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立长效机制 推动绿色崛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怀化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怀化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以创新生态文明理念为引擎,注重摆脱建设与保护“对抗思维”。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注重发展理念创新,主动从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对抗思维”中解脱出来,根据资源地域分布的规律,寻求加强保护、适度开发和合理利用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一是树立产业生态化理念,促进工业化转型。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服务业,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二是树立环境生态化理念,促进城镇化提质。大力实施生态城镇建设工程,提升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城镇生态系统建设,实施“靓河纳山”和增绿工程;实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可再生能源城镇和农村示范,积极建设了一批绿色、低碳城镇。三是树立消费生态化理念,促进生活理念升级。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引导市民树立起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自觉把节约、绿化、低碳等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建设自然美和人文美“两全其美”的美丽怀化。
以“碧水青山蓝天工程”为抓手,注重保护与修复并举。围绕“净水、增绿、治污、除脏”目标,启动实施“碧水青山蓝天工程”,突出保护与修复并举,着力提升生态宜居指数。一是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让水更绿。实行最严格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着力保护沅水、氵舞水等源头水资源,建立水环境监测联动机制。构建城镇区域水循环系统,对舞水河、太平溪进行综合治理。实施河边绿化、河道划界、中小河流治理、水保治理和城市堤防建设等工程,真正做到“防洪、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二是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让山更青。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为抓手,设立“生态安全保护示范区”,重点加强天然林保护,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创建工作。三是强化污染治理,让天更蓝。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加大重点污染行业治理整顿力度,综合运用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汇等多种手段,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以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为机遇,注重城乡环境同治、生态同创。抢抓国家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宝贵机遇,注重先行先试,出台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系列扶持政策,实施一批重点整治项目,推动城乡环境同治、生态同创。在土地政策方面,着力加快林地林权流转;在投资政策方面,加大企业技术改造、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在产业政策方面,重点支持文化旅游、绿色农业和生态环保型产业发展。实施小城镇建设、小流域治理、小产业发展、小片区整治、小社区配套“五小工程”,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四改工程”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加大争创国家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城、省级园林城和省级交通管理模范城“五城同创”工作力度。
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注重“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完善生态建设保障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一是建立健全生态教育机制。运用媒体广泛宣传,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引起群众对生态问题的重视,切实增强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树立起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二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和交易机制。对为优化生态作出重大贡献的城乡生态功能区,实行奖励补偿;对破坏生态的单位和地方,按照谁开发、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推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三是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评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畴,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一个地方的水资源、环境状况、林地、开发强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作者系怀化市委书记)
|