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

2014年7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2014年08月11日14: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一、第23届非盟峰会召开,农业与粮食安全成焦点

6月26—27日,第23届非洲联盟峰会在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召开,非洲国家领导人就非洲农业发展、气候变化、地区安全局势、自贸区建设、未来50年发展愿景等议题献计献策。其中,农业和粮食安全问题成为此次峰会的主题。非洲农业生产技术极为落后,粮食生产无法自给自足,这与非洲拥有大量可耕地资源的现实极不相称。事实上,非洲因缺乏粮食所带来的安全挑战不亚于地区冲突所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

目前,70%的非洲人口生计依赖于农业,农业对非洲GDP的贡献率达30%。可见,农业对非洲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和千年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此次非盟峰会承诺到2025年消除非洲大陆长期存在的饥饿问题,并出台大量倡议和举措以保证该目标的实现。事实上,早在2003年非盟就发起了《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CAADP),旨在通过地区层面合作,提高非洲农业生产率,以确保非洲各国农业年均增长率达6%。然而,过去十年,只有七个非洲国家实现了这一目标。可见,非洲国家最终实现农业生产转型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不在于提出多少倡议和举措,而是应把现有的诸多倡议和举措具体化,并落到实处。

二、安倍欲解禁集体自卫权,日本政治右倾愈演愈烈

7月1日,日本政府就修改宪法解释以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达成一致,即日本或与日本关系密切的国家遭到武力攻击,威胁到日本的存亡,从根本上对日本国民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构成明确威胁的情况下,允许最小限度地使用武力。若该决议及其与安全防务政策相关的法律条款得到国会支持,日本将从根本上背离二战后所确立的“专守防卫”安全政策。而决议中模棱两可的表述也无疑会提高日本采取军事行动的政策空间。安倍内阁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决议一经出台,便遭到数万民众的抗议和抵制。《朝日新闻》甚至将7月1日称为“日本宪政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天”,折射出日本国民对安倍一意孤行的不满。

虽然日本国内支持反战的民众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安倍的修宪行为,但由于安倍内阁在国会参众两院的多数地位以及美国的纵容和支持,日本政治的右倾态势很可能会愈演愈烈。7月11日,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与到访的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举行会谈,双方就安倍内阁解禁集体自卫权写入《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一事达成一致。事实上,除美国对安倍内阁解禁集体自卫权这一行动表示“强烈支持”外,菲律宾、澳大利亚等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也纷纷表态支持。美国及其盟国的支持为安倍政权有恃无恐地解禁集体自卫权创造了条件,这无疑会使安倍政权在右倾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东亚地区的安全局势也必然会受到牵连。

三、习近平主席访韩,中韩关系迈新阶

7月3—4日,应韩国总统朴槿惠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共创中韩合作美好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伟业》的重要演讲,表示中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略合作伙伴,双边关系迈入最好发展时期。通过此次访问,中韩两国国家元首承诺要在2014年年底完成自贸协定谈判,并建立人民币对韩元的直接交易机制,双方在经贸、能源、环境、教育等领域签署12项协定。中韩合作进一步升温,可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毫无疑问,习近平主席访问韩国大大提升了中韩两国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合作。倘若2014年年底中韩能够签署双边自贸协定,不仅意味着中韩双边贸易和投资将实现升级,而且会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大的正能量。当然,中韩关系走强,其意义并不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在日本安倍政权日益右倾和美国大力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深化发展中韩关系还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意义。不过应该看到,虽然韩国在经济上依赖中国,但在军事安全领域却需要美国的保护,美韩联盟的客观存在仍是中韩关系向纵深方向发展无法迈过的一道槛。

四、加沙硝烟四起,以巴恩怨难消

7月8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代号为“护刃行动”的军事打击,旨在严重削弱巴勒斯坦激进武装哈马斯的军事能力,迫使其停止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以维护以色列本国安全。此次冲突的起因却由小事引发:三名犹太学生在希伯伦附近被诱拐杀害,随后以色列极端分子残忍报复并在耶路撒冷屠杀了一名巴勒斯坦人,这一举动引发了西岸和以色列巴勒斯坦人的大规模抗议。哈马斯强调三名犹太学生被杀非其所为,而以色列则将矛头对准了哈马斯,最终双方只能兵戎相见。7月19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地面进攻,导致冲突不断升级和大量平民死伤,酿造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此次加沙硝烟四起虽由小事引发,但巴以冲突的反复发作从根本上来讲是由双方历史上长期累积形成的民族宗教矛盾以及对土地、资源等要素的争夺所导致的。虽然阿巴斯领导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张和平解决巴以冲突,但加沙地带由哈马斯实际控制,阿巴斯的影响力有限。更何况美国与以色列仍将哈马斯定性为“恐怖组织”,而阿巴斯也面临法塔赫与哈马斯之间的矛盾问题。同时,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也存在难以消解的深刻矛盾。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决定了任何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巴以冲突的努力都绝非易事。然而,无论多么不易,坚持和谈才是正道,否则留下的只能是仇恨和灾难。

五、从“环太”军演到对话与磋商,中美“互信赤字”亟需改变

7月9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结束港岸训练,开始向指定海区航渡参加海上演习,这标志着“环太平洋—2014”军演开始转入海上实施阶段。在此次美国主导的“环太”军演中,首次应邀参加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主要承担了人道主义救援、海上搜救、反海盗等十多项科目演练。“环太”军演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于7月10日圆满落幕,并达成300多项具体成果。这表明,在经过一段时间反复紧张之后,中美关系开始趋于转圜。

中国参加“环太”军演是中美双方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在军事层面的反映,而中美通过战略与经济对话和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这两大平台所达成的具体成果也说明双方在诸多领域存在巨大合作空间。然而,在“环太”军演中,诸多演习科目并不对中国开放,中美之间的对话与磋商也主要集中在经济和人文领域,这似乎折射出中美两国在安全战略层面仍然缺乏互信。中美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双方出现分歧和波折也不足为奇。但作为国际体系中的大国,中美双方都应以成熟、理性的心态看待彼此的发展,扭转“互信赤字”的不良局面,管控分歧、促进合作,始终使双边关系不偏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轨道。唯有如此,中美关系才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保障。

六、福塔莱萨峰会成果丰硕,金砖国家合作迎来新局

7月15—16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在巴西举行。会议期间,五国共同签署《福塔莱萨宣言》,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开发银行初始授权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购资本为500亿美元,由五个成员国均摊,总部设在中国上海,首个区域办公室设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应急储备基金规模为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出资410亿美元,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各出资180亿美元,南非出资50亿美元。开发银行主要为成员国及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发展融资,而应急储备基金则主要是在一国外汇储备不足的情况下提供支持,以维护成员国金融秩序的稳定。

此次金砖峰会达成多项重要成果,使此前西方舆论界一度盛行的“金砖褪色”看法不攻自破,同时也折射出金砖国家合作正在迎来新局面。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应急储备基金的成立表明,新兴国家的崛起不仅是物质性的,而且还可以在制度层面向世界提供公共产品,在理念层面向世界提供问题解决方案。当然,这些新产生的全球性金融机制并不是对二战后美欧所主导的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挑战,而是一种补充和完善。从这种意义上来看,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南南合作将为全球经济治理带来新的动力。

七、马航MH17被导弹击落,美欧与俄矛盾越陷越深

7月17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客机从荷兰阿姆斯特丹飞往马来西亚吉隆坡,途经乌克兰顿涅茨克州时被导弹击落坠毁,机上298名人员全部遇难。空难发生后,乌克兰危机相关方纷纷出面相互指责。乌克兰政府将矛头对准分离主义分子,称客机被击落系乌东部地区亲俄武装所为。美国则借机行事,称击落马航客机的导弹由俄罗斯提供,试图让俄承担相应“连带责任”。俄罗斯则指责,若非美国背后插手,乌克兰便不会陷入乱局,也就不会有现在的空难悲剧。很明显,此次空难事件使本已紧张的乌克兰危机更是雪上加霜。

马航客机坠毁后,乌克兰危机相关方都将责任归咎于对方,表明美欧与俄的矛盾可能会因此越陷越深。事实上,早在马航客机坠毁前一天,美国和欧盟便分别宣布对俄罗斯实施进一步制裁,涉及俄罗斯能源、金融和工业等核心领域。空难事件发生后,欧盟警告可能会对俄罗斯实施更进一步的经济制裁。美欧的战略意图十分明确,就是想借空难事件向俄罗斯施加压力,以解决乌克兰东部地区久拖未决的冲突问题,将乌克兰纳入美欧的势力范围之内。美欧与俄战略对决,乌克兰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至于美欧咄咄逼人的“冷战”思维能在多大程度上使俄做出让步,却仍有待观察。

(执笔:张凯)

《当代世界》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