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工作动态>>少数民族

"楚吾尔", 人间能得几回闻

——新疆图瓦人用枯草传递天籁

2014年03月24日08:40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楚吾尔", 人间能得几回闻——新疆图瓦人用枯草传递天籁

一位年轻的猎人在追逐猎物时,来到一片长满扎特拉草的草丛中,突然一阵大风刮过,一排扎特拉草拦腰被风切断。随后奇妙的事情发生:被大风切断的枯草竟然开始歌唱,发出悦耳的声响,于是猎人砍断一颗扎特拉草,做成第一支“楚吾尔”……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达西一手拿着一支“楚吾尔”,一手向记者比划着关于“楚吾尔”诞生的传说故事。

“楚吾尔”是生活在新疆喀纳斯湖畔的图瓦人特有的乐器,用一种当地人叫做扎特拉草的苇科植物制作而成,原始古朴,形如笛子,用于吹奏,乐声低沉悠扬。

达西的父亲叶尔德西,是一位出色的“楚吾尔”演奏者,被誉为“图瓦音乐的活化石”。在他66岁高龄时,还可以演奏30多首传统曲目及自己创作的曲目,直到现在几乎无人超越。老人如今已经过世,遗像挂在家中,旁边就是他最喜爱的一支“楚吾尔”。

说话间,身着一身蓝色长袍的孟克义进了房间。他是达西的哥哥,也是老人孩子中唯一可以演奏“楚吾尔”的后人。达西成年后在内地读大学,而孟克义却一直深居喀纳斯。他不会汉语,不善言辞,黑红的脸庞,明亮的眼睛,清澈如湖水。达西和他交谈后,他拿起自己的“楚吾尔”为记者演奏了一首父亲的原创曲目《阿勒泰的山》。

孟克义将“楚吾尔”竖起来,一端放在唇齿之间,深吸一口气,气息从腹腔送至喉咙,发出一种低沉的回响,又经过唇间流出,送进乐器中,手指在乐器三个孔上起起落落,变化出不同音符。瞬间,孟克义好像和乐器合成一体,分不清是孟克义的胸腔里的声音还是“楚吾尔”在作响,奇妙音符就这样在屋子里旋转开来。他低着眼睛,挺直腰板,换气时紧锁眉头。演奏完毕,孟克义深吸一口气,过了好一阵才对记者说:“这是父亲最爱的曲子,描述的是阿勒泰的山、水、美景。我已练习了好几年,演奏起来并不轻松。”孟克义告诉记者,演奏楚吾尔十分辛苦,需要很大的肺活量,别看只是简单的一个乐器,却不是人人都能吹响的。

孟克义说,虽然同样是“楚吾尔”演奏,相同的曲子也会有不同的地方。每支“楚吾尔”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演奏者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音乐学院桑海波博士在论文《“楚吾尔”乐器辨析》中提到,“楚吾尔”从选材、制作都保留了最原始的创造特质。每年秋末,“楚吾尔”演奏者在喀纳斯山区背阴坡地的松树林中寻找成熟的扎特拉草。他们用自己的手臂长度衡量乐器的长度,用自己的手指丈量,确定乐器开孔的位置。

这种原始的乐器制作方式,让每一支“楚吾尔”成为演奏者独一无二的专属乐器,但也增加了传承的难度。一个“楚吾尔”演奏者为了能够让乐器发声,要练习好几个月。要想演奏出像样的曲目,往往要花几年的工夫。

正因如此,能够演奏“楚吾尔”的人为数不多,而图瓦人也相信,能够演奏这种乐器的人,便拥有和大自然对话的工具。

孟克义说,在喀纳斯的图瓦人还以狩猎和放牧为生的时候,“楚吾尔”就是他们和大自然交谈的工具。孟克义回忆道:“小时候,父亲就告诉我们猎人狩猎的时候如果吹起‘楚吾尔’,猎物都会停止奔跑;牧人吹起‘楚吾尔’,零散的羊群会寻声而来。”

孟克义告诉记者,现在娱乐方式多了起来,学习“楚吾尔”的年轻人就更少了,曾经一度他成为喀纳斯“最孤独”的演奏者。后来,随着旅游开发,家访点的开放,“楚吾尔”演奏成为民俗表演的卖点。一些年轻人开始找孟克义学习“楚吾尔”。“有人愿意学习总是好事。”孟克义说。

达西也开始学习“楚吾尔”了,但达西说:“我更喜欢收集楚吾尔曲目里那些传说故事,知道故事的老人渐渐少了,所以要抓紧时间。”

“‘楚吾尔’的许多传统曲目都表达思念之情,《白骆驼》描述的就是骆驼母子分离的思念,还有《黑骏马》。”达西正说着,孟克义又拿起“楚吾尔”,演奏了起来。

孟克义告诉记者,这首《思念母亲》是父亲生前最爱演奏的一首曲目,每次演奏起来,他总觉得父亲还没有走远。(新华网乌鲁木齐12月24日电 记者郭燕)

分享到:
(责编: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