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文化保护传承要立足本土、敢于创新,不局限与对文物的静态保护,注重对活态民族文化‘传承人’的保护,以及继承人的培养。”74岁的中国苗族博物馆馆长龙文玉在湖南凤凰说。
湖南、广西、云南、贵州四省苗族聚居区的专家和学者,14日齐聚湖南凤凰古城,探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之道。
龙文玉一生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撰写过苗族学术论文30多篇。上世纪80年代,他率湘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团访问欧洲,在巴黎演出了充满苗族文化特色的辰河高腔《目连戏》。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远古遗存的民族民间文化正逐渐消失,民族文化保存已面临濒危,尤其以农村的原生态歌舞文化、祭祀文化、戏曲文化等为重。
龙文玉表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可与当地文化旅游相结合,科学规划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当地居民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增强居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方能为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丛江县是苗、侗、壮、瑶、水等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大县,形成了庙歌、侗歌曲、祭祀词、水书等独特的文化生态区。但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加快,导致该县少年儿童开始放弃传习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传承难以延续。
丛江县民族事务局局长敖家辉建议,要制定传承人和继承人的奖励、鼓励与扶持政策;保留民族建筑风格,保护古村落;鼓励支持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承。
素有“苗疆圣地”之称的贵州省雷山县,民族文化资源亦十分丰富,有苗绣、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等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县近年来虽通过成立民族文化保护和研究机构等举措,保护民族文化,但仍缺乏系统的资金整合和科学产业规划,难以形成发展合力。
雷山县民族事务局局长吴玉贵建议,贵州可举全省之力,打造闻名中外的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牌,举办“国际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博览会”,建立民族民间手工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推动当地民族文化的发展。
湖南湘西州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龙杰也认为,在发展苗族文化方面,可兴建中国苗族银饰服饰博物馆和中国苗族银饰服饰展示队,向全世界介绍苗族文化,提高知名度。(记者 唐小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