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认知统一战线>>中国民主党派

关于弘扬伏羲文化精神,将甘肃省级  公祭伏羲典礼升格为国家级公祭大典的建议

2014年04月24日11:19    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

原标题:关于弘扬伏羲文化精神,将甘肃省级 公祭伏羲典礼升格为国家级公祭大典的建议

伏羲是原始氏族社会的杰出首领,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伏羲作为三皇的“首帝”地位,我国先秦典籍及以后的历代古籍中已有记载和确认。甘肃省天水市内至今保存的伏羲庙、卦台山等多处古迹遗存也充分说明:伏羲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天水秦安大地湾附近的女娲祠、砖刻、牌坊、白蛇匾等古遗迹,以及“风沟”、“风谷”、“风台”等与伏羲“风”姓相关的地名,都是留存至今的伏羲及其部落的生存遗迹。

大地湾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甘肃天水是以伏羲为代表的华夏先民长期生活的地域,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伏羲是华夏民族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的一位有“圣德”的部落首领代表。因伏羲诞生于天水,1992年8月13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1992年9月国家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决定在天水建立华夏文化标志物。

伏羲文化是距今约8000年的史前文明。伏羲及其部落发源于渭河上游的天水地区(古称成纪),后来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先进的文化思想繁衍于黄河中下游,以及中国的西南部等更为广大的地区。伏羲对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贡献:作八卦、结网罟、取火种、兴嫁娶、制历法、创乐器、造书契。以上伏羲的“开天明道”之功表明,伏羲是渔、牧、农业生产的先行者,是中华民族起源时期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先驱及社会制度的奠基者。伏羲的一系列贡献,构成了伏羲文化体系,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而且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

在远古,伏羲是以蛇为图腾的氏族。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是伏羲部族在自己的图腾中融合了其他部族的猪、马、牛、狗、鹿等图腾后,综合形成的。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三皇五帝之中,只有伏羲的形象是人首蛇身(即龙身)。因此,伏羲是中华龙图腾的始祖。天水是中华龙的本源所在。多元相容的“龙”象征团结强大,象征和平统一,象征智慧与理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博大而最富有魅力的形象。伏羲龙文化兼容并包的精神在华夏大地代代相传,已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见证。伏羲不仅是汉族的人文初祖,而且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历来受到后世的赞颂和崇敬。历代都把伏羲作为人文始祖而祭祀纪念。伏羲祭祀始自春秋时期。自秦汉至明清,全国各地对伏羲的祭祀不断,相沿成习,历经二千余年的历史积淀。在祭祖圣地天水更是形成了内涵独特、丰富厚重的祭祀文化。历史记载,至明代时,天水祭祀伏羲的中心从卦台山移至天水伏羲庙。祭祀活动规模宏大,隆重典雅。天水作为伏羲文化的摇篮,成为人们参谒朝拜伏羲、寻根问祖的历史文化圣地。

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中华各民族的本源文化,对我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伏羲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和交流源远流长。自20世纪80年代始,天水市积极开展了对伏羲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开发工作。1988年天水恢复了公祭伏羲大典,至今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17届伏羲文化旅游节。1995年天水成立了伏羲文化研究会。2002年6月又成立了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这一全国性研究机构,有力地推动了伏羲文化研究和开发工作。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天水市先后投入资金1.2亿元,对伏羲庙和有关伏羲的文化遗址进行了维修和保护性开发。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伏羲文化为主体的系列文物景观。2003年,天水市开始筹划建设“中华始祖园”。2005年4月,已编制出“中华始祖文化园”工程初步规划。2005年,公祭伏羲典礼已提升为省级公祭大典。伏羲文化旅游节被国家有关部委评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自天水恢复公祭伏羲大典活动的若干年来,许多海外华裔和台、港、澳同胞,不远万里,前来寻根问祖,进行文化和经济交流。祭祀伏羲体现了广大华夏子孙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对民族团结和睦的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希望。祭祀全民族共同始祖的活动,在中华各民族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桥梁。许多尊崇太极八卦,研究易经的国际人士,也纷纷来到天水旅游、观摩和切磋,从而将伏羲文化的交流与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为进一步弘扬伏羲文化精神,扩大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将甘肃省级公祭伏羲典礼升格为国家级公祭大典。同时希望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对“中华始祖文化园”的建设,在资金上给予专项支持。我们认为,在传统文化遭遇尴尬、文化认同感严重缺失的今天,在甘肃天水这一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举行国家级公祭伏羲大典,可以唤起人们更加重视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和增强全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自信心。理由如下:

一、华夏子孙对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崇敬和礼赞,是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伏羲文化的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具有强烈的多民族文化的认同性、包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伏羲文化是地域文化和时代文化的精华,既是寻根文化、汉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母体,也是面向未来的文化,是中华哲学体系、民间民俗文化的宝库。在甘肃天水这一历史文化名城举行国家级公祭伏羲大典,将使之与陕西黄帝陵祭祀一样,成为华夏子孙缅怀先民伟大业绩,弘扬华夏龙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的又一重要文化纽带。

伏羲文化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和实践性,以及它所代表的奉献精神、和合精神,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风貌,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品质,是中华文明的灵魂和精髓,也是现时代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寻根祭祖,是海内外华夏子孙文化精神的寄托。祭祀伏羲大典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是联系全球华夏儿女的文化纽带和精神基因。将公祭伏羲典礼升格为国家级公祭大典,可以更加广泛地吸纳全球华人前来参加寻根祭祖活动,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意识,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海内外华夏儿女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共同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三、伏羲文化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旅游、推动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我们认为,若以国家级公祭伏羲大典作为主要文化载体,充分利用和开发天水这一祭祖圣地,增加必要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对有关伏羲文化遗址及相关文物的挖掘、收集,保护和利用,对历史资料的整理、研究,展示和宣传,以及合理整合相关历史文化资源,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不仅可以弘扬和培育融传统与时代精华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精神,而且起到带动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注:该提案得到甘肃省人民政府的答复。

分享到:
(责编: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