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热点解读·调查:“如新”在美国屡遭处罚

斯坦福大学公开与之决裂

罗凯茵 乔荍 郭艺萌 任建民

2014年01月17日08: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在美国曾被六州司法机关调查,多次被处以罚款;擅自使用研究人员姓名,被知名大学断绝联系。本报和人民网驻美国记者调查发现,如新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违规操作、违法经营的问题。

16日,国家工商总局、商务部作出回应,将对“如新”展开调查,核实信息。欢迎读者关注本版微信公共账号“视点新闻”(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提供相关线索,我们将集中转呈调查人员。

15、16日,本报连续刊发报道《看“如新”怎样编织谎言》《看“如新”怎样攻陷人心》,揭露如新公司虚假宣传、涉嫌传销及利用大型集会“洗脑”,引发关注。 记者通过多方调查,发现不仅在国内,如新在海外也曾因传销屡遭处罚。

司法指控:

因虚假宣传,夸大利润和金字塔式传销多次受罚

记者调查发现,如新公司自从1984年创建于美国犹他州之后,对于其经营模式的质疑和调查就没有间断过。据了解,在美国,运用金字塔式的多层发展经销员模式是违法的,美国各地司法机关不断对如新公司提出指控。

1991年,美国有6个州的司法机关对如新公司展开调查,内容包括其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夸大销售利润以及多层发展经销员。1992年初,如新公司赔钱平息了5个州的指控,包括向经销人员退还90%货款、改正宣传方式等。但康涅狄格州总检察长不愿意就此了结,他对如新公司误导经销人员、进行违法传销的做法提起公诉。这位总检察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金字塔层级形式吸收会员,将盈利主要建立在收取会费、抽成,而不是销售产品上的经营手法,就是违法传销。”这种模式需要不断吸收会员以支持在金字塔顶部的高级成员,直到整个系统最终分崩离析。在康州,加入“如新”每月平均只能赚到38美元,而如新却宣称,成员加入后就可以“经济独立”。

为平息指控,如新公司不得不承诺:以九折价格无限期回购产品;必须如实告知成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销售产品获得收入;严禁基于发展下线的奖励制度;新成员可以在30天内退出并获得全部退款等。

1997年,宾夕法尼亚州总检察长指控如新公司通过一家名为QIQ的分支机构开展传销。最后,如新公司不得不关闭了QIQ,但将会员转到了另一家名为分支公司,业务实际上如出一辙。这家公司的人员结构是传销机构中典型的金字塔形,从上到下依次为钻石、祖母绿、红宝石、青金石、黄金及普通会员共6级。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也一直对如新公司以传销手段进行销售展开调查。1994年经FTC调查,如新公司夸大产品功效和经销商利润,如新公司宣传资料说,销售人员年收入“超过6万美元”,很多人可以获得超过16万美元的年收入。但实际上,70%的销售人员只获得300美元年收益。最后,如新公司承诺如实宣传销售人员实际收入,并支付了123万美元罚款。1997年,FTC指控如新公司对其减肥、促进肌肉生长等产品进行不实宣传,如新再次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交付150万美元罚款。

高校决裂:

研究并无进展,禁止如新盗用名号 记者查实,2012年8月,斯坦福大学发出一封禁止函,要求如新公司停止在宣传材料中使用其研究人员姓名,因为该研究人员与如新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在如新公司ageLOC产品线的宣传中,斯坦福大学科学家斯图尔特·金被列为合作伙伴,并称ageLOC是与斯坦福大学共同研发的产品。如新公司宣称该产品可以通过“基因重设”技术延缓人类衰老,该产品占销售总额的四成。这名科学家表示,确实曾与如新开展过合作,但由于研究没有进展,双方合作关系已经在2011年终止。

下一页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