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

撕裂的土地——科索沃考察的印象

孔寒冰
2014年08月11日14:4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编者按:作者于2014年受邀在科索沃访问考察,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与那里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和塞尔维亚人深入接触,耳闻目睹,深切感受到在这片土地上,阿塞两族之间因为历史纠纷、民族矛盾以及外力干涉等原因,对对方充满排斥和对立。科索沃虽已建“国”,但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关系和情感仍是被“撕裂”的,阿塞两族的民众虽然也对科索沃“独立”充满信心,但内心深处却又因为这种现状而对未来感到一片迷茫。当今世界不仅存在一处“科索沃”,类似热点和地区还有很多。本刊希望通过展现在科索沃这片被民族对立撕裂的土地上,阿塞两族之间和睦相处的巨大困境,给读者以思考和借鉴。

自2008年宣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以来,科索沃在联合国的政治框架内,主要依靠北约的军事保护和欧盟的经济支持,进行国家建设。尽管包括中国、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在内的许多国家尚未承认,科索沃独立成“国”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然而,宣布独立成国是一回事,真正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又是另外一回事。经济发展上的脆弱无力,政治建构上的杂乱无章,对外关系上的空间有限,都表明科索沃在后一个方面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其中,制约科索沃国家建构最重要的因素便是阿尔巴尼亚民族和塞尔维亚民族的关系。笔者通过对科索沃的深入考察,切身感受到了这是一片被民族对立所撕裂的土地,而现在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两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异常艰难,其中的教训极其深刻。

撕裂科索沃的民族矛盾与冲突

游走在科索沃,我看到、听到和感受到了撕裂科索沃的民族矛盾与冲突。科索沃宣布“独立”后,也有了自己蓝底、黄色地形图和六颗白色星星组成的“国旗”。但是,这面旗帜主要悬挂在阿族人聚居区,塞尔维亚族人聚居区则少见,作为“独立国家”象征的“国旗”没有得到境内塞尔维亚族人的认同。在背靠塞尔维亚的北部城市米特罗维察市,伊巴尔河将它分为两部分,阿族人住在桥南,塞族人居于桥北。塞族人聚居区里不仅没有科索沃的“国旗”,而且到处都是塞尔维亚的国旗和塞尔维亚领导人的像。在周边都是阿尔巴尼亚人的塞族聚居区,塞尔维亚的国旗不可能被大张旗鼓地挂在外面,只是放在室内家中,但绝对见不到科索沃“国旗”。如果说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国中之“国”的话,那么,塞族聚居区就是科索沃的“国中之国”。

大桥的南北都很繁华,路两边都是五六层甚至十来层的高楼,但都不算新,路上的行人熙熙攘攘。转完米特罗维察城区之后,我得到的深刻印象是,大桥连接的似乎不是一个城市,而好像是两个国家。阿族人占据的南边挂的是科索沃国旗和阿尔巴尼亚的国旗,大街两旁商铺的标牌、广告等也都是阿尔巴尼亚文字,走在路上的妇女多半都用围巾包着头,有的还穿着长袍。所有这些与一座有两个宣礼塔的大清真寺遥相呼应,民族和地域的特点非常明显。大桥的北端更是如此。桥头有一座黑色大理石纪念碑,碑身刻满人名,上头是东正教的十字架和圣像。过一条马路,有一个不大的街心广场,周边是街道、商铺和居民楼。广场上有一座人物雕像,刻的字是“格里高利?斯捷潘诺夫,1868—1903”,它的两边高悬塞尔维亚国旗,所有能见到的文字都是塞尔维亚语。这哪里是科索沃,分明是贝尔格莱德!

在普里什蒂纳西北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盖齐曼纪念塔。1389年6月,巴尔干各民族在塞尔维亚大公的带领下同前来征服的土耳其人在这里大战,虽然最终巴尔干联军失败,但塞尔维亚勇士米洛什?奥比利奇夜里只身闯入苏丹大帐杀死了穆拉德一世。这座塔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塞尔维亚勇士而修建的。带我来此处参观的是两位阿族人,他们告诉我,每年6月巴尔干半岛上的塞族人都要来此举行纪念活动,但没有一个阿族人参加。我问为什么?他们说,这是一场塞尔维亚人的战争,与阿尔巴尼亚人没有任何关系。科索沃自古以来就是阿尔巴尼亚人的故乡,塞尔维亚人到这里来打仗,后来还占领了这个地方。所以,他们和土耳其人一样,对阿尔巴尼亚人来说都是侵略者。

在科索沃访问期间,我到了许多大城小镇,其中有阿族的也有塞族的。在与当地居民交谈的过程中,我最关心的当然是塞阿两族的关系。参观佩雅修道院需要买两欧元的门票,门票上不仅印着修道院里的东正教堂,而且还有对这座修道院历史的介绍,特别强调了它与塞尔维亚人的关系。陪我同去的阿族司机说,那上面写的全是瞎说,因为这块地方原本是阿族人的,后来被塞尔维亚人生生抢去。修道院里的一个年轻的塞尔维亚族修士则对我说,科索沃自古以来就是塞尔维亚人的,教堂及里面的壁画就是很好的记录。并说,现在阿族学校全都是用假史教育后代,培养他们对塞族的仇恨。

难以弥合的裂缝

现在的科索沃有两百多万人口,其中92%是阿尔巴尼亚族,5.3%是塞尔维亚族,其他民族合计占2.7%。除了北部的米特罗维察背靠塞维尔维亚之外,其他的塞尔维亚族人聚居区差不多都为阿尔巴尼亚族人所包围。

虽然阿塞两族的关系说不上有史以来就非常好,但也绝不是一直就像现在这样充满着对立和冲突。在科索沃期间,我在与两族的普通民众进行交谈时,都问过两族关系的问题。他们的回答竟有很强的相似性,那就是在1999年战争之前,特别是在南联盟时期,他们混居在一起,有比较密切的交流,相互关系大体上还算和谐。但是,北约轰炸南联盟使阿族人和塞族人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前者要求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后者坚决反对科索沃离开塞尔维亚。2008年科索沃宣布“独立”之后,塞族人也试图从科索沃分离出去。现在的科索沃,就是这样一个连环套。

上面提到的那些裂痕都是表面上的,多为民众之间的,但绝不是本质和根本。科索沃承载着塞阿两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在历史的长河中,科索沃先后受制于拜占庭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塞尔维亚王国和土耳其奥斯曼帝国。14世纪中叶,它曾是塞尔维亚的政治和宗教中心,有“塞尔维亚的拜占庭”之称。1389年科索沃战役之后,科索沃开始受土耳其的统治,逐渐成为巴尔干半岛上阿尔巴尼亚的政治、文化和地理中心。所以,塞阿两族对科索沃都有难以割舍之情,而一些大国就利用了这种情感将其分而治之。1912年欧洲六大国划定阿尔巴尼亚的疆界时,将科索沃划分给了塞尔维亚。1939年,意大利占领南斯拉夫期间,又将科索沃大部分划给了阿尔巴尼亚。二战之后,科索沃重回塞尔维亚手中。在这过程中,塞阿两族之间的恩怨被大国这种错位的对待复杂化了。

在访问科索沃期间,我深深感受到,无论是阿族人还是塞族人对两个民族在一个国家中和睦相处似乎都不抱有希望,都在不断强调两个民族之间历史的和现实的矛盾与仇恨。在科索沃,为了塑造对统一“国家”的认同,曾有人主张不分阿族人和塞族人,也不管信仰伊斯兰教还是东正教,努力建构“科索沃人”,就像波黑要不分民族和宗教信仰地塑造一个“波斯尼亚克族”一样。“绝对没有这种可能”,当我问及这种提议时,不论是塞族还是阿族的受访者都毫不迟疑地这样回答我。我问为什么是这样?他们共同的看法是,阿族人认同的是阿尔巴尼亚,而塞族人认同的是塞尔维亚,从古至今几乎没有交叉承认,未来也不可能有。

正常化国家之路困难重重

科索沃单方宣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成国后,塞尔维亚则宣布绝对不放弃对科索沃的主权,但承诺不会动用武力阻止。国际社会对科索沃独立的态度也不一样,有的承认,有的不承认。“科索沃感谢你”(www.kosovothanksyou.com)网站宣称,截止到2014年5月,已有108个国家承认科索沃为独立国家。但是,除塞尔维亚之外,包括中国、俄罗斯、希腊、罗马尼亚、西班牙在内的许多国家至今仍然没有承认科索沃是独立主权国家。

现在看来,科索沃独立成“国”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但在各方面离建构成真正的独立国家还有很远的路要走。透过民众的眼神,可以看到虽然他们对科索沃独立充满信心,但对如何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又很迷茫。毕竟科索沃居于西欧北美的卵翼之下,处在国际政治的风口浪尖,纠结在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文化的冲突当中。

根据2008年宣布“独立”之后不久生效的新宪法,科索沃实行的是多党议会民主制。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四年一届。在议会的120个议席中,100个属于阿尔巴尼亚族,10个属于塞尔维亚族,其他民族10个。在2011年2月选出的第一届议会中,科索沃的两个主要政党科索沃民主党(PDK)和科索沃民主联盟(LDK)分别获得34个席位和27个席位。前一个政党成立于1999年,其前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与南联盟对抗的阿族武装科索沃解放军。后一个成立于1989年,领导人是主张以和平方式追求科索沃政治独立的鲁格瓦。科索沃也有“总统”,由议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任期为五年。在2010年底进行的选举中,B.帕佐利当选为“总统”。但是,由于党派斗争,2011年3月“宪法法院”裁定议会这次“总统”选举过程因违宪而无效。最后,在美国驻科索沃大使馆的协调下,各党派同意选举时任科索沃警察总署副署长的A.亚西亚加为“总统”。2014年6月,科索沃举行了新的议会大选,民主党获得37个议席,民主联盟获得30个议席,但政府组建尚在商讨中。

在经济层面上,我感触最深的是它经济发展的低迷和民众生活水平的低下。按照国际汇率计算,2011年科索沃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为64.52亿美元,人均3534美元。考虑到近一半的人在海外工作,科索沃的GNP(国民生产总值)要高于GDP。尽管如此,科索沃的经济萧条还是到处可见,没有能够支撑国民经济的企业。站在普里斯蒂那的高处山坡上,能看到的只有一个规模不大、冒着浓烟的火力发电厂。城市里最多的是卖杂货的小商店和小咖啡馆,路边最多的是少见有车加油的加油站和拆解旧汽车的小作坊。由于经济增长无力,难以创造出足够多的就业机会,科索沃的年轻人多半都到西欧找发展机会。结果,劳动力的大量流失造成科索沃的经济发展更加缺乏动力。大到政府开支小到街心公园建设维护,都需要外部特别是欧盟的资助。2013年,欧盟援助了科索沃七千多万美元。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科索沃的失业率一直徘徊在50%左右,据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数比例高达37%。

毫无疑问,科索沃最棘手的问题还是阿尔巴尼亚族和塞尔维亚族在国家、历史、文化和宗教等方面仍无相互认同,积怨甚深。不过,就目前而言,两族之间的冲突在减少,偶有出现也处于可控状态。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科索沃的安全局势全靠联合国维和部队来维持。在科索沃各地,人们很容易看到北约各国的部队。印有“KFOR”字样的军车不时地从公路上疾驰而过,北约士兵到处可见。科索沃境内的许多塞族名胜也都处于北约部队的保护之下。

在对外关系层面上,科索沃虽然自称有一百多个国家承认,但在国际舞台上的实际活动空间有限,接纳它的只有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成为欧盟和联合国的成员仍是遥远的事。同塞尔维亚的关系更是直接制约科索沃与国际社会接近的程度,近两年来双方虽然开始对话并有些进展,但要实现真正的正常化还是困难重重。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东欧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当代世界》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