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强军火种在这里越燃越旺

——解读西安政治学院的育人价值观

记者 王通化 特约记者 刘国顺 尹曦铭

2014年06月03日08:43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强军火种在这里越燃越旺

西安政治学院学员在进行军政综合演练

一所军校的校徽是靠一个个毕业学员擦亮的。他们建功立业的岗位集合,构成了一所军校的醒目坐标和强军方位。

4月中旬,最新的一份毕业学员跟踪调研报告摆在西安政治学院院长张本正案头的时候,这些学员所处的岗位让他内心为之触动——

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作战部门政委彭军荣、中国第一支潜艇部队政委张伯硕、第二炮兵“常规导弹第一旅”政委马福升、南京军区某陆航团政委林超平、广州军区某部“红一团”政委李振荣、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神仙湾”边防哨卡指导员苏鹏飞……

这份长长的名单让张本正欣慰,也让他想起85年前的另一份名单。在西安政治学院军队政治工作历史陈列馆里,那份挂在墙上的“古田会议参会人员名单”常常让他流连,驻足,仰视,凝思。

“那是当年的强军火种,如今火种已传承到我们手里,如何让它越燃越旺,生生不息?” 这句发问的背后是一所军校的价值观,更是一所军校的原动力。这里炼制的信仰、改革、融合、作风四道真火,正以强劲火力助燃强军火种,助推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成批生长。

信仰之火——

涵养元气才能底气十足

眼前的调查问卷结果让王军旗教授心情沉重——

近80%的人高度依赖集体组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平时自觉学习的仅为20%,过半人对党史军史一知半解……

“要知道,这些应该是政治工作者压箱底的东西!”身为西安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主任,这位教授更忧心的是10分钟的课间。学员们口口相传的段子,随时都在消解着讲课效果。

大数据时代,大道理看似谁都懂,但有些硬道理真的懂了吗?王军旗意识到,这些在基层带兵打仗的人、这些党代表,正在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仰困扰。望着整整齐齐走在队列中的学员,他不免感慨:“身体上入列容易,思想上入列难!”

王军旗的忧虑让学院领导感同身受。“理论功底不牢带来的必然是理想信念不纯、思想认识不清。”在该院政委薛保国看来,政工干部的知识结构里,必须要有党的创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史军史等构成的“压舱石”,“这是信仰的元气,涵养元气才能底气十足,底气足了才能心明眼亮,明辨是非”。

因此,给每一位学员开列“强基固本”理论配方,成为学院上下形成的共识和行动。近几年,西安政治学院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数次调整,但“举旗铸魂”的课程始终足额足量。这其中,各种实务培训班的课程配置尤为引人关注。前来培训的学员发现,课程表里多了许多理论课。“实务班要教管用的招法,学理论有啥用?”足量的理论课一度招来教员、学员和用人单位三方的抵触,但学院党委始终不为所动。

“能打胜仗首先是政治信仰的坚定,政治信仰不坚定,一切等于零!”政委薛保国说,除了坚守课堂,学院不断开辟“举旗铸魂”阵地——

坚持36年的延安革命传统教学,如源头活水开启一代代学员思想寻根的闸门;自主研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系统》实时更新,堪称学员手中强大的理论学习引擎;校园网上的“专家库”直面学员提出的现实问题,在交锋互动中解惑引路……

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也在为学员带来更深刻更具活力的精神之旅。王军旗教授发现,他课上穿插的党史军史故事最受学员欢迎。比如,在讲到理论学习与能打胜仗的关系时,他说:

“在战争异常激烈、前方缺干部的紧要关头,我们党为什么还要坚持从前方抽调干部到‘抗大’学习?目的只有一个:学习理论、提高党性、培养大局观。我军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既离不开军政主官的密切配合,更与他们把握大局的能力息息相关。今天,我们这支军队正处在深刻的转型之中,不学理论如何把握大局,如何实现党委的高位引领和把关定向作用?我军的‘生命线’某些程度上就掌握在各位手中!”

这些话,学员听得津津有味。课下,不断有学员找他要课上的讲义。“教授,太精彩了,我都没来得及记!”那一刻,王军旗充满幸福。他在想,“理论之树常青”的奥秘在于时代性和感召力。元气的滋养,或许需要更多这样既有高度又有厚度的课。

改革之火——

战斗力标准是命根子

邓海潮教授没想到改革这把火会烧到自己头上。

2013年5月,听说学院要申请撤销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他失眠了。身为当年该硕士点申报工作的主要参与人,这个决定让他难以接受。事实上,学院内外很多知情人士都难以理解这个决定。

是这门课不重要吗?要知道,在西安政治学院建校起家的“老六门”里,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席位。早在2003年就以过硬条件被批准设立硕士授权点,可谓看家老牌。

是师资力量不够吗?要知道,邓海潮教授的同事里七成拥有博士学位,8成职务在副高以上,可谓师资力量雄厚。

“改革可以,但怎么能革掉自己的命根子呢?”面对纷至沓来的反对声、商榷声、惋惜声和议论声,学院党委没有立即回应,而是顺势把议论变成一场大讨论:究竟什么是我们的“命根子”?

有些时候,发生在这个校园的故事需要我们用更宏阔的视角去审视。走在该学院的院史馆里,几乎每隔几步,记者都会看到“大讨论”的字眼。在这所有着37年历史的军校里,“大讨论”及其带来的改革似乎有一种基因在传承——

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在学院掀起了“政治工作如何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有所作为”的大讨论,10多个新学科由此成为人才培养新的增长点;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后,学院先是发起“如何适应打得赢不变质的时代要求”大讨论,随后砍掉了文秘系等教研室,加大了军事斗争政治工作教学和科研力度;2003年学院被确定为中级任职教育院校,一场“如何实现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型”大讨论为教学改革注入强大动力……

一次大讨论就是一场头脑风暴和思想刷新。这一次大讨论的“风暴眼”是战斗力标准。战争年代我们的“抗大”没那么多专业,但教的内容和战场息息相关。今天我们的专业越来越细分、资源越来越多、学科越来越齐全,但离战场有多远?离战斗力有多远?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大讨论中冲刷着学院的每一个人。

“政治经济学专业军队需求量不大,与军事斗争准备联系不够紧密,军事特色不够鲜明。”尽管字斟句酌,但人们还是从院党委的决议中感受到壮士断腕的力度。

“要提高政治工作对战斗力的贡献率,首先要增强政治工作的战斗性。不按战斗力标准设置学科和专业,怎能培养出担当强军重任的新型政工人才?战斗力标准才是我们的‘命根子’。”训练部部长陈耿说,对照战斗力标准这把尺子,他们修订了79门核心和主干课程标准,更多课程仍在整合之中。

阳春三月,这所军校持续发酵的大讨论迎面遇上“强军目标与新型政工人才培养”研讨会。来自全军军事教育专家、学者的理念碰撞进一步为这里的教学改革注入能量。如今,面对校史馆里展示的一个个优质课程奖杯和奖状,西政人的眼神里多了审视味道:我们还有哪些优质课程需要优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