任军委主席,杨尚昆兼副主席,刘华清任副主席,杨白冰为秘书长。刘华清回忆说:看到名单:“我吃惊了:小平同志提名我当军委副主席!我感到自己难以胜任。于是,给小平同志办公室打电话,请他们向邓主席报告:‘还是选别人好。’邓办的同志告诉我:‘邓主席已经定了,不会改变。’”

第六次“没有想到”的岗位变动,是在党的十四大上。刘华清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常委分工中负责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92年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正式决定:要在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把中国的载人飞船送上天。刘华清接受此项使命后,于10月来到西北戈壁滩上,确定载人航天发射场的位置;两年后又和专家们一起来到北京郊区,为空间研制试验中心奠基。1994年4月,正在三○一医院住院的刘华清,听到了“风云2号”卫星发射前出现严重事故的消息。听到汇报后,刘华清指示国防科工委和航空、船舶、核工业等系统,从机关到试验部队,都要从思想、作风、纪律上进行整顿,汲取经验教训。3年后,1997年6月,“风云2号”卫星再次发射。刘华清专程赶到发射现场,检查准备工作情况。他要求:“工作必须过细又过细、严格又严格。” 10日晚8时1分,“长征三号”火箭正式点火。无边黑色里,火箭像一颗美丽的夜明珠,托起第二代气象应用卫星“风云2号”,很快进入太空。23分钟后,报告星箭分离,卫星准确入轨。发射成功了。

现代海军和中国航母的奠基人

1982年8月28日,在党的十二大召开3天前,中央军委任命刘华清为海军司令员。上任一个月后,刘华清来到海军驻旅顺、大连的基层部队和东海、南海舰队调研。针对发现的问题,从海直机关开始进行思想作风整顿,此后从指导思想上调整规划海军长远建设目标。

1983年8月,新班子上任一年之际,刘华清主持召开海军作战会议,就要不要提出海军作战方针、海上作战应坚持哪些作战原则、海军作战海域范围如何制定、海上作战有哪些形式等问题阐述了他的看法。两个多月后,在海军举办的高级干部军事研究班上,刘华清把海军作战方针概括为“积极防御,近海作战”。强调这里的“近海”不是指距我海岸200海里以内的海域,而是指我国的黄海、东海、南海、南沙群岛及台湾、冲绳岛链内外海域,以及太平洋北部的海域。

1985年底,刘华清正式提出了“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他认为,海军作为一个独立军种,其作战任务、条件、环境和作战模式、战役战术手段等,都有其自身特点,只有根据现代海战特点和未来海上作战的需要,明确海上作战的一系列指导原则和重大问题,制定“海军战略”,并以此筹划和指导海军作战与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积极防御”的总体战略。“海军战略”的提出对海军未来海上作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建设现代海军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与现代海军相联系的,是建造航空母舰的问题。刘华清认为,航空母舰的出现,把海战的模式从平面推向了立体,实现了真正的超视距战斗。早在1970年,刘华清在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时,就组织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并上报过工程方案。但是,由于当时我国经济力量弱,建造航母排不上日程。

1986年,在听取海军装备部领导汇报后,刘华清说:航母总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总要考虑;发展航母,可以先不提上型号,而先搞预研。同年8月,刘华清明确向海装和论证研究中心部署了开展航母论证的任务,指出:航母怎样造法,是海军全面建设的事;是直升机航母、护航航母,还是直接造护航航母,要好好论证一下。1987年3月,刘华清就此专门向总部机关作了汇报,提出了建造航母的需要与可能。

刘华清设想,对航母的发展,“七五”期间开始论证,“八五”期间搞研究,对平台和飞机的关键课题进行预研,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他认为,这样安排,第一,从经费上看,在当前和分摊在今后每年中,并不需要花太多钱;第二,从技术上看,发展它是有各方面好处的,可以带动国家和国防需要的有关技术的发展;第三,预研过程中,可以对航母的战备价值及存在的问题摸得更透,有利于作出最后的科学决策。

1989年到中央军委工作后,刘华清继续关注航母问题,并对国防科工委和总参装备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还先后批准海军和工业部门的专家,去法国、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考察,从俄罗斯聘请了航空母舰设计专家来华讲学,引进了部分设备技术资料。这些工作使军内外进一步加深了对航空母舰和舰载机大系统工程的认识。刘华清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中国航空母舰成功下水,但可以告慰他的是,在他去世半年后,通过改装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中国海军拥有了首艘航母平台,2011年8月14日10时许,中国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航成功回到大连。2012年9月23日正式交付海军。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办公厅副主任)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