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甘肃平凉团组织:为返乡创业青年保驾护航

2014年01月20日14: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平凉团组织:为返乡创业青年保驾护航

  隆冬时节,陇东平凉广袤的原野上,处处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

  从大山里走出去的青年又从北上广、新疆、内蒙古,从祖国四面八方赶了回来,他们甩开膀子,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耕耘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一年来,团甘肃省平凉市委创新思路,积极整合各类资源,以城市初创青年、农村青年两类群体分类服务,把帮助青年圆“成才梦”、“创业梦”作为服务青年的重要抓手,通过资源整合打通青年创业资金瓶颈,举办青年创业带头人评选活动,建立“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对象档案,开展“千名农村青年培养计划”等多项举措,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营造全社会创业氛围的同时,激发广大青年的创业热情,引导、帮助青年实现创业梦想。

  贴息贷款“贴”在创业青年心坎上

  自中专毕业以来,山里娃范宏波辗转几个地方打工,最后还是回到了平凉市灵台县的农村老家。回乡的范宏波有了“大手笔”,建起了全乡第一个规模化养鸡场。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起初,对这个看起来有些“憨”的年轻人的动作,周围人“觉得很不靠谱”。

  范宏波埋头苦干,搭上了砖瓦房的鸡舍,又按现代养鸡技术,在鸡舍里通上水电,安装了电灯。同时,他还从陕西榆林订制了标准配方的饲料。“要用现代技术,养出不一样的鸡。”遭人白眼时,范宏波总是这样暗下决心。

  如今,鸡舍里养着5000只活蹦乱跳的鸡,范宏波和媳妇按着按钮就可以照顾好他的这些“宝贝”,他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鸡架上捡鸡蛋,然后摞成筐送到山下卖出去。

  “一天能产4000多个鸡蛋,供不应求。”每天一早,范宏波哼着小曲,驾驶着自己的小车,穿行在灵台县的乡镇、街道,给超市、百货铺送去自家产的蛋。这样,他每天就会有一笔不菲的收入,高宏波心里美滋滋的。如今,看着当年的愣头青挣了钱,更多的人见到范宏波,情不自禁地会竖起大拇指。

  在旱塬上的农田盖鸡舍、买鸡仔,通水电、修路都需要钱,另外,几千只鸡每天要吃掉几百公斤饲料,这些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钱数。创业初期,范宏波曾一度困于手里的钱不够用。

  “最困难的时候一块钱也能解决大问题。”打工攒的5万元全投进去,范宏波又贷了50多万元,才勉强建成鸡舍,买来鸡仔。可数千只鸡喂养需要的周转资金却没了来路,范宏波一下被难倒了。

  最困难的时候,驻村干部、蒲窝乡团委书记姚党找到了范宏波。很快,团县委书记王晓伟就来到了他的鸡舍,了解评估后,团县委担保,从农行给范宏波贷出了5万元贴息款。

  收苞谷、买饲料,5万元足以支撑范宏波维持鸡场两个月。正是这宝贵的两个月,范宏波的周转资金才得以延续。

  “真是雪中送炭,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如今,每次碰到姚党和团县委的干部,范宏波总会笑眯眯地递上烟,用山里人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由衷的感激之情。

  和范宏波一样,同在家乡创业,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于家湾村的创业青年于建军也一度面临资金周转困难。

  近年来,崇信县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日光温室种植蔬菜效益很好。一听到这个情况,在外打工的于建军决心在家乡大干一场,他倾其所有,建成了6个拱棚,两个日光温室大棚。

  “建好棚,周转资金没了下落。”每个棚有8000多元的成本,里面种小乳瓜,买种子、施肥、浇水,于建军花光了自己多年的积蓄,能借的钱也都借了,眼看着周转资金没有着落,“每天急得在村头打转”。

  团崇信县委书记关保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很快联系银行,通过团组织出面信用担保,20天就给于建军贷了35万元贴息款。除此之外,团委还组织于建军参加了团甘肃省委组织的“全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训班”,系统学习了种植、农田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团委真是帮了大忙。”有了团组织的资金帮扶,如今,于建军的大棚蔬菜经营得不错,每年能收入30多万元。不但自己致富了,于建军还组建起蔬菜种植合作社,带动乡亲们致富,300多户乡亲参与蔬菜大棚种植,家家都挣了钱,盖了新房子,不少人还在县城买了楼房。

  近年来,平凉市、县两级团组织协调各方资源,想法设法给创业青年提供资金支持。以灵台县为例,先后发放550万元贷款帮助110人创业,带动就业186人。而放大到平凉市,团组织一共为1471名青年发放小额贷款6426.7万元,带动就业1412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中国共青团新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