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海勃湾区:干部上门 群众暖心

2014年03月28日15:17    来源:内蒙古日报

原标题:海勃湾区:干部上门 群众暖心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乌海市海勃湾区把群众所需、所想、所盼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把解决矿区搬迁居民的安居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深入开展“心系搬迁户、情暖百姓心”主题实践活动,让矿区搬迁群众搬得顺、住得稳。

  海勃湾区是一个因矿而兴的工业城市,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过程产生了大片矿区棚户区。几十年来,矿区居民生活环境差,公用基础设施缺乏,大多数住房破旧不堪,一些甚至成为危房。海勃湾区区委、政府几经努力,目前已基本完成煤矿棚户区居民异地搬迁安置工程。万余户矿区棚户区居民从脏、乱、差的棚户区和采煤沉陷区搬迁到城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宽敞明亮的住宅小区,彻底告别了过去取暖难、排水难、如厕难、出行难等“多难”生活。

  虽然搬过来了,但很多居民对新环境不太适应,一些困难群众生活上仍有不小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海勃湾区在2009年11月启动了“心系搬迁户、情暖百姓心”主题实践活动。海勃湾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宝珍介绍说,2013年9月,区委、政府结合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做好前期征求意见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变“我要为群众做什么”为“群众需要我做什么”。区党政领导带头,深入到搬迁户家中,问需于民,并坚持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建立了诉求督办机制。

  党员干部坚持“普遍走访联系,重点帮扶解困”的原则,主动走访、上门问需,接地气、解民忧,让搬迁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经过6批次的结对安排,目前,该区125家单位、4700余名干部职工与2396个搬迁户结了对子。低保户王军身体不好,妻子又没工作,孩子还在上学,低保金不够用,自己想办法卖菜补贴生活。结对单位海勃湾区审计局干部特意联系综合执法部门,帮助减免每月200元的摊位费。此外,该局工作人员每逢节日便送去大米、白面、食用油等生活品。群众感慨,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海勃湾区委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建立了督办制度,无论是否具备解决的条件,都要给群众一个回音。为此,区里建立起民情民意解决快车道。将入户征求的159条帮扶诉求分为共性诉求和个性诉求两大类,明确了责任单位、办理要求和反馈时限。对群众反映相对集中的就业、医保、社保、低保、住房等共性诉求问题,由相关职能部门统一提出解决方案或给出相关政策解释。对符合条件的限期解决,对不符合办理条件的,均向搬迁户解释了相关政策。此外,搬迁群众提出的个性化需求,由结对单位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给予协调解决,并加强日常帮扶。棚户区居民李大季、蔡英一直没有养老保险,但是有参保的诉求。结对单位区环卫局了解到情况并反映上来后,区委教育实践办按照诉求分类将此问题督办到社保局。不久,由社保与环卫两家单位共同帮助两位居民顺利办理了“五七工”参保。蔡英感激地说:“从没想到自己临老了还能领上工资,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针对搬迁群众大多缺乏一技之长、再就业能力较差等问题,海勃湾区就业部门专门组织开展了20期免费创业培训,培训人数达582人。还开展技能培训13期,共培训635人。技能提升后,海勃湾区就业局有针对性地在棚户区组织开展了5次“送岗位进社区”用工招聘会,提供岗位2500多个,达成就业意向350多个。为满足搬迁群众的动态就业需求,就业部门还在海馨和依林2个社区安置了LED屏,随时更新用工信息,发布用工岗位1000多个。对难以实现就业的4050人,区环卫局、行政执法局、园林局分别将部分人员安排到环卫、停车管理、公园保洁等岗位。一些办事处、社区也积极主动地针对需求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家政培训解决社区妇女就业难题。

  搬迁群众提出,希望社区附近设立活动场所。去年,海勃湾区在海馨、依林2个社区建成2座高标准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其中,面积达4600平方米的海馨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是目前海勃湾区面积最大、投资最高、功能最齐全的服务中心,服务辐射整个搬迁安置区,包括社保等68项服务功能。如今,居民自发组织的拉丁舞协会、百媚千红舞蹈协会、海馨手工艺协会、创业者协会、京剧社、二人台、秦腔社等文艺组织,让这里每天热闹非凡。

  干部上门来,群众心头暖。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开展以来,海勃湾区党员干部已累计走访搬迁群众6300余次,送去慰问品、慰问金20.1万余元,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300余件。

(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