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认知统一战线>>中国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告黄埔军校同学书

2014年04月25日15:27    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

原标题:告黄埔军校同学书

告黄埔军校同学书

——为纪念廖仲恺先烈

何香凝

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日

廖仲恺先烈殉国到现在是二十一年了。

在二十一年前的今日——八月二十日,国民党因廖先烈之被害,受到很大打击。追想当时情形,在逆风突袭之下,我党革命同志以及广大群众,无不同深悲痛和愤激,黄埔同学尤感痛失导师。无疑,这是法西斯所施的残酷手段。法西斯为什么要谋害廖先烈呢?就是因为在革命发展中,廖先烈以积极态度帮助孙总理改组国民党,确定亲苏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唤起国内广大群众,为实现三民主义去参加革命。尤其主要的是廖先烈秉承总理意旨,创立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干部,负起实行总理遗志的任务。法西斯以反革命立场,眼见革命发展的局势,于是不能不下毒手了。然而革命事业不因一人之死而受挫。后来黄埔同学受廖先烈精神感召,为贯彻三民主义实践革命,英勇地流了很多鲜血,正是中华民族儿女最光荣的血,卒之北伐成功,和此次抗战也成功了。廖先烈应该安慰于九泉了。我觉得过了廿一年的今日,中国依然一团糟的今日,内战蔓延扩大的今日,民不聊生的今日,中华民族生命不保的今日,我们黄埔同学莫名其妙的依然继续大量流血的今日,我不禁凄惨起来,很悲哀,很痛伤,束手无策,终日彷徨。国父和廖先烈在天之灵,以及为国英勇牺牲的黄埔同学在天之灵,魂如归来,作何感想!就是现在还未曾很快被牺牲到的各同学们又作何感想呢?我细想一下,黄埔同学,新新旧旧,遍满全国。就个人方面讲,二十多年来,知识经验,更加丰富了,地位更加崇高了,责任更加重大了。应该知道黄埔军校的历史,体认黄埔军校的革命精神,认识黄埔军校建立的意义,深切记忆黄埔军校创办艰难这一段经过事实。我大家都不会忘记,当时孙总理提示建立军校,廖先烈秉承遗教规划进行,废寝忘食,一身全力负担这一宗大事,几经艰苦,得到开办,得到苏联帮助军械,乃至编练成军,筹饷供应,然后革命事业能够在巩固基础上顺利进行。今日饮水思源,至少要想到这一点。大家知道,过去黄埔军校对于革命事业所以有很大成就,固然由于自身的努力,同时还知道,实乃由于得到国内广大工农群众的拥护。以及得到同情三民主义的国际友人——苏联的援助。北伐战争中,军民合作的伟大史实,国际正义的热烈同情,这都是实际经验,这都是廖先烈秉承总理遗志,以及黄埔同学们向三民主义民主革命努力的结果。

如今抗战胜利了,内战还在进行日甚一日,使农村破产、工业凋残、经济崩溃、人民窒息,而战争中流的血,都还是我们同学和最凄惨的同胞。这是廖先烈创办黄埔军校始料所不及的,就我个人也始料所不及的,更无论孙总理始料所不及的了。然创黄埔军校的革命精神,就在这样一个反民主反和平的内战局面之中就收场完结了吗?我想未必。回忆总理临终时,曾有遗书致苏联,内说联苏联共亲善的意义,当时我是遗嘱见证人,追念总理的遗言,如今是否遵守,忍看你们供内战牺牲所流的血,徒变为给独裁专治百年基业御用,这更出乎总理意料之外,这是何等的悲惨。然而我们到底是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总理所昭示我们的要建设一个和平民主的三民主义国家,并不是要我们用武力残杀人民以至于把民族国家毁灭。总理曾谆谆告诫说: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军人要爱护人民而后才得到人民的拥护。这是革命军人所应当服膺的真理。而现时进行的大规模内战,与和平民主建国目的相反,与三民主义相反,与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相反。人民已经深恶痛绝这种内战,憎恨唾骂主张内战的分子。最可痛的是这场内战屠杀工具,乃是美国制造的飞机大炮,蓄意内战之徒,欣然接受了美国送来这种名为援助的武器,悍然放胆进行残杀。须知人民绝对不能宽恕这一罪行的。黄埔同学们!大家要真诚服膺孙总理的告诫,要成为人民爱护的军人,就要顺从人民意旨。全国民意,要民主和平,要安居乐业,要建设三民主义自由独立富强的新中国。这样有甚么理由进行内战,更有什么理由接受美国送来名为援助的武器来坚持内战。孙夫人最近所发表的意见,足以代表国民党。并代表全国人民,指示出和平民主救中国的道路。孙夫人一生追随总理,深知总理志愿之所向,她是确能尊奉总理遗教的最崇高伟大的一人。我觉得孙夫人仍至孙哲生先生是总理家族血缘至亲,真正三民主义信徒,无论如何?他们的意见,和他们在国民党的地位,应该受到尊重,不应该受到漠视,更不应该受到阻挠压抑甚至排斥。何况现实国民党要担当实行和平民主的责任,首先取得人民信任,断断不容许党内凶横专制的。黄埔同学们一定能了解这一点。总而言之,我国今日必须从速实现民主和平。无论自已努力也好,或接受友邦物资援助和军事训练也好,一切以民主和平建国为目的。与此目的相背相反的,我们必须拒绝,以免白流自己的血,并须进一步努力争取和平,以普救人民于内战惨苦之境。这是孙总理临终三呼”和平奋斗救中国”的至高无上的伟大精神,也是廖先烈创办黄埔军校的精神,愿我们黄埔军校同学勉励继续则幸甚。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八月二十日

选自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日香港《华商报》

分享到:
(责编: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