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

以客观历史多维的眼光认识中国

——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比利时欧洲学院的演讲
王克群
2014年07月18日09:5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中指出:“观察和认识中国,历史和现实都要看,物质和精神也都要看。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探索史,这些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脱离了中国的历史,脱离了中国的文化,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脱离了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是难以正确认识中国的”。这一重要演讲,从五个角度阐明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访问过程中,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正确认识中国不能脱离中国的历史、文化,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了解中国,切忌盲人摸象,要以客观、历史、多维的眼光,感知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

一、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

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造的文字至今广泛使用。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说:“礼之用,和为贵。”至于中国民间,千百年来所信奉的人生信条,也不外乎和气生财等。《中庸》以“和”为“天下之达道”,能“和”则能四通八达,无往不利。

和谐是和平之上的一种更高、更美的境地,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个体的人自身的和谐。人既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的需要,也必须调整人的生活方式以适应自然的规律,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根本要义。人与人的和谐强调人既要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既要考虑局部的利益更顾全整体的利益。个体的人自身的和谐包括身心两方面,重点在于通过实践和自省以提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包容性特征。从中国历史的长河看,儒、释、道三家都有包容传统,其中儒家以传承夏、商、周三代文化为己任,主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包容品格。正是这种强大的包容性,使得中华文化遭遇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不仅没有消亡,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在挑战中进行文化更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新阶段。人类文明同样需要海纳百川的包容品质来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人类历史上有四大古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而唯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这说明中华文化在延续力上具有的显著优势。

二、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

古代中国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明朝的中后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清朝初期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康熙年间,清廷与罗马教廷发生礼仪之争,西洋人在中国传教和贸易都受到更加严厉的限制。当时清朝号称极盛,由于统治者缺乏开放的胸怀,出于妄自尊大以及狭隘的防范心理而采取的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而在西方社会已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的洗礼更加快了他们的发展,终致西方文明迎头赶上并超越了我们。

我们从优势变劣势、从先进到落伍,总之,落后就要挨打。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由一个封建大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国家不能独立,人民的生命就没有保障。危害中国人民生存的,首先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因此,争取生存权首先要争取国家独立权。

从1840年到1949年的110年间,英、法、日、俄、美等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过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1900年八国联军烧杀抢掠,将5万多人的塘沽镇变成空无一人的废墟,使拥有100万人的天津在烧杀之后仅存10万人,进入北京后杀人不计其数,仅庄王府一处就杀死1700多人。在1937年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中,2100余万人被打死打伤,1000余万人被残害致死。其中,在1937年12月13日后的6个星期内,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就杀害了30万人。

帝国主义者还大肆贩卖和虐杀华工。据不完全统计,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被贩卖到世界各地的华工多达1200万人。这些被绑架、被欺骗的华工囚禁在“猪仔馆”,被烙上贩卖目的地的字号。1852—1858年间,仅汕头一地“猪仔馆”中的4万华工,就有8000多人被折磨致死。列强在中国各地开办的工程和矿山中,肆意虐杀华工的记录骇人听闻。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仅东北地区就有不下200万劳工被迫害折磨致死,死后被扔进山沟或乱石坑。现已发现的这种“万人坑”就有80多处,埋有劳工尸骨70多万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在中国大陆铲除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任人宰割、受尽欺凌的屈辱历史,结束了长期战乱、一盘散少的动荡局面,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国家独立。新中国人民以国家主人的姿态站立起来,真正享有了应有的人格尊严,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从此获得了根本保障。

三、中国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

习近平主席指出,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制度推翻了,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学习西方屡遭失败的教训,并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在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以自身的先进性,将一盘散沙的亿万民众团结和发动起来,组成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农民为主体的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扫除了障碍。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最大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照搬了苏联模式。但毛泽东并不盲目迷信,他很早就提出要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但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探索步入歧途、出现挫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并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当代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对党、对人民、对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

历史和现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伟大实践中所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一条光明之路、吉祥之路、希望之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什么道路能够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的发展进步。

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发展中的中国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目前经济总量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作为有着13亿多人口的国家,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无疑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但无论从国际通行的各项人均发展指标看,还是从经济和社会结构看,中国无疑属于发展中国家。衡量一个国家的真实发展水平,既要看其经济总量的大小,也要看人均水平的高低。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增长,至2013年中国GDP达到了约568845亿元的水平。如果仅从总量看,中国经济规模的确不小,但如果用13亿人口一除,中国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显示出巨大差距,表现出明显的发展中国家特征。

相对而言,发达国家内部的发展较为平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较小,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而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比如,中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都不到城镇居民的1/3;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比率不到城镇的1/3;人均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不到城镇的1/6。因此,把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定位,一要把人均指标特别是有关民生状态的人均指标摆到突出位置,适当淡化总量规模指标。二要避免因经济规模快速扩大而忽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国际国内、城乡、区域、产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结构性问题,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新体制形成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很容易被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大所掩盖。三要从经济总量、人均水平、经济结构、体制机制等多个维度展示中国全貌,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四要在综合国力提高的同时持续提升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使人民群众公平而充分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五、中国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

习近平主席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坚定地把改革推向前进。

事实证明,没有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的明天。瞩望未来,改革开放只有坚持正确方向,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人民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发展才能前景广阔,民族复兴才能变为现实。

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意味着我们党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奋力推进改革开放。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唱响改革开放进行曲,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的创造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面对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坚定信心,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勇于冲破观念障碍,破除利益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顽瘴固疾开刀,以更强的改革开放力度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系山东省济南市委党校马列研究所教授) 

山西《前进》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